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海上篇-海上丝绸之路概观

  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中国。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在地中海与红海之间有狭窄地峡相连,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合称旧大陆,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与摇篮。公元前5千纪至3千纪,在旧大陆的不同地点产生了几个独立发展起来的文明中心,即北非尼罗河中下游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美索不达米亚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文明、今巴基斯坦印度河中游古文明和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古文明等。在这些古文明的中间地带,星星点点地分布着许多人类集团,他们之间一环接一环地互相联系着。所以各文明中心既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又是互相直接或间接地联系着的。中国以东、以南是太平洋,不再有其他重要的文明中心。

  丝绸之路起源于各文明中心之间的互相吸引。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黄河、长江流域与其他文明中心之间隔着高山、荒漠、巨川和大海,距离极为遥远,旅途非常艰难,到其他文明中心的距离要比其他三个文明中心之间的相互距离远得多。相反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古文明沿海路与波斯湾相距很近,因此印度河古文明与两河流域古文明很早便有联系。两河流域与古埃及也相距不远,两者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亚洲大陆的东、南、北三面环海。东面是浩瀚无际的太平洋,南面是印度洋,北面是北冰洋。北冰洋远离黄河、长江流域,终年封冻,不便航行。所以太平洋和印度洋是古代亚洲大陆居民主要的海上通道。


  环绕古代中国东面的是太平洋的几个边缘海: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从我国内陆流入大海的大江大河,如黑龙江、辽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和怒江,为古代居于内陆地区的中国人提供了出海与邻国交往的天然通道。


  虽然从地理上来说,中国可以说是欧亚大陆的一块与世隔绝的地域。但由于上述几个古文明中心之间星星点点分布着的人类集团的互相联系,东方和西方之间很早就有间接的往来。古代的中国有已经知道,在西方遥远的地方有灿烂的文化,西王母的传说就反映了古人对西方其他文明的向往。所以尽管路途遥远,人类却不辞艰险,长途跋涉,沟通消息。


  在靠近东亚区大陆的海洋中分布着数以千计的岛屿,如今之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直到中世纪以前,东南亚诸岛虽然一直被中国人视为"蛮荒"之地,但却是古代西太平洋、北印度洋人类航海活动的天然落脚点。航海技术发展起来后,这些岛屿又成为航海家导航、识途的重要标志和取得补给的中继站。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的千万岛屿使人类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有可能远航。中国古代水手主要使用岛屿导航法,以岛屿为地理坐标,确定航线。


  在远古时代,中国沿海居民就同近海岛屿及东南亚之间有联系。中国大陆东海岸呈南北向,所以中国古代航海家很早就知道,向东航行可达日本,向南航行可达东南亚。华东沿海古代居民隔黄海与日本、朝鲜联系密切,华南沿海的居民与东南亚的联系也较密切。


  大约从唐末开始,中国把东南亚至印度洋中诸岛国划分为"东洋"和"西洋"。古代史籍中有不少有关"东洋"和"西洋"的描述,近代学者对"东洋"和"西洋"的地理概念也有许多研究,但均不得要领。古代中国航海赴东南亚有两条主要的航线,一条是从福建、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渡东海达台湾或吕宋,顺菲律宾列岛而南,至婆罗洲。这条沿西平洋诸岛的航线所经诸地称为"东洋"。另一条是从中国沿海出发,顺大陆海岸南行,过印度支那半岛,所经诸地称为"西洋"。东、西洋之间的分界是南海。所以说,"东洋"和"西洋"主要指的距中国不远的南海一带。


  东南亚诸岛屿上的主要居民之一是"昆仑"人,即马来人和其他东南亚土著民族,他们是善于航海的民族。马来人与印度次大陆及东非有着传统的联系。中国水手远航印度主要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实现的。前面已经提到,印巴次大陆与波斯湾也有着传统的海上联系,所以中国与西亚的海上交通也一定得到过印度人与西亚人的帮助。古代长途远航虽然有,但并不会很多,在初期主要的形式是接力棒式的接替航行。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长途直航才越来越多。


  陆路是中西往来的最古老的通道,其主要工具是马和骆驼。但牲畜负载有限,费用巨大。此外沿途自然条件艰险,安全没有保障。所以当航海技术发展起来以后,海路在中西交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海路逐渐取代陆路成为东西方之间交往的主要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旧大陆各国人民物质交流的友好通途。唐以前,丝绸和黄金是中国对海外的主要出口产品,即《汉书·地理志》所谓"赍黄金杂缯而往"。中国丝绸的精美质量和昂贵价格使西方许多人欲求而不易得。经过多年的努力,东罗马帝国终于弄明白丝绸生产的过程,使丝织业在其境内发展起来。唐代丝织品是政府物产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保证国库收入,唐德宗建中元年,曾禁以诸锦罽、绫罗与"诸番互市"。而正是在这个时候,长沙铜官窑瓷器、华南的青瓷、华北的三彩、邢州的白瓷迅速发展起来。这些品质优良的瓷器受到海外人民的喜爱。瓷器与丝绸不同,笨重易碎,适宜于船运,很快成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近数十年来,在东至日本,南至东南亚的婆罗洲的文莱、沙捞越,马来半岛上马来西亚所属的彭亨、泰国所属的蓝坡、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河口,西至埃及开罗城内的富士塔特区和东非的79多处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唐代中国的陶瓷残片。中国的瓷器运抵海外港口以后,迅速由当地番商通过各种渠道转输其他地方。中国瓷器大量外销的这种趋势在宋以后继续发展,海外发现中国宋、元、明、清瓷器的地点和数量也越来越多,这种世界性的中国瓷器销售网络存在几乎1000年之久。品质优良的中国瓷器对海外陶瓷器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追求中国瓷器成为长盛不衰的风气,使海外各国各界逐渐以中国瓷器为判别陶瓷质量的标准,以致大量模仿中国瓷器的产品应运而生。在泰国产生了一种"泰青瓷",颇似我国越窑产品,但较为粗糙。西亚诸国努力多年一直没法生产出瓷器,遂不得已而求其次,大量生产一种模仿中国青花瓷的釉下彩"青花陶"的陶器,以满足人们追求中国青花瓷器的心理需求。直至近代德国终于发现瓷器的生产秘密以后,中国古代瓷器在海外诸国仍被视为珍贵藏品。


