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上一篇 |下一篇

中式学位服之争

  其实,西方学位服引进中国时已考虑到中国人的身材特征,修改了很多细节。

  连日来,一套以汉服为蓝本的“中国式学位服”设计方案近日从天汉网等论坛流传,西方式学位服是否面临变革,众说纷纭。

  中式学位服出炉

  “既然深衣款式能传承3000多年,说明它具有很典型的代表性,所以我们将深衣款式作为中国式学位服的突破口。”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中国式学位服”设计人之一、天汉网“天汉计划”管理员“百里奚”这样说。

  在他看来,汉服秉承了周礼中的“天人合一”特色,保留了交领(即领子外形看起来如字母“y”)、右衽、宽衣博袖、束带(不用纽扣)特征,完全能表达学位服的中国特色。

  天汉网网友“溪山琴况”负责“中国式学位服”的文字整理,“百里奚”则负责图片绘制,他们最初的中式学位服方案经过几个月的设计,但由于“非常遵守历史制度而过于理想化”,后经半个月修改,定下最终方案。他们期望通过探讨中国学位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以产生有益借鉴,按照他们的设计,中国式学位服分为学士服、硕士服和博士服三类,每套学位服由学位冠黑色弁、学位缨、学位领六种不同颜色、学位衣裳深衣或玄端、学位礼服徽、西式皮鞋等六部分组成,其中学位缨颜色区分学士、硕士、博士,分别为黑、深蓝、红色;学位领按文、理、工、农、医、军事六大类,采用粉、灰、黄、绿、白、红色六种颜色区分。

  “溪山琴况”在“倡议书”中表示:近代以来,脱胎于西方宗教僧侣长袍的西方式学位服逐渐进入中国,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推行学位服制度所依据的设计蓝本。西方式学位服无论从起源、造型特点、文化涵义等诸多方面来看,与我们源自文明传统又面向未来的教育与科学的事业不尽协调。

  据媒体报道,“溪山琴况”已向教育部等教育界人士发出倡议,公布中国式学位服服饰倡议、设计学位授予礼仪方案,以求得到重视。但叶茂告诉记者,这个说法并不确实,“中国式学位服计划是伴随着天汉网20多个汉服复兴计划推出的,我们希望网友关注这个事情,引发大家的思考。如果公众愿意重新审读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觉得很欣慰。”

  中式学位服可行性

  199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就学位服有关问题尽快组织开展研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受命在全国展开了调研工作,并与北京服装学院组成联合课题组,开展了“建构中国现代学位服体系”的专题研究。199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通过了新中国自己的学位服样式。

  北京服装学院教师马久成博士曾担任“构建中国现代学位服体系”课题组组长,马久成告诉《新民周刊》,西方学位服引进中国时已考虑到中国人的身材特征,修改了很多细节,“学位服前面的盘扣、披肩的花纹和图案都是西方没有的,披肩的造型和服装的版型也更符合中国人的体形。”

  在马久成看来,网络版的“中国式学位服”缺乏推广的可行性,学位和学位服本来就是西方舶来品,具有鲜明服饰特征,也遵循国际惯例;而所谓的“中国式学位服”像是古代官服,把汉代的服装生搬硬套到我们现在的服装里来,符号指向存在偏差。“除研究以外,现在没有按照古书照搬服装模式的,即便影视剧表演中,都得依据历史和演员的性格、角色对古代服装进行改革和创造,《汉武大帝》和《大明宫祠》里的汉服就是经过了这样的再创造。”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教授包铭新认为,提出中国式学位服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他认为这个设计看上去既像道家服装,又像祭祀穿的冕服,只是做了简化,并没有太多创新,“历史有好的东西,也有沉重的包袱。如果用明代以前的元素来设计学位服,应该避免跟古代的某种服饰太像,还是要把一些元素打散了再设计,一些细节还需修改,比如说皮鞋与中式学位服的搭配。”包铭新强调,如果用中国元素设计学位服,没必要非要强调汉族服饰,汉族不是中国唯一的民族,“只要是我们中国的服饰都可以”。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