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通常是指从中国的长安到罗马这条古丝路。此外,还有"草原丝绸之路",即从中亚到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即从中国沿海到非洲、东南亚一带;"森林丝绸之路",即从我国南疆到南亚次大陆一带。中国丝绸通过许多途径运往世界各地,为中外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建树了丰碑。
"丝绸之路"的独特奇迹被世人神气般的传颂,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击败匈奴使河西走廊归入西汉版图。张骞通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后,我国著名的丝和丝织品、纸、茶等资源源源不断的运往西域各国,西方各国的苜蓿、葡萄、胡桃等特产及佛教艺术、音乐、舞蹈艺术经丝绸之路向我国传播,中国和西域各国在政治、文化、技术和物资交流的逐渐频繁。丝绸之路发挥了巨大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丝绸之路"不断得到新的充实和演变,远古时代漫长而艰险的路线逐步得到改造,肩挑驼运的艰辛方式早已成为历史,互通有无的经济文化往来已被新的形式所代替,沿线诸多"景点"成为旅游观光胜地,丝绸之路展现出新的风貌。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地带的敦煌,是古丝路上甘肃省的重镇名城,堪称"戈壁绿洲",又有"敦煌盆地"之誉,是历史上多民族同居地区,地上地下古代文化遗存和名胜古迹相当丰富。由"彩砂音响"而闻名的"鸣砂山",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主峰1715米,积砂成山。因砂呈红、黄、绿、白、黑五色,晶莹闪光,在人足及风筝等外力作用下能发出"丝竹管弦音"或"擂鼓声",实为绝奇。被誉为中国西部沙漠奇胜的"月牙泉"就在"鸣砂山"中。泉中东西长200余米,南北宽50余米,平均水深5米,最深处7米以上。"月牙泉",自然成月牙形,在敦煌如此干旱的地方竟有清流成泉,泉在砂山之中竟能绵历古今,不腐不固,沙填不淹,水极甘美。泉和"鸣砂山"共同构成一组声色独具的地貌奇观,"瀚海明月共潮生,万砂山中一明珠",风夹砂而飞响,山动、砂鸣、月静、水清,流沙与清泉共处,山色和水光相映,堪称神奇。
位于敦煌城南25公里的"三危山",因"山峰耸峙如危欲堕",故云"三危",是一横亘数十里的赤褐色山体,自古到今"状如千佛"的奇彩金光时有升现,被劳动人民视为灵山。位于敦煌市东南岩泉河崖壁的"千佛洞",创建于前秦建元2年,历经16国、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等朝代,连续开凿营造千年之久。现存洞窟500多个,珍存北凉到元各代制作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余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窟,是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名城,1979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敦煌"莫高窟"(千佛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92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敦煌旅游经济开发区,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兰州到敦煌开通航班,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贯穿河西走廊。敦煌宾馆、丝路宾馆等各类服务设施齐全。敦煌11.9万人民热爱敦煌、建设敦煌,这块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极有魅力的故土正以新的姿态,再现丝绸之路的盛名,迎接国内外朋友前来观光、投资、经商。
许多国家对重振丝绸之路怀有兴趣。目前,伊朗政府和其他西亚、中亚国家的政府认为,重振丝绸之路的计划体现出当今世界经济和技术的现实。为此,在乌兹别克首都塔什干召开了依次重振丝绸之路的国际研讨会,专家们提出并讨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项目。一个是兴建一条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到伊朗的阿巴斯港全长4800公里的铁路。此项工程需要300亿美元的投资,工期至少需三、四年的时间。另一个计划是设想兴建一条从北京经土耳其通往欧洲的公路通道。
位于西亚的波斯古国伊朗,对重振7000余公里长的古丝绸之路怀有特大的兴趣。伊朗旅游组织和文娱中心主任阿克巴·蒙姆克霍沃说:"伊朗充分认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并随时准备为重振丝绸之路提供各种必要的支持。"他还说,九个穆斯林国家的领导人早在1992年就作出决定,将共同出资,开发这条曾经连接中国,经伊斯兰国家,通往欧洲的古丝绸之路。伊朗重视重振丝绸之路,并把它作为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尤其是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摆脱美国企图在国际上孤立伊朗的战略。
新中国的蚕丝业已得到长足的发展,华贵多姿的丝绸和丝制品深受国际市场的喜爱,丝绸之路将为振兴丝绸文化再立新功,成为世界经济繁荣更宏伟的桥梁。
来源:http://xxsxx.wj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