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人们社会交往中,同蚕桑生产关系密切的风俗习惯甚多。如:
蚕关门与蚕开门
蚕事开始,民间一切交往停止,称“蚕关门”;蚕茧采罢始恢复交往,称“蚕开门”。民国《濮院志》谓:蚕事开始“乡村家家闭户,以芦帘围绕屋外,杜绝往来,官府停征收,里闻庆吊皆罢,谓之蚕关门。至采茧时,亲戚问遗,谓之蚕开门”。
望蚕讯
蚕开门后亲朋走访,询问双方收成,互致慰问庆贺,大都携带糕团、粉丝、水果等互相馈赠。董蠡舟《乐府小序》说:“缫丝时,戚党咸以豚蹄、鱼鳙、果实、糕饵相馈遗,谓之望蚕信”。海宁硖石一带习惯送糖包子,另加一条鳓鲞。斜桥一带习惯送棕子,钱塘江乡一带也送棕子,称“蚕讯棕”,如对方是新婚未生子女,大棕旁串一小棕子,称“包子棕”。桐乡把“望蚕讯”称为“望山头”,询问蚕上山情况,并送些软糕、丝粉、梅子、批把等物。桐乡屠甸一带流传望蚕讯民谣:“秧凳、箬笠、拔秧伞,批把、梨子、灰鸭蛋,黄鱼、鲜肉、鳓鲞篮,软糕、包子,挑一担。”
轧蚕花
旧时郊区曹王庙、新篁,海宁皇岗、袁花及桐乡、吴兴交界处含山,春天举行的庙会,均以“轧蚕花”相称,祭蚕神、祷丰收是庙会的主题,实际上成为盛大的物资交流、文化娱乐聚会。各地的庙会都是摊肆杂陈,百货齐集,茶棚酒店,杂耍演唱,无不具备,热闹非常,曹王庙的泥孩儿、泥猫尤为有名。最大的特点是青年男女在会上自由交往,非常开放,突破了当时封建礼教的束缚,故以轧蚕花相称。解放后,庙会消失,轧蚕花的旧俗也废。近年,含山轧蚕花活动复兴,盛况超过历史,每当清明日不仅附近群众纷纷赴会,远在嘉兴、杭州的青年也前往“游含山”,传统的节目如河上拳术表演等都恢复起来,桐乡河山乡一带游人如织,蚕花朵朵,闪耀春光。
来源:http://jiaxing.yiyou.com
价格行情 | 价情总览 | 纱线行情 | 棉花行情 | 化纤行情 | 面料行情 | 茧丝行情 | 化纤原料 | 其它市场行情 | 企业报价 |
纺织黄页 | 印染黄页 | 纺机黄页 | 针织黄页 | 丝绸黄页 | 化纤黄页 | 面料黄页 | 服装黄页 | 家纺黄页 | 棉纱黄页 |
知识技术 | 纺织基础 | 丝绸知识 | 印染技术 | 纺织标准 | 纺织技术 | 服装设计 | 化纤技术 | 纱线工艺 | |
纺织资讯 | 服装服饰 | 综合资讯 | 海外资讯 | 科技信息 | 纺织证券 | 纺企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