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5 年12 月6 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比基尼秀
时尚界的核爆炸
1946 年之前,比基尼只是一个地名——杜鲁门总统批准进行核弹试爆小岛的名称。那一年上半年,女人只敢穿着立领、平脚的紧紧包裹着身体的“泳衣”到海边游泳,沙滩景象是乌黑一片。
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岛原子弹爆炸后的第18 天,法国人路易斯·里尔德于1946 年7 月18 日在巴黎推出了一款由三块布和四条带子组成的泳装。这种世界上遮掩身体面积最小的泳衣,通过胸罩护住乳房,背部除绳带外几乎全裸,三角裤的胯部尽量上提,最大幅度地露出了臀腿胯部。它形式简便、小巧玲珑,仅用了不足30 英寸布料,揉成一团可装入一个火柴盒中。该泳装选用的是印有报纸内容版块的面料,精明的设计者暗示着他的大胆设计将会在世界报纸上占有大量版面。由于穿上后近似全裸,故而当时巴黎的许多专业时装模特都对这种泳装望而生畏。当一位名叫米查尔·伯娜蒂妮的脱衣舞女在一家游泳池边,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勇气十足地穿上比基尼时,令云集而来的记者们哗然。
比基尼的面世令世界震惊的程度不亚于那一颗原子弹爆炸。别出心裁的里尔德不失时机地利用比基尼岛原子弹爆炸的影响,命名这种两片三点式泳衣为“比基尼”,从而大发横财。尽管这种新款式引起了很大争议,它还是在法国受到了“那些点缀了海滩的顽皮姑娘”的欢迎。在早期的轰动平息下来后,作为妇女们在海滩上和游泳时穿的泳装,比基尼泳装迅速取代了连体泳装。
事实上,这套被命名为“比基尼”的泳装,确实震撼了全世界。地中海沿岸国家视其为瘟疫,意大利明令禁止,西班牙海岸警卫队驱逐穿比基尼泳装者,甚至美国也曾为比基尼抓过人。
澳大利亚设计师保拉·斯塔福德于1952 年将比基尼泳装引入澳大利亚,引起了轩然大波。海滩巡查约翰·莫法特立即就抓了一个穿着保拉设计的短泳装的模特。“太短了!”他一边声嘶力竭地叫着,一边押送这个模特离开海滩。保拉并没有被吓倒。她让另外5 个姑娘穿上比基尼泳装,通知了当地报社并邀请了市长、一位牧师和警察局长到现场。结果什么事也没发生,但她却取得了惊人的宣传效果。

1952 年,法国Mimosa 小姐Janine Rosselli 身着比基尼
性感代名词
女式泳装最根本的革新是比基尼泳装的出现。比基尼热一蔓延开,就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整个世界的大众文化和道德观念。从比基尼走入人们生活的时刻开始,对于迷人海滩的描述便多了比基尼女郎这一项。
最开始,比基尼只在欧洲盛行,直至15 年后才传至美国。当好莱坞最著名的明星之一玛丽莲·梦露身穿比基尼泳装的电影画面和艺术照片出现在各种时尚杂志上时,人们对这种性感的泳装才第一次开始另眼相看。在比基尼泳装的帮助下,梦露成为好莱坞的性感女神,比基尼泳装也因为与梦露的名字联系起来而迅速红遍全球。在20 世纪随后的几十年里,碧姬·巴铎的《穿比基尼的姑娘》在法国上映,比基尼泳装迷住了法国人,成为时髦的装束;布赖恩·海兰(Brian Hyland)的一首歌《黄色圆点花纹小小的比基尼》更让比基尼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到1969 年,美国《生活》杂志已经出专题介绍比基尼泳装,此时比基尼的负面形象已经消失。而据最近统计,英国女性每年在比基尼泳装上的消费大约是4500 万英镑,法国的比基尼泳装销量大约占了女性泳装市场的一半。
1964 年鲁迪(Rudi)设计的没有胸罩的比基尼(Topless suit)表现出了一种在高度工业化的强压下对情欲的冒险,向公众伦理堡垒开火。寇尔(Cole)则推出了用渔网掩饰前胸和腰部的泳衣。比基尼的着装形式,通过充分表现人体的优美曲线,流露出热烈奔放、激情永驻的青春活力。“比基尼告诉我们生活中最美的事是自由”,这种当时流行的时髦语使西方一些国家有了以性感为中心的海滩文化。
随之而来的是70 年代和80 年代那些无结构的泳装。这些泳装除了下身以外几乎什么都没有遮盖。不穿上衣游泳及裸泳开始出现,尽管采取这种游泳方式的人仍是少数。
在20 世纪90 年代,泳装的风格重新趋向“谨慎”,它们覆盖了较多的身体面积,并重新采用了一些原来的缝合方式和调节体态的方式。模特杰丽·霍尔于1989 年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把臀部放回女式泳装里的游泳服”。1992 年,Cole 公司根据“丰胸将回归”的流行预言,开发出了可充气的比基尼(TopSecret)。1995 年以后,随着高科技材料进入时装界,比基尼再次成为众多国际时装设计大师们钟情的设计对象,用高科技材料配上复古款式重现50 年代形象的比基尼、缀有莱茵石的比基尼、绑带式比基尼等纷纷面世。此外,还有用皮带代替布料缠绕人体三点的比基尼、无上装式比基尼、迷你比基尼和一种只有三块极小的布条固定在羞处,被叫做“野蛮”的比基尼泳服的革命日趋成熟,近二三十年的大转变只有新物料的发明使泳服的功能发挥得更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