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年10月以来可谓“多事之秋”,井喷式暴涨的棉花价格,’出口退税的影响, 纺机业当前的形势颇为严峻,但纵观全年的指标, “纺机装备年”也算不虚此行。权威部门对国内573家企业的统计显示:今年1-9月,完成工业产值(不变价)252.29亿元,同比增长53%, 销售收入240.2亿元,同比增长46.19%, 实现利润总额14.6亿元, 同比增长59.97%,各项指标又创历史新高o ,
数据不代表全部,真正靠技术含量、靠品牌取得市场优势的纺机产品有多少,也许只有企业自己清楚o “纺机装备年”的提出无疑是为了提高全行业的技术水平,进而增强核心竞争力,装备年的最终落脚点还应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成就,可见,指标的提升还不足以让纺机企业沾沾自喜,纺机业还需在技术进步上创新。
那么,我们的技术水平又有什么变化呢?应该说成就还比较大。 我国纺织在技术创新基础条件差和资金投入不足的条件下,仍开发出一批批新产品、新技术,如年产15万吨装置已在仪征化纤厂投产成功, 自行开发。的全自动金属针布生产线已进入实用阶段……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技术创新条
件不断完善,一些企业集团先后组建了研发中心等机构,有的企业引进优秀人才,也有许多企业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的科研条件,进行专项研究。
但有一点仍为业界共识, 虽然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但总体创新水平还不高, 国产纺织产品技术层次、可靠性等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有明显差距,销售收入增长只是我们在性价比有优势。而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外资的直接进入和本土化战略的实施,市场完全开放,靠引进技术建设生产线的路越来越窄, 自主开发高端新产品已迫在眉·睫。
谈到,自主开发,还要重谈老话:政企职责要分明, 产权改革要提速, 同时还要加大科技投入,培养科技人才,更新生产设备,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另外就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的今天,纺机行业要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 必须加大知识生产的力度, 开发属于自己的专利,充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用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高产品的含金量,锻造国际品牌。
除了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之外,还要在WTO游戏规则的范围内,合法有效地引进国外纺织技术产权,提高国内机种的研发时效,减少因为知识产权问题引发的国际贸易冲突和矛盾, 以“世界商人”的观念应对中国加入世贸后制造业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在行业协会和有关政府部门的组织领导下,集中全行业的科研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创新的联合攻关。同时要明确各地区、各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的错位互补, 以避免产业同构化和结构低度化。
成就和问题都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 “纺机装备年”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