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规定了测试纺纱和捻线平面钢领用钢丝圈的仪器、环境条件、试样制备和试验程序等技术内
本标准适用于纺纱和捻线平面钢领用钢丝圈显微维氏硬度的测试。
2 引用标准
GB 4342 金属显微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YB 28 金相显微组织试验方法
3 试验原理
以1.961N的试验力,将两相对面夹角为136°的正四棱锥体金钢石压头压入试样表面,保持规定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压痕两对角线长度,通过计算或查表求得硬度值。
4 试样制备
在140℃条件下,用酚醛树脂把钢丝圈平镶在试样抛光面上。
按YB 28中的规定制备金相试样。制备试样时,应避免由于加工硬化或热影响而改变试样的硬度。
试样的试验面应为平面。
试验层的厚度至少为压痕两对角线平均长度的1.5倍。
5 试验仪器
5.1 硬度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5.1.1 硬度计应放置在稳固的基础上,其水平度应为0.2/1000。
5.1.2 试验力的误差应不大于土1.0%,变动度应不大于1%。
5.1. 3 测量压痕对角线长度的显微镜,其视场直径60%的中央部分为有效使用范围,在该范围内应确保象质清晰、边缘明显,并能清楚地观察压痕形状,准确地进行压痕对角线长度L的测量,测量误差AL(mm)应符合下式规定。

5.1.4 测量显微镜在最高放大倍率时其分度值应不大于0.3μm。
5.1.5 压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5.1.5.1 顶端两相对面夹角为136°土15’。
5.1. 5.2 压头四个面与轴线倾斜角偏差不大于土20’。
5.1.5.3 压头角棱线应在顶点相交一点,其顶端横刃应不大于0.5μm
5.1.6 硬度计的示值误差应不大于土6.0%,示值变动度应不大于0.6%。
6 环境条件和试验程序
6.1 室内应清洁、无腐蚀性气氛,室温一般为10~35℃。
6.2 将试样放置在硬度计载物台上,使试验面与压头轴线垂直。
6.3 使试样对准物镜光束,调焦使目镜中的象质清晰,边缘明显。
6.4 移动载物台,使试样测点处于受力位置,缓慢而平稳地施加试验力,施加全部试验力的时间应不大于10s,其保持时间一般为10~15s。
6.5 将压痕部位对准物镜光束,调焦使象质清晰,测量对角线长度,取其最大值,其测量精度为0.2m。
6.6 相邻两压痕中心距离和任意压痕中心至试样边缘距离至少为压痕两对角线平均长度的2.5倍,若相邻两压痕大小不等,其间距大小按压痕两对角线的平均长度计算。
6.7 每个试样上的压痕应不少于三点,随机确定压痕部位。
6.8 当试验面上出现压痕形状不完整或成畸形时,其结果无效。
7 试验结果
7.1 硬度值根据下式计算:

7.2 试验结果以各点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取三位有效数字。
8 试验报告
8. 1试样名称、规格及生产厂名;
8. 2试验室的温度及试验负荷;
8. 3试验仪器型号;
8. 4显微维氏硬度值,
8. 5试验日期。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纺织工业部技术装备司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万瑛、刘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