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调匀整技术在棉纺系统中的应用(上)

                                


1  市场对棉纱的质量要求

       棉纱是纺纱工场的制成品,但却是原料纤维一织物之间的中间品,是衣着装饰产业三种织制品的原料,除产业用布有特殊要求以外,衣着装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与日俱增,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纺纱工场的生产,必须与之适应,现仅就衣着服饰方面分析其对棉纱质量的要求。
1.1 服用性能与纱线
      服装已不仅仅是对环境温湿度与生理上的适应,而是人们或借以传情达意,扩展社交,或塑造自我形象,以显露其精神境界,或装饰美化,以表达礼仪等等,总之,早已不把使用、寿命、价格高低放在第一位了。服饰着装如此地逐步趋向个性化,对花色品种的要求日见翻新,对织制品的要求除一般常规和多功能(保暖防臭等)要求以外,还要求色泽鲜艳、美观大方、能实现人物外观、身骨与风格。随着服用性的改变,其原料纱线的品质也须作相应的改变。
1.2  织物对棉纱的要求
       为适应服用性能的多样化,棉纺系统已从纯纺走向混纺、天然纤维之间、化学纤维之间、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之间、一般纤维与差别化纤维之间、进行着各种不同原料纤维间的混纺,或普梳、或精梳、或变拈向、或变工艺参数,形成了多种规格与不同品质的棉纱,现综合机织,针织对棉纱应满足的主要要求如下:
1.2.1 条干均匀
       条干均匀的棉纱的织制品,其外观平整光滑,可染性好(色彩均匀鲜艳),且均匀的条干,其单强CV值一定较低,即其平均实际强力提高了,特别是那些装饰性的轻薄织物,对棉纱条干均匀度要求极高,同时还要求其条干CV值较小。
1.2.2 强力
       棉纱在经过织造加工中,因引伸,摩擦损失一部分强力后,还应存余一定强力,以维持织制成成品(例如服装)后,具有一定的耐磨性撕裂性。故要求单纱具有与纺纱号数相匹配的强力,且要求单纱的强力CV值较小。
1.2.3 棉结杂质
       棉纱中的结杂,会增加织造中的断头,降低织造效率,如残留于布面,还会形成染斑,影响美观,甚至成残次布。
1.2.4 长粗节长细节
       棉纱中的长粗、长细节,在织制品中,是无法修整的,影响打分,直至成批地降低入库一等品率。其条花、条痕影响布面的光泽美观。
上述对棉纱要求的核心是条干均匀度,把住这一关,单强CV比值,结杂,及长粗、长细节都会随之相应减少。
1.3  用户对棉纱质量的要求
       用纱户往往是制织坯布或织物的最终产品厂(如服装、装饰织物等),特别是最终产品厂,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创出自有的商标品牌的愿望是极其强烈的。棉纱质量可以有高、中、低多种档次,他们所要求的不一定是高档的,但必须是能长期地稳定在同一档次的棉纱,这对他们的品牌效应是极其需要的。
1.4  现代化设备的要求
        现代的织造技术,无论是机织还是针织都趋向三高(高质、高速、高效),与传统设备比,速度翻番,要求棉纱不仅有足够的强力,承受其高速引伸,磨擦而不断头,还要求均匀的纱线截面,少结杂、少长粗、长细节等纱疵,能顺利地通过   筘眼(针眼)而不断头,因为在织造工序,有的同时加工几十、几百根纱线,(针织)。有时同时加工几千、几万根纱线(机织)。其中的一根纱线断头,引发全机停车,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极大。
由上述1.2~1.4节,可见市场对棉纱质量的要求,无论是满足服用性能,适应织造三高设备的加工,还是满足用户的要求,都牵涉到棉纱质量的一个核心问题——条干均匀的棉纱,且能长期稳定在同一个档次。正是出于这种需要,自调匀整技术在棉纺系统的使用应运而生。
2  自调匀整装置的作用与效益
2.1 自调匀整装置的作用(以下简称自匀装置)
2.1.1 稳定号数
        可设定工艺参数及允差范围,与在制品实时比较,进行控制,使后续纺纱机上纺出棉纱的号数重量偏差(简称支偏下同)能长期地稳定在用户要求的       允差范围内,使用户厂满意。
2.1.2 弥补并合功能
