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植桑树的同时,在桑树林下饲养土鸡;桑叶成熟后,把摘下叶的枝条打成粉末,培养食用菌。市外经贸委近日传出消息,今年我市将提高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率,帮助蚕农增收4000万元。
市外经贸委茧丝绸处处长何毅介绍,我市蚕丝业仍是传统单一的以收获蚕丝为目的,去年28万户蚕农总收入3.5亿元,资源利用率仅3%,桑枝条、蚕沙、蚕蛹资源都未能充分利用。
“利用率低下导致蚕桑的亩桑经济效益不高。”何毅称,目前,我市有86万亩桑园,我市蚕桑亩桑经济效益不到1500元,与江苏、浙江、广西2500-3000元左右相比,差距明显。
去年年底,我市从江浙地区引进了桑园饲养家禽模式和桑枝食用菌模式,今年这两种模式将在全市近20万亩桑园中逐步推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后,今年我市蚕农有望增收4000万元。
目前,我市已有一家丝绸公司在荣昌县租赁土地2000多亩,开发桑园养殖土鸡土鸭。市外经贸委将推动更多的公司参与桑园饲养家禽模式,以提供鸡苗、防疫技术服务、包销产品的“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饲养桑园鸡。
除此之外,市外经贸委还将拿出100万元资金,鼓励蚕农利用冬季闲置的蚕房、劳力和废弃的桑枝条和蚕沙生产食用菌。
市茧丝绸协会秘书长王永亮称,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利润丰厚,每亩桑枝条种菇产值最高可达到3000元以上,而且废菌糠可以作为有机肥用于桑园施肥,形成“桑叶养蚕、桑枝种菌、菌糠肥桑”的循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