  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人大量东来,除了贩运丝绸、瓷器以外,中国茶叶的饮用价值也被发现,成为新兴的出口商品。饮茶的风气迅速在英国兴起,英国成了世界最大的茶叶进口国。为了减少贸易逆差,英国人把茶叶引种到英属殖民地印度,使当地茶叶产量急剧增长,后来印度、斯里兰卡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


  贸易是双向的。中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运销海外,换得域外各国番货入华,其中最主要的是香料。海外香料输入的历史十分久远,汉代文献已经提到外来的苏合香。南北朝时期日南的香木、天竺的香木、罽宾的郁金香、安息的苏合香、大秦的熏陆香被四方的贾贩们运抵中国。香料进口量的日增,使其从奢侈品逐渐成为市井日常的消费品。宋代仅香料税收一项,最高时竟占整个财政收的10%.当然,除了香料之外,纺织品、药物和玻璃、金银器等异域珍奇也传入了中国。


  旧大陆各民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相互交流的不仅是物质文化,而且也包括精神文化。印度的佛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欧洲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先后传入中国,印度的语言学以及印度、阿拉伯的星历学对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长达2000多年的中国文化影响在东亚北至日本、南抵越南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强大生命力的汉文化圈,我国的磁针导航术、绘画、历史知识、纸币等均传至旧大陆各国。


  总而言之,在西方殖民主义东来以前,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渠道的角色。除了十字军东征和蒙古海外征服以外,东西海路基本上是和平之路。在数千年的交流史中,中国人民和旧大陆各族人民都是受惠者。探讨和重温这段历史,不仅有利于教育人民认识我们祖国的光荣过去和美好未来,而且有益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争取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计划自1987年至1997年间,实施"丝绸之路考察"(silk road expedition)十年规划,其全称为"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考察"。当初在制定这项规划时,对其正式名称曾经有过讨论。有些国家的学者提出,古代东西方之间海上商路所转运的大宗商品多是香料、瓷器等物,因此海上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商路应该称为"香料之路"或"瓷器之路"。但是更多国家的学者认为,古代东方与西方各国之间,除了商品交流外,还包括文化交流。佛教、袄教、聂思脱里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中国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武器的西传,就是文化交流的体现。如果把名称改为"香料之路"或"瓷器之路"。反而限制了这个项目自身的含义。能够涵盖古代东西方之间物质、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而且又为世界各国学者所接受的,唯有"丝绸之路"这个词,所以它最终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采用,成为这个项目的正式名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项计划得到了许多国家政府和民间组织的积极响应。


  我受国家委派,作为中国专家参加海上丝绸之路意大利威尼斯至我国广州路段考察活动。1990年10月20日从北京出发,1991年2月9广州入境,又转赴福建泉州参加活动,历时近4个月,航程2.1万余公里。在考察的第二阶段,从阿曼首都马斯喀特到斯时兰卡首都科伦坡的考察活动中,我曾被推举为科学副领队,从科伦坡至印度马德拉斯阶段,我又担任过科学领队。与数十个国家不同专业的学者一起生活了3个多月,访问了10余个国家。


  此次考察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中国的确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的一个文化大国,中国古老文明的影响遍及海上丝绸之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保存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典籍,对我们考察船所经过的所有国家及其所在地区,中国古籍都有记载。这一点使 同行的世界各国学者,无论是来自欧美发达国家,还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都不能不叹服创造了灿烂文化的我国祖先。过了斯里兰卡向东,尤其是在东南亚,中国古代王朝纪年,如唐代、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的名称,为各国学术界所接受。许多学者本人并不懂汉语,但他们可以熟练地使用"永乐","康熙"等年号。因此,可以说不懂中国历史就无法研究丝绸之路,不懂汉文就不能研究亚洲史,特别是印度史和东南亚史。


  在我们经过的所有国家中,中国的古陶瓷随处可见。中国在长达千年以上的时间里。将制瓷技术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中国的瓷器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中国古代出口的大宗商品。以致有的学者戏称:中古时代中国的青瓷、青花瓷之质优价廉、风行于世界,就相当于今天日本的"三洋"、"东芝"牌家用电器一样。


  中国在古代世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同时也是当时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大事。我注意到,在考察过程中沿途所举行的16次讨论中,没有一次不涉及中国,而过了埃及之后所有讨论会都担到了郑和,郑和在国外学术界被称为:"海军上将郑和"。 (摘编自丝路文化·海上卷)

                 来源:
http://xxsxx.wjedu.cn
                 

评分:0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