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民族概况
“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

从历史记载来看,鄂温克族的族源与北魏时在今黑龙江上、中游地区的“室韦”,特别是其中的“北室韦”、“钵室韦”以及唐代在贝加尔湖东北地区使鹿的“鞠”部落等有密切关系。后来他们向东发展,其中一支迁到黑龙江中游雅克萨一带。元代史籍把贝加尔湖以东广黑龙江流域的鄂温克人称作“林木中百姓”,说他们是用驯鹿负载东西,穿滑雪板逐鹿的人。在《明一统志》中,称他们为“北山野人”、“乘鹿出入”。清代文献称他们作“索伦部”和使鹿的“咯穆尼堪”(即索伦别部)。
鄂温克族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