       纺纱系统常在并条机上用多根棉条并合,牵伸改善在制品的均匀度并控制号数重量偏差。但都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受并合根数,牵伸倍数的限制,仅能改善短、中片段的不匀,对长片段,超长片段,无能为力;二是对棉条截面中纤维量差异较大的周期性的牵伸波(纤维物理性能差异引起的牵伸波、波、精梳接合波……),改善不大。由于自匀装置对在制品有消峰填合功能,能弥补并条机上随机并合的缺陷。
2.1.3 防止突发性纱疵
       对超控制范围的一切突发性纱疵(棉结、杂质、粗节等),自匀装置有自动停机禁行,并发出警报的功能,提示挡车工及时排除,较人工防疵捉疵,快速而准确。
上述三点,正是用户对棉纱质量所要求的。
2.2 自匀装置与现行的离线检测相比优点有四
2.2.1 反馈快
    自匀装置的检测、反馈、控制是在电子线路之间进行。速度快达毫秒级(ms)。离线检测是人加仪器,试验结果经计算比较后,通过牵伸变换齿轮的调换,进行调节,其检测、反馈、控制都是在人与机器之间进行,调换齿轮,还须停机、路程之长,时滞之久,与在线的电子迴路控制是无法相比的。
2.2.2 精度高
       自匀装置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伺服执行机构,实时改变牵伸倍数达到匀整目的,工作稳定可靠,精度误差在1%以内。离线检测时,试验工的操作手法,熟练程度及责任心对检测精度及反馈结果影响甚大。不稳定的人的因素与稳定的计算机控制迴路相比,其精度即可信度是无法比拟的。
2.2.3 代表性大
       自匀装置为在线检测,对检测的在制品,实时跟综,毫发不漏,检测率达100%。离线检测,反仅能对在制品抽样试验,限于人力、物力、其数量大小于在线,代表性甚小。
2.2.4 节棉
       自匀装置对检测样品仅进行接触或不接触检测,对在制品无损。离线检测必须对样品进行破坏性试验,才能取得需要的工艺数据。这也决定了其抽样不能过多,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即使如此,长年累计,会有一定的原料损失。
2.3 自匀装置的效益
       自匀装置是从属于纺纱系统中的子系统,其效益也是从纺纱设备正常生产运转中体现出来,生产效益若全部计在自匀装置上,似有偏颇,但其优越作用,不可忽视。
2.3.1 适合用户需要,可拓宽销售渠道。(见上述)
2.3.2 减少制成品降等降波的机率。
2.3.3 减少原料消耗。除样品检测能节棉以外,经匀整装置在线调节后,不仅可改善棉纱的均匀度,且可对棉结、杂质、粗细节等疵点严格把关,可减少织造加工系统的断头。有人做过计算,若以络筒机断一根头的成本损失为1的话,则整理机上断一根头的成本损失为700,桨纱机为2100,布机为490。可见,断头对织造成本的影响是很大的。
2.3.4 提高生产效率
       自匀装置取代清棉纯式的铁炮(锥轮)匀整装置后,将成卷机的正卷率普遍提高为99~100%,重不匀率也降低到工艺要求范围以内。正卷率的提高,使制成率相应提高,即节棉、节电、降低物耗,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的企业[注一]算过一笔账,四套清花自调匀整仪使用一年以后,在1998年比1997年同期5个月产量上浮2.54%的条件下,电耗降低了30.02%,机配件消耗减少了26.36%,清花落棉降低了6.94%,平均每月少耗电费5582元,配件少耗用681元,普梳纱配棉少用了741斤。当然其中包括有其他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应承认自调匀整装置是起了一定作用的。梳棉、清梳联、并条机上自匀装置的使用,虽不涉及制成率,却涉及支偏和条干不匀率棉纱的重要指标,影响成品的等级评定及销售价格。瑞士立达(Rieter)对使用其RSB-D30并条机(立达自称:RSB-D30的核心部分是其新型的,全数字化的自调匀整系统[注二])的美国工厂跟踪对比试验,转杯纱在织造工序每10万次引纬的断经,断纬减少了1.34次,织造工序的效率提高了0.5%,竞高达98.8%,按立达计算每台RSB-D30每年可节省费用高达4万美元[注二]
3  自匀装置的原理、类型及特性
3.1 原理  
       变化牵伸区中的牵伸倍数实现对在制品的匀整。基本方程:
        v2=v1E(1±△t/t)或 v1=v2 [E(1±△t/t)]………(1)

