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常生活的蚕桑风俗

  蚕区农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渗透蚕桑生产的影响,形成独特的民俗。

送蚕花
  旧时男女定亲时,女方常送一张蚕种或几条蚕作为定亲信物,叫“送蚕花”;男方母亲须着红色丝棉袄去接,称“接蚕花”。

桑树和蚕桑器具陪嫁
  许多地区在女儿出嫁时用两棵小桑树和一枝万年青陪嫁,还用蚕火(蚕室照明用的灯架子)、发篓(采桑用的小竹篓)等蚕桑用具作为嫁妆。

看花蚕
  嘉兴一带蚕乡的新娘子嫁到婆家第一年,都要独立养好一张蚕种的蚕,接受考验,称为“看花蚕”。

讨蚕花蜡烛
  青年男女新婚时,女家邻居送一些白米,后向女家讨蚕花蜡烛,女家将事先男家送来的蜡烛分送邻居,或允许邻居动手“抢”,这些邻居得到蜡烛后回家点燃,认为是一种祥瑞,可保蚕花兴旺。

撒蚕花
  桐乡百桃乡一带新娘进男家门时,喜娘要向四周撤一些钱币,供众人拾取,称为“撒蚕花铜钿”,同时唱民歌《撤蚕花》,最后三句是“今年要交蚕花运,蚕花茂盛廿四分,茧子堆来碰屋顶”。我国自古婚庆即有“撤帐”习俗,用枣子、花生等撤于新房内,寓“早生贵子”。撒蚕花当为撒帐习俗的衍变,带有蚕乡地区特色。

戴蚕花
  旧俗流行用红色彩纸扎成纸花,称“蚕花”,托言为西施所创。妇女戴于头上或鬓边,为蚕乡女子特殊时尚。清朱恒《武原竹枝词》云:“小年朝过便焚香,礼罢观音渡海航,剪得纸花双鬓插,满头春色压蚕娘”。民间又有蚕花歌:“蚕花生来像绣球,两边分开红悠悠,花开花结籽,万物有人收,嫂嫂接了蚕花去,一瓣蚕花万瓣收”。近年在桐乡河山乡附近的清明庙会上,有绢料制作的红色蚕花出售,制作精美,游人多购以簪佩。

经蚕肚肠
  经作动词,有织之意。此习俗流行于桐乡河山乡一带。每当新婚次日,堂屋中用椅子围成一圈,中置拷栳,上放面条、蚕种纸、秤杆等物,喜娘领新娘围椅子旋转,把红色的丝绵线缠于椅背。此仪式寓有缫丝劳动之意,所用各物象征蚕花丰收,幸福绵长,称心如意。举行仪式时,喜娘并唱《经蚕肚肠》民歌,歌词有从第一转至第十转的祝词,缠绵回环,甚具祝福之情。

扯蚕花挨子
  蚕花挨子即丝绵胎,是海宁旧时丧葬习俗。死者入硷时,亲属按长幼亲疏,依次每两人用手扯一张薄薄的丝绵,盖在死者身上,越厚越体面,有保护死者遗体之意,也含有请死者保佑后辈生活安康、蚕花丰收的祈求。
  桐乡称此种习俗为“讨蚕花”,扯丝绵时亲属唱“讨蚕花”民歌。

盘蚕花
  海宁丧葬习俗。死者入硷前,亲属绕遗体三圈,口中念念有词,称盘蚕花。这时点燃的灯烛未熄尽,亲属可带回,亦称“蚕花蜡烛”,谓置于蚕室中可保佑养蚕丰收。

洗蚕花手
  乌镇普静寺即乌将军庙,旧时每年春季举办香市庙会,庙前有池曰上智潭,池水清澄,游香市妇女必在池中洗手,说是能够养好蚕,称为洗蚕花手。

        来源:
http://jiaxing.yiyou.com
        

评分:0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