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3781-1992
Textiles-Cotton fibres-Determination
of length (span length) and length uniformity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4913-1981《纺织材料——棉纤维——长度(跨距长度)和整齐度指数的测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光学装置扫描试验须丛来测定棉纤维的长度(跨距长度)和长度整齐度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从皮棉或经前纺加工的棉花中取出的纤维,但不适用于从棉花与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中取出的纤维,也不适用于从棉纱或棉织物中取出的纤维。 2 引用标准 GB 1103 棉花(细绒棉) GB 6097 棉纤维试验取样方法 GB 6529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13776 用校准棉样校准棉纤维试验结果 3 术语及定义 3.1 试验须丛 test beard 从梳子上伸出的棉纤维,它们已被梳子随机抓取并已梳成须状。 3.2 纤维数量 amount of fibre 试验须丛在离梳子各种不同距离处的光密度1)的量度,它与该处的纤维根数近似成正比。 注:1)光密度(optical density):半透明介质的不透明度,用lg(Φ0/Φ)表示,由Φ0为入射的光通量,Φ为透过的光通量。 3.3 跨距长度 Span length 试验须丛中指定百分数的纤维所跨过的距离,它与该试验须丛的一个确定的纤维数量百分数相对应。 扫描的第一个截面的正常位置离梳子夹持线的距离为3.8mm,把它取为基线,其纤维数量百分数为100%。 3.4 整齐度比 uniformity ration 较短跨距长度对较长跨距长度之比,以百分数表示1)。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2-11-04批准 1993-06-01实施
4 原理 借助于取样器,用梳子随机抓取纤维,形成一试验须丛。用光学装置从须丛的基线到梢端进行扫描,对不同长度值测量须丛的透射率,转换成光密度,用来度量从梳子中伸出不同距离处的纤维数量2)。 以夹持线到指定的纤维数量百分数处跨过的距离表示跨距长度,以两个长度之比表示长度整齐度。 5 设备 5.1 纤维长度照影仪。 5.2 纤维取样器及装着梳子的梳夹:用来制备及夹持试验须丛2)。 5.3 刷样装置:选用部件,用来刷纤维。 5.4 上述装置也可以组合成一体。
6 调湿和试验用大气
6.1 调湿和试验用的大气应符合GB 6529的规定,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5%±3%。3) 6.2 把试验样品调湿到与试验用标准大气相平衡。 调湿要从较干状态开始。调湿通常需要暴露在流动空气中至少4h。 6.3 湿度明显较大的样品在实验室内调湿以前经预调湿。预调湿大气相对湿度要在10%~25%之间,温度要不高于50℃。相对湿度65%,温度20℃的大气加热到47±3℃时,就产生该预调湿大气。 7 抽样和试样数量 7.1 按照GB 1103的规定抽取检验用样品,或按照GB 6097的规定抽取实验室样品。从每筒检验用样品或每个实验室样品中抽取30~200g(通常可取100g左右)试验样品供测定棉纤维跨距采用说明: 1)ISO 4913称为整齐度指数,本标准采用ASTMD1447的术语,称为整齐度比。 2)ISO 4913规定用梳子手工取样或取样器取样,本标准规定用取样器取样。 3)ISO 4913规定相对湿度为65%±2%,本标准规定为65%±3%。长度用。然而,如果有利害关系
UR= |
SL1 |
×100 |
………………………………………(1) |
SL2 |
棉纤维跨距长度和长度整齐度
试验报告单
批样来源 样品编号 品级长度 试验日期 品 种 温度和相对湿度
试验次数 |
50%SL,mm |
2.5%SL,mm |
|
1 2 3 4 |
|||
平均 |
附 录 A
用校准棉样校准仪器及修正试验结果的方法
(参考件)
A1 校准棉样的应用 用国际校准棉花标准校准50%和2.5%跨距长度和50/2.5整齐度比。这些校准棉样都具有确认的跨距长度和长度整齐度的标准值,在做日常试验时,可以用中国纤维检验局校准棉样,也可以用已与标准校准棉样进行大量对比试验,从而已确定其跨距长度值和长度整齐值的其他匀质棉花作为工作校准棉样。 A2 校准棉样的试验 为了使试验结果保持在准确水平,在试验其他样品前,每个操作者每半天至少从一个校准棉样中取出四个试样进行长度试验,并把各观测值绘在控制图上,观察波动情况。 A3 校准棉样的允许偏差 如果一个操作者试验若干校准棉样,从每个校准棉样中各取出四个试样,得到的各平均观测值与标准值相符,即在表A1允许偏差内,且接连几天试验不存在一致性偏差,则认为仪器和操作手法处在校准状态,试验结果是合格的。表A1
测 量 项 目 |
允 许 偏 差 |
2.5%跨距长度 |
标准值±0.5mm |
50%跨距长度 |
标准值±0.5mm |
50/2.5整齐度比 |
标准值±2% |
y=a+bx ………………………………………(A1)
a = y1 |
y1-y2 |
×x1 |
………………………………………(A2) |
x2-x1 | |||
b = |
y2-y1 |
………………………………………(A3) | |
x2-x1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纤维检验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纤维检验局归口。 本标准由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由青岛市纺织纤维检验所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树深、宋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