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遥远的“赛里斯国”

  位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中国和欧洲地中海国家,分别代表着东西方文化。它们之间隔着辽阔的欧亚内陆地区,也就是现在中国西北部新疆以西的中亚地区。漫长的中西交通从很早的历史时期就已开始。丝绸作为中国的国宝,在殷周时期已相当发达,并为周边民族所喜爱。在欧亚文明圈外散居着无固定住所的草原游牧民族,他们充当了两种文明的传播者,促进了地处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国丝绸传入西方,首先是从绕行里海、黑海,直达地中海的北方草原之路开始的。

  从史料上看,出访西方国家的第一位中国元首,可能是公元前十世纪的西周首领周穆公。当时他从中原出发,驱车西游到西北,抵达中亚的一些氏族部落,以丝绸作为国礼,赠送给所出访的国家。这大概是丝绸西传最早的历史。直至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才开通了从新疆通往西亚的绿洲丝路,这条人们通常意义所指的丝绸之路,晚于草原丝路达几个世纪之久。
  
  公元前八世纪,希腊出现所谓的“大移民”运动,也就是由古代农业性移民转到商业殖民。其中一支向北越过赫勒斯滂,深入整个黑海沿岸。这些古希腊人与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贸易频繁,斯基泰人除以谷物、羊毛和奴隶为交易贷物外,还转销来自遥远东方的货物。在著名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写道:“从门阈直到内室,椅子上放着柔软的绮罗。”这些丝绸很可能就是与斯基泰人交换得来的。
  
  希腊人虽然很早就已开始使用丝绸,并称中国为“赛里斯国”(Seres,即产丝之国),但由于远隔重洋,路途遥远,不了解中国的蚕丝生产,他们对这种神奇丝的来源一无所知。于是,西方人添附了中亚民族关于丝绸的离奇神话,凭籍他们的想象,对遥远的“赛里斯国”和丝绸的来源作出了各种各样十分荒诞的猜测,从而也产生了对蚕丝的各种误解。

  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人认为,赛里斯人“身体高大近二十英尺,过于常人,红发碧眼,声音洪亮,寿命超过二百岁。”有学者认为这里所指的赛里斯人可能是指中亚以东的民族,即现在新疆维吾尔族的祖先,也是丝绸贸易的中间商,并不是指中国汉族。
  
  公元一世纪,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其《博物志》中提到“赛里斯国”,称该国“林中产丝,闻名世界。丝生于树上,取下湿一湿,即可梳理成丝。”可见当时的欧洲人认为丝是从树上来的。
  希腊一位名叫波金尼阿斯的地理学家,则做出了更加离奇的推测:赛里斯人所用织绸缎之丝,来自一种名为塞儿的小虫。此虫的大小约两倍于甲虫,吐丝时如树下结网的蜘蛛。蜘蛛八足,该虫也有八足。赛里斯人于冬夏两季建房舍蓄养该虫,并用该虫所吐细丝缠绕其足。先以稷养四年,至第五年改用青芦饲养。青芦为此虫最爱,虫因食之过量,血多身裂而死,体内即为丝。”这种爱吃青芦的“大甲虫”是公元二世纪西方人对蚕的一种想象。

  到了公元四世纪,希腊人又想出了一种会产丝的“羊毛树”:林中有羊,有人勤加灌溉,梳理出之,成精细丝线,半似羊毛纤维,半似粘质之丝。

  大约在公元六世纪,几个印度僧人把中国蚕种藏于行路杖中,从中国西部走私到东罗马拜占庭,此后,欧洲有了蚕丝业。这时他们才搞清楚“产丝者乃一种虫也。丝从口中天然吐出,不须人力。虫以桑叶养之。”公元六世纪之后,“赛里斯”这一称呼也逐渐消失了。

                          来源:www.scitom.com.cn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