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纺织设备状态维修的特征

 

1 、状态维修和周期计划维修的异同        

  状态维修和周期计划维修有密切的联系和共同点。状态维修模式是在周期计划维修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共同的目标都是管理好、用好和维修好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然而,周期计划维修是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维修模式(Time based maintenance),大修、小修和保养与否都以时间为基础来计划和实施,至于设备的状态如何,是否需要修理,并不去深入考虑。而状态维修(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却是基于设备的运行实际技术状态,而不去考虑时间,不管前次修理的时间有多长,只要技术状态正常就不维修,不正常就维修,这就是两种维修模式最大的区别。       

  由于两种维修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出发点不同,也就导致了它们的内涵、运作模式、策略及技术手段和方式等都有很大差别。当然,这两种模式达到的技术经济效果也不相同。       

  2、周期计划维修的局限性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周期计划维修不失为一种好的维修方式。维修周期、停车时间都已事先确定,生产计划部门已将产量扣除,工人只需按时平修,并不用去考虑其他问题。但是,企业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之后,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单一型、数十年一贯制朝着多品种、小批量的方向发展,并且有生产周期短的特点。这样,一些以往未曾出现过或不曾被人们重视的问题就暴露出来。如生产计划变动频繁,不能按期平车;用户订单交货期短,生产任务紧与大平车停台时间长,严重制约了生产计划按期完成;企业资金短缺,但又存在过剩维修,造成人、财、物的浪费等等。传统的周期计划维修的局限性也日渐显现出来。其可归纳为:       

  (1)设备不分状态好坏,一律执行计划预修,使有些还可以使用的零部件被提前更换,有些部件在拆卸过程中被损坏,原来磨合得很好的部件又被重新装配,破坏了原有的技术状态;有些不该加油的润滑部位又被重新加油,这必然产生过剩维修。       

  (2)大、小修理时对设备大面积的拆装,用工多,且受其拆装顺序的限制,经常产生“窝工”现象,造成工时的浪费。       

  (3)设备平修后,虽然恢复了设备精度,但正式运转时,又要重新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后才能发挥其正常水平。不仅生产效率降低,原料消耗增加,而且在这一段时间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产品的质量。       

  (4)因平揩车的需要,致使部分仍能正常运转的设备长时间停台,降低了设备运转率和生产效率。       

  (5)不论设备状态如何,都需按周期计划重新校装,虽然起到预防作用,但缺乏针对性,不能对症下药,具有盲目维修的成分,造成了机物料的浪费。实践经验表明,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对零部件的反复敲打、撬启、打磨和频繁拆卸换件,非但不能改善设备的性能,反而使紧配合部位松弛,光洁度下降,(肉眼不能发现的)零部件内在质量产生潜伏故障,几何尺寸变异,并且有损设备寿命。       

  (6)机械式的平装方法无形中导致了维修人员思想的僵化,使得不少人员只会熟练地平车,对各种状态的坏车不善识别和修理。        

3、状态维修的三个状态       

  状态维修有两层含义:一是状态维修的状态是指设备的技术状态、工艺的上机状态和产品的质量状态;二是这三个状态是动态的结合,辩证的统一。       

  3.1设备的技术状态       

  周期计划维修以设备使用时间周期单一因素为基础,不涉及其他任何因素,所以这种方式是静态的管理。而状态维修是以设备状态为基础,在设备状态出现了明显的劣化后,才停机维修。这种状态涉及到设备的技术状态、维护保养程度、生产品种变换次数和机器运转的速度等各方面因素,因此,它由多方面的因素所致,是动态的。传统的周期计划维修在设备检修后交付使用前,对设备符合机械装配技术规范的“等”和符合工艺技术要求的“级”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两项合格后即正式交车。但是在下次检修停机之前,并不进行这两项的技术测试,唯一的是以时间作为标准,并不顾及设备状态的好坏和加工的工艺效果。事实上大多数纺织企业共同认为周期计划维修方式的“周期”太长,大小平车时忽略了设备的运转状态[1]。 状态维修正是克服了盲目维修,始终以状态作为维修的出发点,有针对性的纠正设备非正常状态。       

  3.2工艺的上机状态       

  工艺的上机状态好坏直接关系到原料的消耗和产品质量。设备为工艺服务是纺织生产中一贯坚持的方针,状态维修更是在体现这一思想的同时,既确保良好的工艺状态又尽量发挥设备的潜力。       

