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商品一直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喜爱。在我国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消费总收入的比例远低于旅游业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开发丝绸旅游商品,突出丝绸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地域特质、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结合,提高丝绸旅游商品的营销水平,可有效增强我国丝绸旅游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研究背景分析
旅游商品是“旅游者因旅游而产生购买的,其所有权发生转移的,含有旅游信息或旅游地文化内涵的劳动产品,不包括商业性或投资性的购买对象”。旅游商品具有旅游纪念意义,能够反映旅游目的地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对旅游目的地相关制造业、农产品生产、商业服务业等的带动作用明显,其消费弹性大,受旅游者情绪和购物地环境影响明显,具有轻便、易携带、重产地标示和包装的特性,是艺术性、实用性和纪念性的结合,而旅游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决定了旅游商品品种丰富、多层次的特征。
旅游商品开发对于激活旅游购物市场,充分发挥旅游的联动效应,拉长旅游产业链,实现我国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每年全世界旅游总收入中,旅游商品创汇约占30%,世界旅游发达国家或地区则占60%以上。香港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游客在“购物天堂”香港旅游购物为香港旅游带来丰厚的收入。但我国旅游商品创汇,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统计,1995年为18.8%,1996年为20.3%,1997年为20.20%,1998年为20.60%,远远低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2000年~2003年,国内城市居民散客出游购物花费占总消费的比例分别是14.7%、14.2%、16.9%、16.8%,旅游购物比例呈小幅度上升,一方面说明国内旅游购物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旅游购物仍然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旅游商品开发和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开发起步阶段对景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比重大,旅游商品开发未受到相应的重视。而当一个地区行、住、吃等基础设施已趋于完善,并由此获得相对稳定的旅游收入后,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一定要突出发展消费弹性较大的旅游购物。我国目前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本土文化内涵不足、旅游商品的知识产权未得到有效保护导致旅游商品品种雷同、结构单一、质量较差、缺乏地方特色等。旅游商品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销售方式落后、服务质量低、购物环境差。在我国旅游区经常出现的导游以种种手段诱使、甚至强迫游客购物、景区的流动商贩向游客兜售价高质次的旅游商品以及旅游商品售后服务无保障等问题使得人们对旅游购物采取怀疑、排斥态度,而各地对旅游商品的宣传投入少、力度小导致旅游商品知名度低等。
三、我国丝绸旅游商品开发现状
1990年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委托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一次旅游商品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旅游者购买最多的前四位商品依次是:中药材(33%)、丝绸(31%)、字画(29%)、陶瓷(24);2000年国家旅游局进行的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结果是:旅游者最感兴趣的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绸类服装、工艺品、纪念品、食品、茶叶等,有1/3的人购买这三类旅游商品。
四、丝绸旅游商品开发与营销策略
1.丝绸旅游商品开发要体现我国传统丝绸文化内涵
丝绸文化是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从传说中先祖黄帝的元妃嫘祖到战国秦汉的绢、锦、罗、纱等以及晋唐的纬、绫和金元的“宋罗”,都成为中华文明流光溢彩的的历史见证,丝绸的发明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形成结构风格独特的丝绸品种,如云锦、织锦、蜀锦、缂丝、纱罗、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等。中国丝绸也是中国文学艺术丰富的创作源泉,而文学和艺术又反过来提升了丝绸艺术的境界。我国丝绸工艺品也深受中国国画的影响,图案追求神形兼备,表现的内容也大多富于民族情调。
中国丝绸文化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态,民俗色彩浓郁,许多岁时习俗、社会习俗和人生礼仪习俗都与丝绸文化有关,象龙凤呈祥、麒麟送子、仙鹤苍松、喜鹊闹春等都成为丝绸工艺品常见的表现内容。在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中,中国人的蚕神崇拜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蚕示三牢”的文字记载,有关神话传说源远流长,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植桑养蚕、缫丝织锦等劳作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意志愿望。秦汉时期,丝织业不但得到了大发展,而且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并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悠久、深厚的中华丝绸文化是我国丝绸旅游商品开发的坚实基础,而传统丝绸织造工艺则为丝绸产品增添了神秘、高贵的色彩。旅游者对丝绸旅游商品的购买包含了对中国丝绸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追求。我国丝绸旅游商品开发要体现传统文化内涵,在内容、图案、色彩、工艺等方面反映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丝绸旅游商品的附加值;在品种、技术、材料等方面则要不断创新,即在设计中既要反映我国丝绸文化承载的历史、民族风俗、艺术风格、审美观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又要注重丝绸商品的品种、制造技术和原材料如何结合现代科技的运用,推陈出新,顺应国际时尚的潮流节拍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