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规定了测试纺纱和捻线平面钢领用钢丝圈开口拉伸变形的仪器、环境条件和试验程序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纺纱和捻线平面钢领用钢丝圈开口拉伸变形的测试。
2 试验原理
用拉力将钢丝圈的两脚拉伸到规定距离,保持一定时间后卸除拉力,测量拉伸后两脚间的距离,计算开口拉伸变形率。
3 试样
3.1 试样为成品钢丝圈。
3.2 试样表面应无裂痕和机械损伤。
4 试验仪器
钢丝圈弹性测量仪主要由钳口、测力装置和数显系统组成,应符合下列要求:
4.1 仪器测量尺寸的示值误差应不大于土2.5%。
4.2 测力仪表的示值误差应不大于2.5%。
4.3 钳口由一固定和一活动拉杆组成,两拉杆外侧面间的变动量应不大7 6%。
5 环境条件及试验程序
5.1 室内应清洁,无振动,室温一般为10~35℃。
5.2 合紧钳口,调节钳口和测力仪表零点。
5.3 将试样放置在钳口上,施加一定的预张力,测量其两脚间距离c,准确到0.01mm。所施加的预张力应符合表l规定。

5.4 平稳地施加拉力,在5-10s的时间内将试样的两脚拉开到表2所规定的距离L1,保持3-5s。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92-02-01批准 1992-03-01实施
5.5 去除拉力,在同予张力的条件下,测量拉伸后两脚间距离L2,准确到0.01mm。
5.6 当试样在试验过程中出现断裂时,即为不合格。
6 试验结果
按下式计算开口拉伸变形率δ%:

7 试验报告
7.1 试样名称、规格及生产厂名,
7.2 试验室温度;
7.3 试验仪器型号;
7.4 开口拉伸变形率;
7.5 试验日期。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纺织工业部技术装备司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万瑛、刘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