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奥运礼服怀旧情节泛滥 硬贴民族标签缺生命力

  专家一争论,公众就发笑:不就是一件礼服嘛,只要大方庄重得体,能给咱们的运动员增添朝气锐气就行,干嘛非要往上硬贴“民族服装”标签?

  奥运会头一次在咱中国举行,作为东道主,服装上有点特色那是应该的,能够“惊艳四座”当然更好,可以长我志气、强我形象嘛!但是,奥运礼服虽然重要,毕竟只是外在的形式,用不着花那么大的力气。

  相反,倘若在奥运会入场式上,运动员真的穿上了“峨冠博带”的汉服,或是颇具清代遗风的唐装,或是束手束脚的长袍马褂,那只会令世人大跌眼镜,几乎是欲把赛场变舞台了。不穿还好,穿了只会令国人尴尬。我辈平头百姓的认识是,要长我中华志气,增我泱泱大国的国际形象,关键还是在于比赛成绩,至于服装,并不打紧啊!

  运动员的奥运礼服之所以让专家们“大伤脑筋”,可能是受近年来风靡全国的“怀旧情结”所感染。节日要穿汉服,上学要穿汉服,还有人要把洛阳变成宋装的天下……所以,在2008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着装问题上,这种怀旧情结顺理成章地再度泛滥起来。奥运会是体育竞技的舞台,并非民族服装展示的T型台。在汉城奥运会上,韩国人没着韩服,日本人没穿和服,英国人没穿苏格兰服,中国人穿的也是西装。如果一定要在本届奥运会上突出一下民族的特色,那么就该在民族特色而不是古装上下功夫。一成不变的民族服装是没有生命力的,必须要跟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怀旧的“民族服装”不是奥运会所需要的,也不是国人所欢迎的。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