  工艺状态与设备的工艺部件(指与加工原料直接接触的零部件)状态、原料综合性能、工艺参数、温湿度,以及操作技能等多种因素有关。它也是一个动态状态,有最佳工艺状态、正常工艺状态和衰减后所产生的非正常工艺状态之分。如梳棉机新换上的针布,分梳效能很好,但新针布锋利也损伤了少部分纤维,使用一段时间后,短纤维率开始下降到正常状态。继续使用若干时间后,针布磨钝,工艺状况开始下降,不得不进行磨砺,直至最后更换针布。这一传统的处置过程,鲜明地体现了设备为工艺服务。然而,用现代状态维修的思维方式看,它忽略了现有设备状况有时候在一定条件下还有可持续运转的一面。意大利卡皮尼毛纺公司,在充分研究加工细号纱毛条针布锋利度衰减与工艺状态衰减的关系后,采取细号纱毛条生产机台区域变化,而暂不立即更换罗拉式梳毛机弹性针布的做法,即在加工细号纱毛条针布变钝后的机台上加工粗号纱毛条,经运转相当时间后,实在不能再磨砺复修才更换新针布,又加工细号纱毛条。结果既保证了细号纱毛条的质量,又使本应更换针布的机台继续运转,延长了针布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湖北某乡镇棉纺厂也有类似做法。开展状态维修后,同时开展针布工艺状态研究,摸索出JT7A型锡林针布、AJC2型刺辊锯条分梳正常成熟度原棉、成熟度较差和甚差低级棉的规律,在本应更换针布的机台上利用成熟度差的低级棉纺制16 tex棉纱,取得了满意的工艺效果和经济效益。因此,状态维修不能仅仅停留在设备一个状态上,还要与工艺状态、原料性能紧密结合。要广开工艺新思路,做到物尽其用,把成本降到最低。       

  3.3产品的质量状态       

  状态维修的观点认为,设备上的一切异常状态归根到底,最终反映在产品的质量状态上,也就是落脚点在产品质量上。所以评价设备状态的好坏不再是设备平修标准和装配精度,更不是允许磨灭限度,而是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制定技术规格、磨灭限度的依据。当然设备的技术规格、允许磨灭限度是保证设备正确平装,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和保证。状态维修更重视装配和维修的技术规格允许限度,但这不是最终目的。       

  状态维修迫使我们调整周期计划维修的工艺设计模式,而这种模式很少把设备状态、工艺状态和产品质量状态全面地辨证地结合在一起,不少时候是相分离的,只考虑到工艺状态为主,而疏忽了设备状态所适应的工艺状态。因此开展状态维修的同时,应科学地利用原料的性能、设备状态的适应性能,把工艺的上机状态和产品的质量状态紧密相结合,采取灵活的工艺策略,既要保证设备的技术状态达到工艺的要求,又要充分地利用设备的现有状态来确保产品的质量状态,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不少情况下,最佳的工艺状态和设备状态不能直观地显现在人们面前,不管是技术含量不高的老式纺机,还是先进的设备,都需要我们更新工艺思维模式,主动发掘三个状态的最佳结合点,发挥三个状态的最大潜力。如某厂用配棉级别低于配棉标准0.62级的原棉[2],在配有C4型梳棉机的立达生产线上纺制CJ 18.4 tex纱,因配棉级别偏低,初试短绒棉结偏多,成纱质量未达标准。结果,工艺、设备联合攻关,寻找最佳工艺状态,最后在C4型梳棉机的盖板与锡林之间采用波浪形七点隔距工艺(如图1所示),取得了良好的工艺状态和质量效果。波浪形配置的盖板~锡林梳理区隔距不呈平滑过渡,除进口点1、出口点7外,其余五点隔距时大时小,呈波浪状态,即为1.2 mm、0.35 mm、0.25 mm 、0.3 mm 、0.25 mm 、0.28 mm、0.6 mm。纤维在这一特殊隔距的针面作用下,受到的分梳力也随之忽强忽弱地变化,但梳理度却不重复,而是随环弧分梳面逐渐加强,因为2、4、6点隔距为0.35 mm、0.30 mm和0.28 mm逐渐收小,分梳力呈渐增状态,分梳有度,使受伤程度比初试隔距状况相应减少,纤维断裂数量减少,短绒呈下降趋势,由15.76%下降到14.78%。当然短纤维受搓揉现象也得到缓解,棉结数量亦趋减小。在这种波浪式的针面作用区内, 一方面纤维得到了应有的梳理,另一方面又减少了损伤,这对减少棉结是十分有利的。       

  这种时大时小的隔距配置工艺,国内外文献从未有过报道,但是从上述试验的结果来看,生条质量和成纱质量还是比较好的。看上去,这个事例与设备维修无关,但是该工艺配置的思路还是得益于将设备状态、工艺状态和产品质量状态作为一个系统通盘考虑,辨证地转化工艺中的技术矛盾,三态统为一体,才取得成功的。所以,应正确理解状态维修的三个状态,力求做到有更高的设备可靠性,为上机提供最佳的工艺状态,尽可能兼顾到原料的综合性能,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达到产品质量的最佳状态。这一全新的思维方式是传统工艺与设备的结合所不能比拟的。

