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设备
我们应用小针筒采用不同的工艺开发出了一些新型的花式纱线品种。所使用的实验机台是苏州华飞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样机。此机器由机头和机身构成,机头部分配有TDl000系列的主副变频器及传动齿轮,通过链条传动罗拉。变频器可对机器的主机速度和罗拉速度进行无级调节,并将当前频率显示出来,可清晰方便地了解机器的状态。针对不同的纱线种类,变频器有多种设置。
机身一边是空心锭,一边是小针筒,其中小针筒又分为内转式和外转式两种。附带有押线装置。空心锭可以用来纺制圈圈纱、结子线、包芯纱、包缠纱等,还可以用来加捻、退捻、并线、络筒。而小针筒可以生产带子纱、平行纺、螺旋纱、钩链纱和睫毛纱,以及一些带子复合花式纱。
1.1 机台的调节
1.1.1 调节导纱钩
确保针在最高位置时的挂线位置最佳,保证顺利退圈。
1.1.2 针的调节
上下凸轮的间隙调节要合适,切勿过小,以针筒能灵活转动为宜。通过针筒上的调节螺丝调节针的位置:以针在最高位置时,针舌下垂时的低点距针筒的上端为1.5~2.0mm;针在最低位置时针尖距针筒上端为1.5~2.Omm。当针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线圈要脱离针顶,若针顶距离针槽端面太近则线圈不易脱离,不利于纺纱;当针运动到最高位置时,若针舌下端与针槽端面距离太小,线圈就不易滑落到针杆上,从而造成脱针现象,无法继续纺纱。
1.1.3 张力调节
原纱在编织前通过张力器控制张力,张力一定要适中,主要根据所使用的原料和所纺的产品来调节。过大容易使纱线断头。过小则容易充塞针筒。输出罗拉的卷绕速度要适中,过快易造成漏针或断头,过慢则编织无法正常进行。
2 纺纱工艺过程
2.1 花瓣带子纱
在研发新产品时我们采用逆向思维,用两根好针和两根断针相对放置,用两种原料:一种是棉黑纱,另外一种是白色低弹丝,两根纱线同时喂人,纱样如图1。在带子纱上有间歇性的起圈,像一片片盛开的花瓣点缀在带子上。这种纱线很适合做装饰材料形成花瓣形的原因:在织的过程中,纱线先绕过好针紧接着绕过坏针(只是钩针断掉),这样线圈长度被拉长了,脱完圈后就形成如此花瓣形,而没形成花瓣形的地方,是因为机器速度高直接将线未通过断针(即断针未起到挡线的作用)而直接绕到好针上进行正常编织。。纺制此种纱线关键点在于纺纱原料的选择上,必须选至少两种以上的纱线,且其中的一种要有一定的弹性,否则将不会出现花瓣效果。因为在纺纱时有弹性的纱线被拉伸,而在自然放松状态时,弹性纱线回缩,把没有弹性的纱线拉弯,形成了花型。
2.2 豆豆纱
用棉条或其它条作芯纱,在纺纱之前要预先给芯纱加捻,即要加上同向同大小的捻度。因为在导纱器和张力器之间那段作为芯纱的粗纱条会随着外面的带子纱旋转,最后才能得到外观呈平行的豆豆纱。如用橘红色条作为芯条,外面用咖啡色雪尼尔纱作外包带子,如图2。纺制出的复合花式纱线,带子里面的条忽隐忽现,像凸凹的豆豆,别具特色。此产品可作为高档鞋带或其它装饰,另外,选用不同的外包纱线,会得出具有不同效果的复合花式纱线。如使用彩色纱条作为芯纱,单色纱为外包纱,纺出的纱线五采斑斓,效果很好。芯线凸凹的程度与纱线的捻度有关,太大则芯纱纽结,太低则凸凹程度不明显。应根据不同原料合理选择。
2.3 彩色麦穗纱
将须条撕成小束状,喂入小针筒,纺出具有各种颜色的麦穗纱。其纺纱原理是小针筒在高速转动时,带动周围空气运动,在针筒周围产生了空气负压,散纤维自动被吸入与喂入的纱线混合一起织成带子纱。纱样如图3。此种纱线色彩多变,根据散纤维喂入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效果,作为针织衫用料,将会很受欢迎。但我们现在只能少量生产,还需研制须条自动喂入装置实现彩色麦穗纱的大生产。
3 结论
(1) 纺制上述产品时主副频率应相互配合,如果配合不当,则会造成舌针损坏或者成形的涨线出现掉针现象,影响纱线的质量。
(2) 纺花瓣带子纱时,要注意原料的选择。
(3) 纺豆豆纱时,一般针要对称放,这样使芯纱受力均匀,不易打坏针。用粗纱作芯纱条时,粗纱可不过张力器,还要预先加上与带子纱同方向同大小的捻度。
(4) 纺麦穗纱时,每次纤维喂人量不能太多,否则很容易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