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回顾大上海的百货公司








百货传奇(一)从澳大利亚到香港

  对于现在的很多女性朋友们来说,逛商场总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其实,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家庭殷实的女人们就乐衷于逛商店。上海的女作家素素在她的杂文集《前世今生》里,这样写到,“百货公司是当年时髦女子的一大生活内容,也是她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有位至今健在的妇人,回忆三十年代自己结婚初年的生活,说,这叫忙啊,几乎天天要到南京路去。四大公司都有好几个楼面,从上头走到下头,从下头走到上头,一眨眼就到了回去吃饭的时候了。只好明朝再来,去另一家百货公司。”她说的这四大公司就是当年上海最著名的四间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从今天开始,我们为您讲述这一段百货传奇。

  在上海南京路上,至今还耸立着四幢古老而奇特的欧式建筑,这四幢建筑分别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名噪一时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这四大百货公司的旧址。四大百货公司的创办人马应彪,郭乐郭泉兄弟,李敏周,蔡昌都是中山人,而且又都是澳大利亚华侨。

  旅居澳大利亚的李承基今年已经89岁了,他曾经是上海新新百货公司的董事兼总经理,耳闻目睹了四大百货公司在澳大利亚发迹,而后崛起于上海的全部经过。

  李承基:郭乐先生就是永安公司的创办人,他是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唐人街买卖出身的,他自己都想不到,他回香港开了一家百货公司,到上海开了这么大的百货公司,这个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一个梦想。

  华人在澳大利亚的创业经历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华人劳工开始涌入澳大利亚,他们大都是来自中国南部乡村的农民。1851年,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消息一传出,世界各地的“淘金者”蜂拥而至。在来自全世界的淘金者中,华人有四万人左右。可是,到了十九世纪末,澳大利亚的金矿日渐枯竭,淘金的热潮开始烟消云散的时候,那些在采金区劳碌的华人劳工只能另谋出路。他们有的人仍然留在当地,从事各种手工业;有的人则去到澳大利亚北部的昆士兰州,拿出他们种地的看家本领,从事蔬菜,果园等种植业,李承基的外祖父梁坤和当年就在昆士兰州种植香蕉。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