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从香港时装看潮流改变 转折点在上世纪60年代

  

  服装是文化的写照,不同年代的服装,代表社会的经济、生活模式,以及消费者喜好的改变。据香港特区政府网站消息,香港文化博物馆19日至明年3月31日举行“潮---香港时装设计”展览,回顾香港时装的历史及发展历程。

  展览主要分3个部分,第1部分为“香港时装发展简介”,以图片及文字与观众回顾1950年代至2000年代的时装发展历史。

  香港时装设计发展的转折点在60年代,当时香港经济起飞,纺织制衣业亦昌盛发展。

  成东南亚设计中心

  1967年首办的香港成衣节,正式展出本地时装设计师的作品,吸引许多欧美著名的百货公司前来香港订制时装。

  往后的数十年,香港培育了不少本地时装设计师及时装品牌,并成为东南亚的主要设计中心。时至今天,香港时装已冲出亚洲,进入国际市场。

  第2部分展出逾80件由9位名噪时装界的本地设计师的经典作品,他们是郑兆良、张路路、伊嘉、刘家强、刘志华、马伟明、邓达智、尹泰尉及杨远振。

  展览厅将变成模特儿天桥,展示本土时装设计的创意及多元衣化文化,演绎设计师的独特时装态度。参与的设计师的创作概念各有千秋,把视觉艺术与生活要求巧妙地结合。

  展出娱乐事业服饰

  展览的最后部分展出7套本地设计师设计的电影戏服及舞台服饰,以表扬本地时装设计对娱乐文化的贡献。

  娱乐事业一直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部份,本地时装设计师,亦有专为电影及演唱会设计服装及形象。凭着专业和毅力,成功地于本地及海外闯出名堂。

  这部分的重点展品包括:刘培基为何韵诗2006演唱会而设计的红色单袖金色刺绣套装与金色外袍,以及罗文在“包罗万友25周年”音乐会中所穿的银色丝缎燕尾服套装。

  刘志华为李克勤“左麟右李04开心”演唱会设计的鹿角肩饰水晶珠片皮革套装,以及奚仲文为电影“如果.爱”设计的多套戏服也会展出。(中新网)(E09)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