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出口受阻 内销诱惑服装业从加工向商业突围

  

  “虽然内销的利润不错,但打造自主品牌前期投入比较大。我们现在贴牌出口的童鞋数量依然远多于内销,公司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外销的订单,从这个角度上说目前靠外销补贴内销,但五年后情况也许会反过来,国内外两边市场都不能缺。”安朗童话世界(香港)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林广德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如是说。 
 
  出口与内销迥然不同 
 
  经历过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人民币持续升值以及近日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林广德更深体会到出口和内销两条腿走路的重要性。 
 
  1997年,在中国内地从事了近20年加工贸易出口的林广德首次尝试将其生产的米老鼠童鞋打入内地零售市场,却遭到全军覆没,产品生产开发费加上支付迪斯尼的权益金等一下损失几百万元。理由很简单:市场差异。之前主要为欧美客户贴牌生产,欧美客户要求童鞋的底部和鞋跟要硬,认为这才有利保护孩子的脚形,但没想到中国内地的消费观念截然不同,认为柔软的鞋底和鞋跟才让小孩比较舒服。 
 
  尽管开拓中国内地零售市场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但林广德坚信十年前的那次转身是正确的,他认为这笔学费交得非常值得,从此真正接触消费者并开始了解中国内地的市场,迈出了从出口到内销的第一步。 
 
  “中国仅泛珠三角的童鞋市场就比整个欧盟市场大,借助中国内地市场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先在内地打响品牌,将来再考虑以自主品牌形式出口。”林广德说。他通过与美国迪斯尼、日本Hello Kitty等卡通品牌设在香港特区授权中介机构的合作,提升了自身的经营管理和研发设计水平,两三年前开始在内地市场上推出童鞋自主品牌“安朗童话”。 
 
  据林广德反映,一双童鞋在内地市场可卖200多元,利润远高于出口订单10%的加工费,公司的战略将进一步加大内销的比例。安朗童话去年在内地市场销售童鞋300多万双,内销业绩与出口业绩的比例为25:75,计划今年内销及出口比例调整为40:60,明年可能各占一半,未来五年里内销将远超出口,希望可以成为中国童鞋第一大品牌。 
 
  目前,全国加工贸易企业有9万多家,7万多家集中在广东省,港台企业是加工贸易的投资主体,尽管不少加工企业在出口成本大幅上升以及贸易摩擦的情况下有拓展内销的意愿,但绝大多数依然采取100%出口的模式而不敢涉足内销,其原因主要是融资难、市场风险、经销商诚信不足拖欠货款以及担忧知识产权被侵犯等。 
 
  中南亚太(国际)顾问咨询机构商品流通高级顾问洪志业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转向国内零售市场并成功树立品牌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确实很少,失败的原因往往在于把加工厂的运作模式套在品牌经营上。品牌企业和代工厂关注点不一,品牌赚取的利润是靠品牌效应,而加工厂主要从廉价的劳动力中赚取利润。“从加工跨越到品牌,一定要打破加工厂的思维方式,找熟悉品牌的人运作或合作,打造品牌的路程漫长复杂。” 
 
  意(香港)有限公司是JEEP、百事可乐(PEPSI)、圣大保罗等国际品牌亚洲服饰授权的中介机构,公司董事总经理黄素珊表示,内地很多加工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很强的制造实力,可以借助与国际品牌的授权合作迅速打开国内高端消费市场,并通过授权合作在品牌定位、设计及管理等方面提升,为日后创建自主品牌积累重要的经验。 
 
  内销配套政策逐渐完善 
 
  香港贸易发展局总裁林天福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现在中国内地市场逐步成熟,对设计好、品质比较好的产品有需求,加上政府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内销和进口,很多在内地设厂的香港企业都有意从外销转向内销。香港产品在价格方面比内地同类产品的价格偏高,但在设计、品牌等方面具有优势,与内地企业在不同层面上竞争。 
 
  黄素珊也谈到,中央政府近几年来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日益趋向完善,内地工商局对商标、专利等注册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高级商场的门槛越来越高(例如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商标使用证以及对商标注册来源地严格审核),致使假洋牌等侵权行为越来越少,这为中国加工企业借助境外品牌打开内销高端市场提供有力的保障。 
 
  记者了解到,为了切实推动加工贸易出口转内销,全国最大的加工贸易大省广东从今年7月1日起下放加工贸易内销审批权限,省内共160个市、县(区)的加工贸易合同审批机关均被赋予内销的审批权,全面推动加工贸易内销,而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在东莞进行试点。“这一举措将给加工贸易内销开出一条大路。”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这样认为。 
 
  加工贸易逐步转入国内市场,将对内源经济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加工贸易转内销后不仅需要补交进口关税,更重要的是将向当地缴纳增值税,提高地方税收。据有关统计显示,今年1至4月,全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内销后补税81.6亿元,增长17.5%;其中广东加工贸易内销补税15.2亿元,增长35.3%,大幅超过全国水平。(第一财经日报)(E09) 
  

 

评分:0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