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老土布的纯情岁月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在商河县郑路镇张家庙村,正在当户织布的可不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是一位72岁的老人张秀美。在这个村里,很多人仍然从事着传统手工纺织,纯手工的老土布在他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土布织女”年逾古稀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用这首载于《乐府雅词》里的《九张机》来形容坐在织机前专注织布的古稀老人张秀美是再贴切不过了。

  72岁的张秀美坐在织布机前,双脚灵活地踩动着脚踏子,手里的梭子来回飞舞,不一会工夫,就织出了一段细密匀称的布段。已织了一半的土布上虽然没有花间飞舞的双蝴蝶,但行行都是精美的纹络。用手搓一搓,老土布粗糙的质地磨得手心直发痒,纹络清晰可见,让人有种不愿放手的实在感。俯下身去闻一闻,一股浓重的泥土味道扑鼻而来,还夹杂着一股湿润的青草香。

  张秀美的织布作坊只是一间狭窄的小南屋,除了一架织机和一辆纺车外,只能放一些零碎的杂物。

  她的儿子、儿媳在田里忙麦收还没回来。张秀美做完午饭,便坐在织机前一边织布一边等他们回家吃饭。聊起老土布,张秀美眯起已经老花的眼睛,陷入回忆里……

  张秀美十几岁便开始学纺织,到现在已经织了近60年。从小,张秀美就有一手好活,赶上闲的时候一天能织上四五米。她20岁嫁到张家庙,母亲给她的嫁妆就是一辆崭新的纺车,让她在婆家要勤快能干,好好过日子。

  那时候张家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织布机,每个女人都会纺线织布。张秀美不但持家勤快,而且那一手纺织好活也赢得了街坊邻居的赞叹。那时候还没有电,人们都是点洋油灯,张秀美为了省油,便摸黑纺线,纺出的线又细又均匀,比其他人白天纺出的线还要好。

  一年年过去了,张秀美渐渐老了。她的儿媳妇就要娶进门了,可是她发现儿媳的嫁妆里已没有了纺车。现在,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也都在外地上大学,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张秀美每年织布能收入四五千元,为两个孙子念书减轻了很大一部分负担。

  如今,家里的老织布机和老纺车虽历经岁月,但依然能工作。张秀美对它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一个老人关于自己那段青春的美好记忆,都一点一滴地融进了这“唧唧复唧唧”的音乐之中。如今这音乐里唱着的,还有年逾古稀的张秀美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儿孙的期望。

  土布加工程序繁琐

  张家庙有200多户人家,现在仍然保持着传统纺织业的有140余户。

  “现在是纺织的淡季,要是秋后,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晾着织好的老土布。五颜六色的,那才叫好看呢!”张家庙的村支书老张得意地向记者夸耀。

  看到记者在纺车前跃跃欲试,张秀美说,别光看老土布好看又实用,这背地里得下多少功夫只有自己知道。

  张秀美坐在纺车前,左手捏着棉条,右手握着手摇柄,只见她轻轻一摇,从棉条里便徐徐“吐”出一条棉线,又细又直,源源不断地缠绕在一根光滑的黑色转子上。

  从棉花变成好看耐用的老土布,这中间的过程充满了智慧和辛劳。

  张秀美一边纺线一边说,棉花收回来后要用轧棉机不停地轧,棉籽就吐出来了。然后就是弹棉花,拿根木棍使劲打,把棉花打得又松又软。接着便开始搓棉条,把棉花搓成条状,这样就可以纺线了。



21/212>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