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上一篇 |下一篇

完善原料储备促进丝绸业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措施的出台,让业界注意到了一个热点——丝绸原料的收储。

       4月,国务院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国家将加大棉花、厂丝收购力度。为保护棉农、蚕农利益,通过增加中央储备或其他办法,加大棉花、厂丝收购力度。

       5月,国务院在《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中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加工财税政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扶持政策,通过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贴息补助等方式,鼓励纺织加工骨干企业增加厂丝储备。据记者了解,目前,财政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这一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

       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将绢纺原料纳入国家收储范围……

       丝绸原料的储备问题受到国家和行业如此广泛重视,史无前例。

       茧丝行情仍未明显好转

       去年以来,国内茧丝绸行业形势急剧下滑,蚕茧收购价格从2007年秋季的1600元/担,跌至2008年秋季最低的450元/担;厂丝价格从2007年最高36万元/吨,跌至2008年最低价13.6万元/吨,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缫丝企业亏损面高达70%以上,部分企业关停,个别农村地区出现砍桑毁桑现象,行业发展的基础受到直接影响。

       丝绸属于外向型产业,产业链较长,涉及农、工、贸三方利益。茧丝价格的正常波动,能活跃市场,增强资源流动性,扩大消费。但是,如果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并在短期内剧烈震荡,必然使丝绸消费受到抑制,而且影响产业协调发展。这一点在过去几年茧丝价格的暴涨暴跌中已得到验证。价格的剧烈波动造成了丝绸上下游产品价格的倒挂,加上成本大幅度上升,使生产加工环节利润急剧下降,以致出现亏损。因此,业内人士将茧丝价格喻为丝绸行业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丝绸产业安全以及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内茧丝行情也受到很大影响。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7月1日的数据显示,国内茧丝价格继续在调整中震荡走低。由于干茧和厂丝存在联动性,两个品种均呈现震荡走低、成交缩量的特征。广西、广东、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干茧报价分别在5.4万元/吨~6.1万元/吨区间徘徊,厂丝价格则在18.7万元/吨~20万元/吨的区间震荡。

       当前,外销市场形势依然严峻,厂丝需求没有明显改观,价格上涨乏力。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延续,厂丝价格的持续走低势必影响到茧农养蚕的积极性和丝绸产业今后的平稳发展。

       多项措施加强原料储备

       尽管丝绸业有其种种特殊性,但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它们最终要受制于一般经济规律的作用。“我国市场经济在较长的转轨过程中,丝绸业运行中的种种问题显示了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不健全,从而导致商品价格非理性上涨或下跌,国家实施厂丝收储以及鼓励骨干企业储备厂丝等宏观调控措施正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的这一缺陷。”我国丝绸界专家陈亦庆这样认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茧丝绸产业链上农、工、贸利益分割,行业难以抵御潜在的市场风险。当价格暴跌时,农民弃管弃养,甚至大面积砍桑,对产业发展造成破坏性影响。因此,国家及时收储厂丝对稳定市场和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原料收储可通过收储杠杆调整行业各环节的利益分配,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既可调控生产供应量,又可有效调控市场需求,从而达到宏观调控和需求平衡的目的。

       近几年,国家实施厂丝储备,通过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调控茧丝价格,在不同时期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有关专家比喻道,厂丝储备事实上是为过量生产的厂丝提供了一个“蓄水池”。从目前看,要使国内外丝绸需求大幅度增加,还需要时间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发挥“蓄水池”的作用可有效稳定茧农养蚕的积极性,稳定原料来源。同时,厂丝储备的“蓄水池”犹如水库,需要考虑蓄水和泄洪流量的关系,否则对下游可能带来风险,因此库容量的大小应合理地控制。

       储备厂丝需要大量资金和费用,要求较高的仓储条件,完全靠国家收储就相当于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的负担都由国家承担。针对这一状况,今年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增加中央储备或其他办法,加大厂丝的收购力度。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贺燕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这里所说的其他办法,包括在必要的时候由骨干企业参与收储,以利用企业库容,稳定市场价格和信心,这将有效解决农民卖茧难的问题。同时,由国家支持企业在价格较低时收购原料,有助于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在市场复苏时原料可适时转化为商品,银行贷款也能得到及时回收,国家仅提供贴息,成本有限,也不用考虑国储出库问题。同时,这些措施还可稳定缫丝企业职工就业,防止大面积砍桑毁桑,从而保持纺织原料供应的稳定。

       建议绢丝纳入国家储备

       最近,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一份关于将绢纺原料纳入国家储备的建议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赵林中建议的理由是,绢纺产品在整个丝绸中占有15%~20%的产量,而绢纺原料是对缫丝后的疵茧及缫丝、丝织产品的废丝(长吐、汰头、茧衣、毛丝)进行再加工,使蚕茧物尽其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绢纺作为丝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料安全同样十分重要。

       据了解,世界上绢纺生产主要集中在我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全国的绢纺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四川、山东、辽宁等省,形成了绢纺生产、染整、服装加工、贸易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全国绢纺规模已达60多万锭绢纺锭,年产各类绢丝3万吨左右。绢丝的销售80%依赖出口,20%内销。

       当前,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影响,绢纺企业销售不畅,产品库存增加,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许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停工停产的危险。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1~4月份绢纺行业陷入亏损。

       为了帮助绢纺行业克服困难,使包括绢纺在内的丝绸产业链得到整体保护,赵林中建议国家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扩大国家收储范围,将绢丝纳入国家收储范围,出台相应的收储办法。赵林中谈道,为了扶持丝绸、蚕桑传统产业,2001年我国出台了《厂丝储备管理暂行办法》及《储备厂丝收储资金管理办法》。然而,作为丝绸原料的一部分,绢丝尚未被纳入国家收储范围,这种有缺陷的保护难以从整体上促进丝绸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难以从根本上保护蚕农利益。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