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故宫收藏的清朝龙袍,近日神秘出现在苏州。这件龙袍由于年代久远,衣服上出现了数个洞口。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全国遍寻高手修补,最终锁定苏州缂丝大师王嘉良。原来王嘉良一门5代钻研缂丝技艺,祖上还曾为清帝制作过龙袍。王嘉良对龙袍的大小秘密了如指掌。如今,王嘉良为把制做龙袍的绝技传承下去,开设了个人工作室,并准备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水乡小镇 “闯入”几位京城来客
在苏州市相城区元和镇张花村的一幢普通小楼里,记者找到了王嘉良。他正在指导几位女工人忙着缂丝的活。一名女工的梭机上,一小块金黄色的布料逐渐成形,布料上一只飞龙昂首在天,气宇不凡。
说起为故宫修补龙袍的事,王嘉良打开了话匣子。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代龙袍损坏后,寻遍全国无人能补,最后故宫工作人员陪同北京服装大学的两名教授,千里迢迢来到古城苏州找到他。双方接洽后,王嘉良父子立即赶到北京,就修补龙袍一事,和故宫博物院磋商。第一次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提出,王嘉良只有作为公司法人,才可以承接修补龙袍的任务。回到苏州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王嘉良用了近一个月时间,办妥“王嘉良缂丝世家研究室”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全部手续。其间王嘉良第二次进京,由于手续未完毕,合同被耽搁了。
第三次进北京,故宫方面提出,修补龙袍要达到与原件同样的技术标准。普通缂丝每厘米由20多根线组成。而龙袍原件每厘米就有50根线。这对丝线的要求更高了。回到苏州后,王嘉良找到苏州市丝线厂,专门订购了一批细线。第四次去北京,他到故宫里仔细研究了实物,发现这件龙袍破损得比较严重了。衣袖上、胸前、腰间都有碗大的洞口。故宫方面要求他们先做一件样品布料。王嘉良回到苏州后,花了数月工夫,精心制作了一块用在龙袍上的布料,并在今年9月第五次进京时,带到了故宫博物院。故宫方面对样品非常满意,与王嘉良正式签下了修补龙袍的合同,并且提出要王嘉良再仿制一件明朝龙袍。
“我和儿子专门去长陵看了那件需要仿制的明朝龙袍原样。这件龙袍已经风化,衣服上的图案以龙、寿、蝙蝠和火焰为主,用的线只能是单丝的,并且密度高,仿制难度很大。估计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而需要修补的清代龙袍,虽然图案只是以云、龙为主,但要做到修旧如旧、看不出修补的痕迹也不是容易事。“缂龙袍需要大量金线。我托朋友在日本买了批仿古金线。因为日本生产的这种金线光泽好,也比较细,可惜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工艺。”王嘉良略带遗憾地说。
王嘉良把需要修补的龙袍以及仿制龙袍的样品,带回了苏州。随后一头扑在工作上。他要做几块布料补在龙袍洞口上,修补工作预计到今年12月就能完成。当记者提出希望看一看那件故宫龙袍时,王嘉良犹豫再三还是婉言谢绝了。“合同里有约定,不能给第三方看到的。”修补龙袍的价格是1万元,仿制的价格王嘉良就不肯透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