(1)式中:V1、V2分别为喂入,纺出罗拉的线速度,V2/V1=实际牵伸倍数=D
E为额定(设计)牵伸倍数
G为喂入品实际单位重量,以厚度t表示
△G为喂入品实际单位重量与额定(设计)单位重量之差,以厚度变化△t表示
当V1为恒量,V2喂入品厚度的变化作线性变化。当V2为恒量,V1随喂入品厚度的变化作双曲线变化。
3.2 自调匀整的类型有三种分开环、闭环、混合环
3.2.1 开环:控制迴路非封闭式,检测点设在机器喂入后罗拉的后方,控制点设在纺出点某处,按补偿原理工作。
3.2.2 闭环:控制迴路为封闭式,检测点设在机器纺出前罗拉的前方,控制点设在喂入点某处,按反馈原理工作。
3.2.3 混合环:在牵伸调整系统中,既有开环,也有闭环,兼有二者的优点。可有两处检测,一处控制,也可有一处检测,两处控制。
3.3 类型特点
3.3.1 开环
       (1)顺产品运行方向,检测点在后,控制点在前,对喂入品实时检测,实时控制,针对性强。
       (2)检测点在喂入方向,速度低,可提高检测精度。
       (3)控制点在前,速度虽较高,但与喂入品厚度变化成线性关系,利于控制。
       (4)匀整后,牵伸系统产生的外部干扰,无控制能力。
       (5)匀整长度较短,对控制系统的运行时间有严格要求,必需与喂入在制品到达牵伸区中变速点某处的时间同步,匹配的好,可望对所匀整的短片段以上的所有中、长片段产生全匀整作用,否则效果欠佳,甚至恶化条干,故稳定性较差。
3.3.2 闭环
       (1)顺产品运行方向,检测点在前,控制点在后,对喂入品检测过去,控制未来,针对性差。
       (2)检测点在前,纺出方向,安装精度要求高。
       (3)控制点在后,速度虽低,但应与喂入品厚度变化成双曲线关系,精度受影响。
       (4)匀整系统对牵伸系统产生的外部干扰,有控制能力,故稳定性较好。
       (5)由检测至控制、执行、系统运行时间较长,故匀整片段较长。
3.3.3 混合环
      (1)融开,闭环之所长于一体,能同时匀整短、中、长片段。
      (2)控制方式灵活,可有多种选择,或在喂入纺出两端均设检测点,有喂入或纺出处设一个控制点,也可在喂入,纺出两端均设控制点,在喂入或纺出处设一个检测点,视工艺需要而定。
      (3)因增设了检测点或是控制点,特别是控制执行点,其成本较高。
3.4 开环变速点与时间
                 第一图<>
3.4.1 变速点。第一图为以牵伸区中前罗拉钳口中心为原点的直角坐标,A为检测点,在制品按矢示方向,以后罗拉线束V1喂入,V2为前罗拉线速,前后罗拉的中心距为G、a、P分别为前、后钳口的实控宽度,Xe为变速点,纤维长度为L,牵伸倍数D=V2/V1。则
xc=[2(G-P+D·a)-L(D+1)]/2(D+1) (注三) ……(2)
棉条截面中纤维头端密度超前棉条厚度(截面纤维量)ф值。
ф=(L/2)[1+(σ/L)2]     ……………… (3)
(3)式中,L为纤维平均长度,σ为纤维的离散度
图中,OA=M,因为调控的是棉条的厚度,故当喂入条行走至牵伸区中的C点时,应视为变速点。
3.4.2 系统运行时间  
研究表明,只有当喂入条由A点行至C点时,自匀装置执行变速才能同步。设喂入品由A至C的时间为Tf,则
Tf=AC/v1={M-xc-0.5×L[1+(Q/L)2]}/v1  ………(4)
系统运行时间设为Tc,则必需使Tc-Tf=0,才能同步。此即意味能对此短片段长度以上的各片段长度进行全匀整。
 

                              

评分:0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