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上一篇 |下一篇

转杯纺纱质量管理措施

                                     为了充分发挥Autocoro288型、Autocoro312型转杯纺纱机的性能,纺制高质量低成本的棉纱,需要全面采取技术措施:根据纱线用途合理配棉;加强前纺工序的工艺管理,控制棉条重不匀;确保各车间温湿度符合工艺要求;合理使用转杯纺纱机纱线监测系统;加强纺纱元件的管理和维护;做好落后单锭的追查和处理,加强质量控制。
    纱线作为纺织产品前道生产中的半制品,不仅关系到织物后道加工工序的生产效率,也决定着织物的质量、功能性、档次及外观等。要想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最经济的生产条件下组织生产,使产品质量稳定并不断提高。
    我公司拥有特吕茨清梳联、HSR-1000型并条机、青岛纺织厂生产的清梳联合机、FA306型、FA306A型并条机及赐来福公司生产的Auto coro 288型、Autocoro 312型转杯纺纱机,具备年生产转杯纺棉纱2.9万t的能力。先进的纺纱设备为生产低成本高质量棉纱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纺纱生产过程中还需合理设计工艺,完善设备维护,严格质量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先进转杯纺纱机的高效性,生产出质量一流的产品,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1  合理配棉

    早期阶段转杯纱主要用于牛仔服、工业服装和休闲服,纱号粗,对生产原料没有过高的要求。但是现在先进的转杯纺纱机不仅仅纺粗号纱,还生产针织用细号纱。在生产不同号数的纱线时,对纤维的要求也不同。尤其是细号针织纱必须选用高强、成熟度好的优质原棉,应该特别注意纤维的拉伸强力、细度和均匀度。另外只有纱线横截面中具有适当数量的纤维才能保证良好的纺纱稳定性。我公司将产品定位在高品质的转杯纱品种上,因此生产原料的选配尤为重要。我们改变传统纺纱用棉观念,从纤维的马克隆值、细度、长度、成熟度等多项指标人手,综合考虑配棉的经济性、适纺性以及纱线的最终用途,对不同品种、风格和用途产品的配棉方案进行优选,产品质量和成本得到保证。
    我公司生产C 18.2 tex转杯纱的三种不同配棉方案见表1,在相同纺纱条件下的成纱质量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原料的性能指标与纱线质量密切相关。马克隆值是棉花细度和成熟度的综合表现,它对转杯纱的条干均匀度、粗细节、棉结的影响很大。而棉纤维的长度和强力指标对细号转杯纱更是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配棉的科学性,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综合考虑,在保证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的先决条件下,充分、有效地利用原料的内在品质,取长补短,避免因原料选配不合理造成的损失和浪费,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满足用户实物质量要求的产品,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2加强前纺工序的工艺管理
    转杯纺纱工艺流程短,并条熟条通过转杯纺纱机直接成纱,牵伸倍数一般都在100倍以上,因此棉条质量对最终的成纱质量影响很大:(1)棉条重量不匀过大,造成成纱重量偏差增大,当棉条重量偏差超出5%以上时,直接造成纱线号数偏差,对纱线质量影响严重;(2)棉条条干不匀,造成纱线中的长片段粗细节增加,断头次数增多,直接影响机台生产效率和棉纱强力;(3)棉条结杂过多,造成纱线中的粗节、棉结数量增多,生产效率低;(4)棉条发毛或破损,造成纱线长片段粗细不匀。
    这些问题中对纱线质量影响最大的就是棉条重量不匀过大,为了控制好棉条重量不匀指标,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办法:
    (1)稳定梳棉生条的内不匀,严格控制梳棉台差重量不匀。为了弥补梳棉台差重量不匀,在并条单眼用条上,不能同时使用同一梳棉机台生产的棉条。
    (2)在第一道并条(FA306型并条机)严格执行左右眼棉条区分标记、二道并条搭配使用的方法。
    (3)为了提高纤维平行度和配合转杯纺纱机电子清纱器对长细节的控制,把FA306型机二道并条的并合根数由八根更改为六根,因并条缺条造成纱线号数偏差的现象得到控制,较好地解决了成纱号数不匀的质量问题。另外,由于并合根’数的减少,降低了并条牵伸倍数,条干均匀度得到一定改善。
    在棉条质量控制上,要采取梳棉重点控制长片段不匀,头道并条重点控制短片段不匀,末道并条控制总不匀(重量不匀,条干不匀)的原则。一般熟条重量不匀率控制在1.0%以下,尤其在纺细号纱和针织纱时,棉条重量不匀率严格控制在0.8%以下,条干均匀度控制在4.0%以下,并且不能有明显的波。
3确保车间温湿度符合工艺要求

    棉纤维的回潮率随着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而变化,纤维回潮率不同其物理性能不同,所以棉纤维的回潮率对纺纱工艺影响很大。只有保持前纺各工序和转杯纺工序环境温湿度均在适当范围,才能使棉纤维回潮率达到顺利纺纱的条件。由于转杯纺不同于环锭纺,所以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工序温湿度控制范围。通过长期的分析、总结,我们把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的温湿度控制标准细化(见表3),严格按标准来控制生产环境,保证生产稳定和成纱质量。
4合理使用转杯纺纱机纱线监测系统
    在纱线监测系统的应用上要遵循监控为辅,预防为主,源头把关的原则。要科学合理地对监控标准进行设定,清除那些必须要清除的有害纱疵。对特殊原料和有特殊要求的纱线,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监控参数的水平。在监测过程中明显反映出来的问题,需要在各个生产环节中想办法克服解决,而不是仅仅通过纱线监测系统来清除。纱线监测系统是用来清除偶发性有害疵点的,绝不能盲目地采取生硬的“越紧越好”的设置方法,尤其是监测极限报警设置。这样造成的后果只能是增加无谓的断头和空锭,造成机台生产效率降低,增加筒纱接头次数,降低纱线强力等一系列严重影响纱线质量的恶果。总之,在监测标准设置上,必须要在保证高效生产和把住有害疵点之问找一个最佳平衡点。
    纱线监测系统普通性与增严性设定水平的切纱数量对比见表4。

