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也谈文人穿衣

  屈原大概是史上最喜好打扮的男人,“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他从江旁走来,风吹着仙袂飘举,极为夸张的衣服上还披香草鲜花,气宇非凡,他的服装构成的浪漫瑰丽,和他的为人与为文一样,充满了理想化的激情。

  潘岳写《秋兴赋》,说到晋朝士大夫的生活情景:“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士大夫们穿著上等的罗绸绉纱,袖口是特大加宽号,这种衣服一度非常流行,文人们也未能免俗,特立独行者如魏晋名士也是这种大袖宽衫的追随者,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这和当时名士服用“五石散”有关,这种药吃下后产生巨大的内热,必须穿宽大的衣衫方能散热。

  到了现代,文人们对穿衣更是讲究了,比如邵洵美先生,他就非常讲究衣着,三十年代的邵府钟鸣鼎食,有客来,邵先生常常轻裘缓带相迎。他穿衣的品位,折射出他典型的末代贵族气质。有人说邵先生趣味宽泛,一辈子都很会花钱,又乐善好施,可惜不擅生产。但是邵先生晚景再凄凉,他也从未在服装上马虎过自己。

  同时代的张爱玲是一个别出心裁的服饰爱好者。有一个段子广为流传,说是为了自己的书能印制得精细,她多次穿著自己设计的新衣跑印刷厂,使得印刷工人停下手中工作,目瞪口呆,叹为观止。张爱玲还向一女工传授穿衣秘道:“要想让人家在那么多人里只注意你一个,就得去找你祖母的衣服来穿。”女工吓了一跳:“穿祖母的衣服,不是穿寿衣一样了吗?”张说:“那有什么关系,别致就行!”

  “五四”一代的作家,虽然在思想上相当“西化”,但说到西装却是大多摇头。徐志摩给陆小曼的信中,就专门说到西装的坏处:“脖子、腰、脚全上了镣铐,行动感到拘束,哪有我们的服装合理,西洋就是这件事情欠通。”

  林语堂在《论西装》一文中对西装更是深恶痛绝,他将穿西装者分为以下几类:(一)“在要人中,惧内者好穿西装。”(二)“满口英语,中文说得不通的人必西装;或是国外骗得洋博士,羽毛未丰,念了三两本文学批评,到处横冲直撞,谈文字,盯女人者,亦必西装。”(三)“洋行职员,青年会服务员及西崽一类”(四)“月薪百元的书记,未得差事的留学生,不得志的小政客等”(五)“华侨子弟、党部青年、寓公子侄、暴富商贾及剃头大师父等”。

  现在从政界要员到街头烤红薯的小贩都穿西装,可以说是满世界西装泛滥,仿佛是个男人必有西装,如果林语堂活到现在,不知他会不会气得更厉害。

  当然,现在也有不喜欢一本正经穿西装的文人。

  余华就是一位,炎夏总是一件黑色圆领T恤,一条休闲军裤;春秋则是一件普通的茄克。衣是无言的文化。这种随意而平淡的穿衣特征,非常吻合他作品中流露出“平民沧桑意识”。

  芸芸众生,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我这里说的只是文人穿衣。

  与余华对照,我想到另一位美女作家,穿著时装四处签名售书,据说每签完几本书就要到屏风后面换一套衣服,并且鼓励读者参与帮她拉起裙子上的拉链……

  莎士比亚说:“衣裳常常显示人品。”诚哉斯言!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