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最近到江浙两省采访时感受到,这一次反倾销调查波及的企业较多,许多企业近期都遭遇到接单困难、出口受阻、要求索赔等一系列打击。不少企业家对这种因个别企业种下恶果而使行业同仁一起品尝结果的行为深表愤慨。
据业内人士介绍,面料行业中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由来已久,现已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两年前在国际市场上报价十多元一米的灯芯绒品种,现在居然有企业报出每米不到4元人民币的价格,业内人士怎么也算不过这笔账,这种报价连原料钱都不够,怎么还能连织带染?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个别企业的这种做法,只有两种解释,一是偷工减料,二是弄虚作假。他说,某些报价就是在假冒伪劣的条件下,也只能做到不赔钱,根本无利润可言。
这种以牺牲产品质量来换取“价格优势”的做法,已造成我国面料行业从纱线、坯布到产成品的质量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了以涤棉产品冒充纯棉产品出口的事情,严重损害了中国面料在国际市场的声誉。
同时,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局部产能不合理扩张,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个别企业的短视行为还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在某个地区,先从小企业开始,后来连一些有规模的企业也不同程度地效仿,使整个行业经营环境迅速恶化。
记者曾采访过一位在当地以质次价廉而闻名的企业老板,他的回答很简单,别人能做,我为什么不能试一试?再说,我赌输了,赔的是自己的钱。
但是,一个企业的黑心馅几乎推垮了整个月饼市场,并使自己的百年招牌颓然倒地;一个企业的敌敌畏几乎使畅销几百年的地方名产毁于一旦;一个企业的工业石蜡使一座城市的火锅底料全面滞销;这种教训难道还少吗?对这种既不负责也负不起责任,却在那里透支着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甚至是整个国家声誉的不法行为,我们该如何防范?
有专家指出,同质化是引发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恶性竞争的根源之一。相同的设备、相同的产品、相同的人员结构,聚在一起不打个头破血流才怪呢。那么,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就应该在项目管理、投资导向等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的作为,以鼓励差别化、避免同质化。同样,对于管辖范围内的企业以明显低于正常价格的倾销行为,政府要充当好“守夜人”的角色,因为这样做所造成的后果,已经不是企业所能负责的,最终的责任还得由政府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