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茧丝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上涨行情,并且此番上涨行情来势汹汹、后劲十足,干茧和生丝价格都登上了新的高点。这固然有今年全国各地茧量大幅减少所导致的价格上涨原因,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当前广西一些地区的秋茧收购价格已经达到14元∕斤,相当于去年同期收购价格的两倍。另一方面,我们无法忽视的是,此番生丝价格的上涨是在干茧价格不断上涨的拉动下形成的,它不是由生丝终端消费的有效需求增长所推动的,在今年特殊的全球经济环境背景下,供应和需求同时减少使人们对后市形成了两种完全相反的判断,一些人出于原料大幅减产等方面的因素考虑而继续看多后市,认为当前225000-230000元的生丝价格有涨到240000元甚至更高的可能;另外一些人则对后市持谨慎态度,并且担心后市行情会下跌,所以当前都不敢大量收购干茧以规避后市出现的价格风险。无论看多看空,所依据的理由,无非如下:
一方面,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近期公布了2009年1-8月蚕丝类商品的出口简况。1-8月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18.69亿美元,同比下降20.69%。其中,蚕丝类出口3.22亿美元,同比下降29.38%;真丝绸缎出口4.91亿美元,同比下降11.67%;丝绸制成品出口10.56亿美元,同比下降21.49%。在行业发展困难期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但信心不等于盲目乐观,不等于对事实的情况置若罔闻。在面对危机和种种不确定的时候,我们的茧丝人是想着行业尽早重新洗牌以让自己做大还是想着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茧站为了争抢茧源而竞相高价,而不管下游的缫丝企业能否消化如此高茧本;缫丝企业也置茧丝价格倒挂于不顾,也在纷纷抢茧,看涨后市的缫丝企业也已开始屯丝等价格涨到240000-250000元的时候再卖。当然,如果价格能涨到如此价位,大家当然皆大欢喜。问题是如果涨不到呢,大家一片看涨的理由在哪里,难道仅仅因为原料减产干茧价格上涨吗?近期的价格上涨是短暂的虚幻繁荣还是行情走势所必然导致,究竟什么才是那件“皇帝的新衣”?
往价格-价值规律的层面上理解,我们反而愈发的琢磨不透茧丝行业的发展规律。去年的秋茧收购价格何以如此之低,今年的春秋茧的价格又何以步步走高,想必并非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变化那么简单。果真如此的话我们是否可以预见今年的高价必能导致明年的多产,进而又是一轮价格的大跌?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成了命运罗盘上的骰子,只是转动命运罗盘的那只手却不是我们自己的。探寻原因,难道不正是我们的冲动、盲目和不理性把茧丝行业搞得如此这般遍体鳞伤。而终究换来的只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大家在或盈利或亏本间却也不知茧丝行业这趟古老的列车将要驶向何方。10月下旬秋蚕茧的收购价格已到14元∕斤,干茧也到了75000元∕吨左右,而以当前230000元∕吨左右的生丝价格来看缫丝厂必将亏顺无疑,现在很多缫丝厂都在屯丝以等价格上涨后再卖,似乎都在等待着今年夏天生丝价格快涨的故事再次上演,这或许也正是当前敢于高价买茧的动因所在。但我们须看到的是今年上半年有印巴市场异军突起作为亮点,成为擦破今年生丝出口黑暗边缘的那道光芒。那么下半年呢,何以承载如此高价的生丝?莫非只是因为我们一致看涨?
诚然,谁都不是十次预言十次准的先知,大家都只是出于经验对各种消息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罢了。正如今年6、7月份的时候,有多少人料到生丝价格能够猛涨一番,结束茧丝倒挂的局面?只有事实才是最具说服力的,几乎所有人都预计到今年蚕茧减产,这个预言也已经成为了现实,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终端的丝绸消费也在降低,而原料减产与消费降低,利多与利空谁才是真正决定价格走势的胜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都是寒冬里的夜行人,只是谁会先看到那颗指明方向的北斗星?面对繁多的不确定因素及茧丝行业异于其他行业的种种“特质”我们不妨冷静下来好好思量一下近年来我们的茧丝行业到底怎么了?一个总在价格高峰和低谷间跌宕起伏的行业除了告诉别人它风险丛生之外更显露出了它的不成熟,而在这个行业之中生存的人比拼的是眼光、胆识和实力还是谁的资金更雄厚,能承受更多的亏损以等着风雨过后再见彩虹。又或者如王朔所言,我们“玩的就是心跳”。在面对糟糕的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的瓶颈时,我们应该想着如何去抓住机遇提升自己的内功而不是相互“血拼”然后等着赚行情钱,这只是一种初级的经营理念。过多言说“原料大幅减产”、“产能过剩”无益,难道这一切不正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吗?并且这样的情况不会只是因为我们的言说而出现改变。关键是面对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如何去提升自身的行业除了价格之外的竞争优势,不然我们只会在行业者“互掐”的“黑洞”里淘汰别人,而最终也将淘汰自己。时代在不断进步,如果我们不跟上时代的脚步提升自身的行业品质和竞争水平,那么有着悠久古老传统的茧丝行业将不再因它的古老而生辉反因它的古老而迂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