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转杯纺纱机纺制麻棉混纺纱

                                     介绍了苎麻落麻的性能特点、纺制苎麻/棉55/45 36.7 tex、30.9 tex混纺纱的工艺流程;根据原料特点,纺纱各工序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合理配置工艺,使苎麻棉混纺纱在RFRS10型转杯纺纱机上顺利生产,成纱质量稳定。
    近年来,随着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纺织品消费理念日趋升温,麻纺织品以其独有吸湿透气、光泽柔和、抗菌抑臭、防紫外线及挺括豪放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04年安徽铜陵华源麻业有限公司购置RFRS10型转杯纺纱机,充分发挥该机大排杂、高负压的性能,利用天然麻棉原料成功纺制了苎麻/棉55/4536.7 tex、苎麻/棉55/45 30.9 tex转杯纱,成纱条干均匀光洁、单强不匀率低,成纱质量好。
1  原料性能及工艺流程
    苎麻落麻纤维粗、硬、脆,弹性低,卷曲小,长度离散性大,散湿吸湿速度快,与428级原棉混纺可以改善纺纱稳定性,减少断头。经预处理后的苎麻落麻物理指标为:平均长度30 mm,细度5.9dtex,超长纤维率2.1%,短绒率11.1%,麻粒453个/g,单强5.5 cN/tex,硬条率2.8%。428级原棉物理指标为:平均长度28.3 mm,细度1.4 dtex,短绒率14.6%,含杂率1.7%。
  工艺流程如下:
    A002D型抓棉机→A035D型混开棉机(附A045B型凝棉器)→A036型开棉机(附A045B型凝棉器)→A092A型双棉箱给棉机(附A045B型凝棉器)→A076C型成卷机→FA201B型梳棉机→FA305型并条机(二道)→RFRS10型转杯纺纱机
2主要工艺技术措施
2.1  苎麻落麻预处理及混纺比
    落麻中含有较多的麻粒、杂质和超长纤维,预处理一般采用先切短、再用清弹机处理两遍的方法。36.7 tex、30.9 tex苎麻棉混纺转杯纱混纺比例设计为苎麻/棉55/45,但经开清、梳棉和转杯纺工序后,苎麻落得较多,因此苎麻与棉实际投入比例为60/40。
2.2开清工序
    开清工序采用“多松、少打、早落、少碎、充分混和”的工艺原则。要求在抓棉机上排包时,将苎麻包踩实、填平,与棉包高度一致,达到均匀抓取。A035D型混开棉机只用平行打手,跳过小豪猪打手,用A036C型机和A076C型机两个打击点对苎麻棉纤维进行开松、除杂,同时采用较低的打手速度,减少纤维损伤。
    苎麻/棉55/45 36.7 tex、30.9 tex转杯纱开清棉工艺参数为:成卷干定量分别为420g/m、400 g/m,成卷重量偏差±0.15 kg,重量不匀率低于1.2%,A035D型机第一平行打手速度585 r/min、第二平行打手速度695 r/min,A036型机梳针打手速度536 r/min,A076C型机综合打手速度900 r/min,棉卷罗拉速度11 r/min。
2.3梳棉工序
    在保证分梳效果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速度,加强纤维顺利转移;适当增大锡林与盖板间隔距,减少纤维充塞针布和绕锡林现象;生条定量加重,增加棉网中纤维间抱合力,减少烂边和断头现象,改善生条条干;选用较快的盖板速度,提高除杂效率,减少棉结。
    梳棉工艺参数为:锡林速度360 r/min,刺辊速度900 r/min,道夫速度20 r/min,盖板速度183 mm/min,锡林~刺辊隔距0.2 mm,道夫~锡林隔距0.17 mm,锡林~盖板隔距0.33 mm、0.30mm、0.28 mm、0.28 mm、0.30 mm,36.7 tex、30.9tex生条干定量分别为23.4 g/5 m、20.7 g/5 m。
2.4并条工序
    并条工序采用顺牵伸形式,头道后区牵伸倍数较大,末道后区牵伸倍数较小,以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采取重加压,紧隔距,拉断棉条中少量超长纤维。加强压力棒对浮游纤维的控制,提高条干均匀度。
    36.7 tex苎麻棉混纺转杯纱品种并条工艺参数为:头并、末并并合数8根,头并干定量18.2g/5 m,末并干定量16.6g/5 m,头并后区牵伸1.7倍,末并后区牵伸1.3倍,罗拉隔距头并11 mm×13 mm、末并9 mm×11 mm。30.9 tex苎麻棉混纺转杯纱品种并条工艺参数为:头并、末并并合数8根,头并干定量17 g/5 m,末并干定量13 g/5 m,头并后区牵伸1.7倍,末并后区牵伸1.25倍,罗拉隔距头并11 mm×13 mm、末并9 mm×11 mm。
2.5转杯纺工序
    根据苎麻、棉纤维特点,设计捻度适当增加10%~20%,增加纺纱稳定性。分梳辊速度设计为8000 r/min,同时打开纺纱的补风装置到1/2处,增加杂质的排除量。采用新型阻捻器,减少断头。转杯纺工艺参数见表1。

2.6成纱质量
    苎麻/棉55/45 36.7tex和30.9 tex转杯纱质量测试结果见表2,其成纱质量已达到标准一等品水平。

3  结束语
    纺制苎麻棉混纺转杯纱时生产中应针对苎麻纤维特点合理配置纺纱工艺,加强车间温湿度控制,才能确保纺纱顺利进行。生产实践表明,利用RFRSl0型转杯纺纱机纺制苎麻/棉55/45 36.7tex、30.9 tex纱和以往采用BD200SN型转杯纺纱机相比,原料成本降低,成纱质量稳定,且产量增加1.4倍~1.6倍,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