  经过检测,因超限值而被停锭的纱线和所使用的棉条95%以上没有明显质量问题,监控增严后,因为停锭而使机台生产效率大约降低3.47个百分点。在监测系统使用过程中,个别测量头会由于污损而导致测量结果和所希望的监控水平发生错误,并且会出现个别单锭测量头失效的情况,因此应对测量头定期清洁和自检,以确保其工作状态。另外,在监测头的维护上,运转操作管理也很重要,必须严格要求挡车工和维护人员的操作。防止人为损坏测量头或安装维护不当造成测量数据失真。
5加强纺纱元件的管理和维护
5.1纺纱元件的清洁和保管
    各种纺纱元件使用一定周期以后,元件表面及其通道内积聚大量的粉尘和污垢,这时会严重危害成纱质量,直接造成棉纱条干CV值高,棉结、粗细节数量增加。因此加强纺纱元件的清洁工作特别关键。我们为此设立纺纱元件使用台帐,根据生产时间定期清洁和维护,收到了较好的使用效果,此外,还便于随时了解元件的使用时间和状态。纺纱元件在不使用时应有严格的保管制度,需要专用容器妥善保管,防止元件型号混放以及在搬运安装过程中出现碰撞、损坏、不同型号混用,造成再次使用时发生严重问题。从各机台落后单锭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大约38%都是因为纺纱元件不良造成的。因此,加强对不良元件的处理和控制工作,确保上机元件规范准确,可以有效降低此类落后单锭的出现频次,更大程度地保证生产质量。
5.2纺纱元件的安装
    Autocoro转杯纺纱机不需要工具就可以完成纺纱元件的安装和更换工作,简单、便利,有效地提高了生产和维修效率。但是,如果安装人员专业技术不强,安装方法不当,会造成纺纱元件严重损坏,甚至会造成双托盘或龙带等较昂贵的纺专器材的损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尤为重要。
6做好落后单锭的追查和处理
    每台转杯纺纱机都存在着各种原因造成的生产状态落后单锭,主要表现有:无法正常生产,质量指标异常,质量数据差,切纱、断头数量多,纱线的条干均匀度差。落后的原因主要有纺纱元件不良、纺杯定位偏差、棉条质量及其他问题。要控制好转杯纺纱的质量,应建立纺纱质量内控指标。在正常纱线质量水平上,以超出10%~15%作为内控指标,对超出范围的单锭进行记录和监控,建立报警封锭制度。
    机台存在生产状态不良的单锭很正常,但反常的是持续不断地集中在某几个锭子上。因此,及时对落后单锭进行处理在质量控制过程中非常关键。每日对机台的单锭生产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对异常的单锭及时反馈、有效处理、并追踪处理结果。这项工作在设备管理维护中也十分重要,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纱线质量稳定。
    我们通过长期观察和试验发现,传动系统运转状态不良会造成断头增加,粗细棉条切纱数量增加,并且会产生棉纱规律性条干不匀,严重影响棉纱质量。针对单锭传动配合不良的情况,对传动系统进行调节处理,处理前后所纺纱线成纱质量见表5。

    针对整个机台传动系统磨损严重,对机台单锭全部更换传动机件,并对传动机件定位调节,在同等工艺条件下,更换调整后机台纺纱质量提高。
7  加强管理
7.1加强过程工作质量控制
    为了提升企业综合素质,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必须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各过程工作质量控制。控制就其一般含义而言,是指制订控制标准、衡量实绩找出偏差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过程。合理的质量内控指标和精确、可靠的检测数值,是精确控制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因而,我们要重视对试验设备的维护、校准和更新,规范质量内控指标的设置,加强工艺执行和试验过程的管理以及检测数据分析工作,通过检测数据实现对产品质量的监控。
7.2实现全员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人人有责,人人关心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全体参加质量管理,才能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抓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的目的有两个方面:第一,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第二,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参与意识。
    (2)制订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了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系统。
    (3)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进取精神。
7.3实现JIT生产方式的管理
    JIT生产方式是一种准时制生产,通过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每一工序之中来实现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一致性。首先,使设备或生产线能够自动检测不良产品,一旦发现异常或不良产品,可以自动停止设备运行的机制。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设备的质量自动检测、自动接头、断头自停等各种自动装置和加工状态检测装置。其次,生产第一线的设备操作工人发现产品或设备存在问题时,有权自行停止生产的管理机制。依靠这样的机制,不良产品一出现马上就会被发现,防止了不良产品的重复出现或累积出现,从而避免了由此可能造成的大量浪费。而且,由于一发生异常,生产线或设备就立即停止运行,比较容易找到发生的原因,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类似异常情况的发生,杜绝类似不良产品的再产生。
8  结束语
    通过对原料的合理选配,加强前纺工艺管理与转杯纺质量监控,重视落后纱锭的控制处理与纺纱元件的维护以及加强管理等手段,使我公司生产的转杯纱质量稳步提高。转杯纱产品已经实现从机织纱向针织纱、从粗号纱向细号纱的转变,C 36.4 tex、C 32.4 tex、C 29.2 tex、C 18.2 tex、C14.6 tex等转杯纺针织纱均已获取德国赐来福公司Belcom品牌授权,并获得客户的认可和好评。我们将进一步用好先进设备,挖掘生产潜力,将公司产品质量稳定在较高水平,不断开发出高品质的转杯纱新品种,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