1 原料的结构及特点
罗布麻/彩色棉混纺针织纱采用罗布麻、彩色棉、长绒棉等原料经精梳混纺而成,其中罗布麻含量为35 %,彩色棉为20 %,长绒棉为45 %。
罗布麻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强心甙、槲皮素等多种药物成份,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哮喘病、气管炎等疾病有较好的效果。经全脱胶的罗布麻纤维洁白、光泽极好,被称为“神麻”。
天然彩色棉是新疆产的棉花新品种,用它加工成的织物,色泽自然,质地柔软,永不褪色,而且越水洗色泽越鲜艳,无须染色,不产生污染。
2 原料的预处理与混配
2.1 预开松
由脱胶厂出来的罗布麻呈束纤维状态,回潮率为13.4 %,含杂率较高,为适应在棉纺设备上生产,必须进行预开松,提高纤维的分离度,除掉杂质,能与棉在抓包机上正常抓取。
由于该批麻的回潮率较高,在预处理中,省去了加湿 - 堆包、提高回潮率的做法,直接在SFU101- D100废棉处理机上进行处理。对该流程的部分隔距及打手速度、喂给量的大小作了适当的调整,尽量减少纤维的损伤。经开松后的麻纤维蓬松,杂质减少,能在A002的圆盘上与棉一起被正常抓取。处理后的麻堆放时,应用农膜盖好,防止水分挥发。
经预开松处理后麻的制成率为76.8 %,其中麻梗、短绒、杂质组成的下脚为13.2 %,另外水分挥发及灰尘的损耗为10 %,处理后的回潮率为8.93 %。
2.2 混配
为保证最终成纱中罗布麻与彩色棉的设计含量,同时考虑到由于清梳工序落棉较多,而且该品种要经过精梳,因此投料比、最终成纱混纺比确定如表1,其中绿色棉纤维由于品质差,多投2 %。
表1 原料混配情况 %
投料比 | 成纱混纺比 | ||
罗布麻 | 43 | 35 | |
彩色棉 | 棕色 | 绿色 | 20 |
17 | 19 | ||
长绒棉 | 40 | 38 | 45 |
3 纺纱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生产要点
3.1 工艺流程
A 002A抓棉机→A 035B混开棉机→FA 106开棉机→A 092A双箱给棉机→A 076C型单打手成卷机→A 186C型梳棉机→FA 304并条机→A 191小卷机→A 201C精梳机→A 272F并条机→A 454E粗纱机→FA 503细纱机→A 1332M络筒机。
3.2 各工序的要点
3.2.1 开清棉
罗布麻虽经预开松处理,已除掉了部分杂质,但是罗布麻的含杂及短绒仍然较高。滤尘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棉卷的质量及生产的环境,其次也为保证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减少落麻率及兼顾对棉和麻的除杂,打手速度和尘棒隔距应适中掌握。棉卷定量为380 g/m,棉卷均匀度为1.54 %。
3.2.2 梳棉工序
梳棉工序是纺好该纱的关键工序,罗布麻纤维比棉纤维短而粗,短绒含量高,在梳棉工序应尽量减少损伤和最大限度地排除短绒;长绒棉含量在40 %以上,也应减少损伤,保证梳理,控制棉结。具体做法是适当降低分梳速度,增加分梳的密度,从而保证梳棉度,适当提高盖板速度,尽可能排除短绒。
表2 梳棉主要工艺参数
生条定量/g·(5m)-1 锡林速度/r·min -1 刺辊速度/r·min -1 道夫速度/r·min -1 盖板速度/mm·min -1 小漏底入口/mm 刺辊 - 棉板间的隔距/mm 锡林 - 盖板隔距/mm | 18.5 |
另外,由于麻纤维基本上无卷曲,彩色棉成熟度较差,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差,用原A186上的剥棉罗拉剥棉效果不理想,影响生产效率。我们将该剥棉罗拉改成用装有30#钢丝的直脚弹性针布,顺利解决了剥棉问题。生条棉结控制在30粒/g以内。
3.2.3 精梳工序
该品种是用来做高档针织内衣的,AB公司提出要经过精梳工序,但由于罗布麻的平均长度只有23.6 mm,绿色棉的主体长度为24.95 mm,与长绒棉混纺就形成了两种主体长度。精落麻必然大部分是罗布麻及彩色棉,为保证罗布麻与彩色棉的含量,经分析对比确定了投料比,罗布麻在43 %,精梳落棉在12 % ± 1 %时,成纱中的罗布麻含量在35 %以上,精梳条萨氏条干为20.5 %。
3.2.4 粗纱工序
经精梳后,一道并合的棉条,由于罗布麻纤维短而粗,虽然此时条子中长绒棉比例比投料时高出许多,接近于50 %,但条子的抱合力仍较差,对导条张力非常敏感。处理好导条张力是减少长细节的关键,末并定量为17 g/5 m,压缩喇叭头口径2.8 mm,尽量压缩棉条;张力牙调整为12/31×30/29×30/29;将导棉杆用汽油擦净,再用细砂纸擦。
由于棉条中仍然有较多的麻短纤维,必然造成粗纱条干水平低、短纤维在粗纱内的分布不匀,在稍细处捻度就稍大一些,在细纱上易出现硬头;而在稍粗处短纤维多,捻度稍小一些,在细纱上易产生吊断粗纱。因此,粗纱工艺要尽量对短纤维加强控制,提高条干均匀度水平,确定恰当的粗纱捻系数。经多次试验确定工艺,前中罗拉中心距50 mm,后牵伸1.18,定量4.5 g/10 m,捻系数102,萨氏条干26.4 %,基本上解决了细纱上产生吊断粗纱和出硬头的现象。
3.2.5 细纱络筒工序
由于是针织纱,采用紧隔距、重加压工艺,后牵伸为1.15,设计捻系数353,罗拉中心距为43×60 mm,纺14.6 tex,前罗拉速度为192 r/min。络筒的电清工艺应适当放大对粗节的设定。短粗节180 % × 1.5 cm,细节为 -30 % × 30 cm。
表3 成纱质量水平
实际号数/tex 百米重量CV/% 单强CV/% 单纱断裂强度/cN·tex-1 黑板棉结 条干CV/% 实际捻系数 | 14.6 3.4 8.9 15 75 19.4 347 | 18.2 3.6 9.4 14.7 64 18.8 345 |
4 结语
(1)罗布麻、彩色棉是开发保健生态纺织品的首选天然纤维之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舒适的纺织品的市场容量越来越大。但是前道脱胶制麻的质量好坏对后道的制成率及成纱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提高麻纤维的质量是我们进一步开发罗布麻产品的关键之一。
(2)对麻预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制成率及成纱质量水平,同时要能满足连续的大批量生产和良好的生产环境。用SFU101-D100废棉处理系统来处理,虽然调整打手速度和部分隔距,但对纤维的损伤程度需进一步研究、摸索。
(3)注意温湿度的控制,前纺各工序要采用逐步放湿的控制手段,相对湿度控制在58 % ~ 68 %以内,粗纱的回潮率控制在6.8 %以上。
(4)整个工艺指导思想:在清、梳、精各工序中,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尽量排除短绒,从而减少棉结;在条、粗、细各工序中要加强对短纤维的控制,从根本上提高条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