4、状态维修的特点        状态维修是基于设备状态,适应于工艺状态和产品质量状态的一种新模式。在实际运作中,有它固有的特点:设备的保养重于维修;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巡检;对异常状态的征兆进行跟踪与诊断;对诊断出的前期故障设备进行分类,有计划地适时适情修理。面对这一全新的维修方式,设备维修专业技术人员也必须具备相应的新观念和精湛的技术素质。       

  4.1保养重于维修       

  传统的周期维修观念认为,保全重于保养[3],保养是从属地位。状态维修的实践表明,要全面提升保养工作的地位,保养重于维修。只有做好保养工作,才能减少潜在故障隐患,遏制潜在故障发展变化,大大降低故障发生几率,因此,保养应由从属地位变为主导地位。新的保养观念认为,保养工作不仅仅是清洁和加油润滑,还包括紧固件加固和巡检等工作内容。       

  4.2事先检测运行状态,确诊异常状态       

  状态维修与周期计划维修相比,有更积极更主动的预防性,预先巡检、主动跟踪征兆并确定异常状态,及时进行事先维修,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为了主动地发现故障征兆,应事先进行检测,对运转中的所有设备重点部位的技术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并作好记录,以备考察设备在某一阶段的状态情况。而对于一般性部位(即不易产生故障的部位)则进行一般性检查,检查的频率要低于重点部位,做到突出重点,照顾一般。对于巡检过程中发现故障征兆视情况予以随机修理,或进行状态趋势跟踪,及时进行状态诊断,对故障前期的性质、程度定性和定量。而周期计划维修则没有故障诊断的内容,这是状态维修和周期计划维修的明显区别。       

  状态修理又叫预知修理,就在于修理之前是预知“状态”,因而检测工作十分重要。检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依靠五官检测,即眼看、耳听、手摸、鼻闻的方法;一种是用科学仪器对设备状态进行检测。       

  4.3有计划地进行适时适度修理       

  状态维修也是有计划的,如果说周期计划维修的计划是以时间周期为基础制定的话,状态维修则侧重于状态,这绝不等于说状态修理没有计划。状态维修非常注重计划,这种计划是建立在“状态”基础上的计划,即经巡检、诊断后状态异常并有故障先期征兆的设备,按它们的性质程度、轻重缓急分类排队,计划适时、适度的修理。它强调计划检测,事先搜集信息,因此它的计划性比传统的维修计划更符合实际。“适时”,则是少停台,见缝插针,尽可能利用了机和上机的空隙修理;二是修理作业连续进行,打破原长白班维修人员工时限制,尽量减少维修停机时间。“适度”是仅拆卸故障部位,只需更换或修理损坏的零件,从而大幅度地减少停台时间和机配件的消耗,提高设备的运转率和经济效益。因此,适度修理很难说是周期计划维修模式中的大修理或小修理。       

  4.4专业维修人员的素质特征       

   现代化设备机构复杂,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因此要求更先进的设备维修管理。近年来的企业发展表明,随着设备的技术进步,维修的技术含量逐年上升,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维修能力的矛盾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企业,成为企业前进的障碍。现代的维修人员遇到的多是集光电技术、气动技术、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复杂设备,传统意义上的维修工难以胜任现代设备的维修工作,先进的设备需要现代的维修观念和先进的维修技术。       

  状态维修要求管理人员专家化和作业人员知识化。有的企业还增设了设备状态诊断工程师,专门负责现场诊断。要开展好状态维修,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技术素质:       

  (1)有技术经济合一的现代设备维修新观念和自主维护修理意识,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状态维修除集体作业外,大量工时用于个人责任机台的巡检、诊断,要求专业人员有更强的岗位意识和自律精神。       

  (2)有一定的状态维修理论知识,除熟练地掌握传统的机械修理技能外,还应掌握感官诊断和仪器诊断技术。       

  (3)适应新的状态巡检的作业方式,当好机器“医生”,逐步做到迅速查找设备状态、工艺状态和产品质量状态关联的异常征兆。

  参考文献:       

  [1]禹岗仁.设备维修方式改革初探棉纺织技术,  1997;25(12):18~20.       

  [2]林子务 梳棉机波浪隔距与成纱质量的关系探讨 .纺织学报,2001;22(6).       

  [3]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设备管理学组.纺织企业设备管理和维修. 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1.      

  [4]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