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国学”面目下的时尚野心

  一谈到中国服装设计师国际知名度甚微,就有人拿“经济决定文化”说事儿,仿佛成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在新全球化浪潮中,这个观点如不能破中有立、与时俱进地看待,和不思进取没什么两样。

  2006年的流行文化,“国学”当红不让。从复旦、清华开办国学班,到于丹的“论语今读”,还有“国学辣妹”语出惊人,直到网络评选国学大师,经过一整年的热炒,这个阳春白雪的字眼,一跃成为具有流行意味的大众消遣。

  CCTV发布2007中国服装流行趋势之后,人们明显看到了设计师姚峰竭力跳脱纯艺术窠臼的“平易化”企图,尝试呈现“天时、地利、人和”的普世图像。与之相似的,是参与发布的另一位设计师王新元。透过他对“中国风”这一宏大主题的叙事手法,我们同样洞悉了国学风在时尚界的渐盛之势。

  “国学”和时尚,这对矛盾的统一,制造了巨大的悬念。

  “国学”表象化,只撬开了心智的门缝

  说中国时尚在世界没地位,俨然不负责任。然而,“水不是由鱼发现的”用在这里再贴切不过。举几个并不陌生的例子:

  中国丝绸素来是珍宝级的赠品,许多颇有分量的文化交流盛事都被冠以“新丝绸之路”的头衔;而这么高贵的面料如今已经沦为宾馆、餐厅服务员的标准制服,以至于真正该穿和想穿丝绸的人都不敢穿了。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打着中国价值旗号的,往往都是在国外居留过的亚裔。他们善于重现中国文化产品的神韵,并以现代化的包装和营销导入国际市场。“上海滩”服装在纽约安营扎寨,用由中国人制造(MadeByChinese)置换世界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就是一个绝好的实证。

  在高级社交场合,亚洲女性仍愿意穿着本民族服装。例如日本,和服频繁出现在结婚仪式、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而中国民族服装,除了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还局部追捧,鲜有年轻一辈垂青。反倒是西方女性钟爱旗袍,越有层次,越想拥有一件。

  既是国粹,没有不发扬光大的道理。这些年,围绕中国传统服装,计文波、王晓真、梁子、罗峥等一批新老设计师都曾做过实验性的演绎,然而即使被赋予了明显的时尚新意,仍未能敲开寻常百姓家。

  港、澳回归,APEC会议,博鳌亚洲论坛,申奥成功,奥斯卡颁奖,中非论坛……悉数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历史时刻,同时也为旗袍、唐装乃至汉服创造了露脸的机会,但终究消弭于一时,远未形成气候。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国人对国粹的由衷认可和接纳?依记者看来,“国学”精神未曾丢失,恰恰是流于表象化的追逐形态,将关乎民族文化信心的内在推力置之度外。

  “国学”向心力,一场文化灵魂的刺探

  盛极一时的设计师出国潮,今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至于过去设计师们都“带出去”了什么,感不感兴趣的人早都已经争执得面红耳赤。

  有人评价:中国人在从事文化产业方面不够用心,左右突围却总触及不到灵魂,许多尝试只有表面的形式和庞大的野心而已,吝啬于投资无形的研究和开发。

  对此,刚刚在去年9月策划发起了中国设计师米兰之行的王新元有话要说:“世界审美日益趋同的今天,人们会不远万里地去体验和自己文化相类似的东西吗?会花费大量的金钱去购买自己可能做得更好的东西吗?”

  王新元从不久前自己在CCTV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发布的“中国风”入手,为“国学”做了如下定义:以孔子为代表,以儒学思想为平台,兼容诸子百家,以及佛教与道教思想精髓于一体而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要真正把中国民族服装的气韵表现出来,不是旗袍马褂那么简单,而是东方精神内涵的演绎。10~20年后的中国风,流行的一定是国学精髓和现代图像的完美结晶。”

  “国学”外向度,融合才是根本的使命

  如果把重提“国学”看作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和谐”文化软实力的口号,就不得不正视推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

  强调内在张力、着眼意识形态的文化模型,本质上不带有侵略性,应当更容易向外族文化渗透。然而,也正因为以丰富的抽象观念见长,除了中国功夫之外,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上的推广一直困难重重。

  这里固然有性格因素使然。一位资深评论员这样表述:谦虚的中国人还没有学会大张旗鼓地传达自己的文化优势,更不知道如何让抽象的国学精髓变得平实可爱,以人性化和充满愉悦感的形式,将新锐一代或不同文化族群一网打尽。

  这里还涉及到精致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尺度问题。止于精致文化的一端举步维艰的例子,在中国服装界数不胜数;在商业与品味之间失去平衡,把精致文化“庸俗化”的遗憾也时有发生,丝绸就是一个教训。

  借用一位文化创业者的远见:成功的文化空间就是谁都愿意到此游荡的空间,它背后神秘的推动力,不是盲目的爱国主义或文化帝国主义,而是与人分享的大爱。

  站在与世界文化融合的大立场,人们不自觉地放大了对未来的猜测尺度。“国学先遣,加之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未来1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服装市场,只要在中国赢战,就能称雄全球。”一位业内权威人士为我们大胆勾勒了中国服装流行文化的外围图像。

  想象无疆界。基于这个论点,许多猜想都有了成立的可能:中国出现一批100亿资产的巨型企业;通过收购欧洲大企业,掌控品牌运作的游戏规则;数家企业牵头发布中国服装流行趋势,把持世界流行话语权;国外大品牌力捧中国设计师,从而在这里催生一批世界巨匠……

  如此深远的担当,“国学”能否胜任?  


成为纺织技术精英,注册纺织人才网
找纺织人才,来纺织人才网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