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人,做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不但她的社会地位特殊,语言特殊,饮食、住房、礼仪行为方式特殊,而且,她的衣着、装束也有许多特殊性,这就是站人的服饰文化。
十八世纪中叶,站人的衣着装束,还是带有中原人生活色彩的。尽管他们的祖先在云南、贵州苗彝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了多年,但是,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礼教,还是由中原源源不断地向周边地域漫延和发展去的。
我们从明清历史上数次战争,重大变革运动中可以看出,生活在云、贵一带的汉人,都是集团性迁移的。如吴三桂属下官兵,大多是吴氏就任明朝山海关总兵时,所率领的山东、河北、辽东一带的北方汉族部队,而且吴三桂的前任又是他的父亲吴襄,所以这些官兵在吴氏两代人统率下几十年镇守北部边关,抵御清兵入侵,成了吴氏亲兵。这个时期吴氏官兵的生活完全是中原北方汉族人的生活方式。
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占了北京,吴三桂为报杀父夺妾之仇,不顾民族利益引清兵入关,为清廷卖命,又率他的所部从北方打到南方,打败了李自成,又灭了南明政权,被清廷封为“平西王”。他所率领的这些北方部队入驻云南、贵州境地,先后四十年之久,又把北方人的生活方式带到了云、贵地区,由于是军队,集团性的迁入,生活方式不会有多少改变。为了反清积蓄力量,吴又在云、贵招募了一些当地的汉人,如茂兴的杨氏,李氏站人前辈,已在云、贵生活了多年。但这些汉人也是集团性迁去的,杨姓迁移贵州时是在南宋时期,杨家将杨文广、杨充广随南宋大将狄青征求浓高(缅甸)时,率兵常驻在贵州,世代承袭贵州的都布使、播州(遵义)刺使,州主,大小土司等职,这股汉人在云、贵少数民族之中势力已经很大,因而他们的生活习俗依然是中原人的色彩。
康熙二十年十月,清廷平息了“三藩叛乱”,吴氏官兵几十万未全部当作罪犯斩尽、杀绝,康熙宽厚的抚民政策将他们编入八旗队伍,分期分批向北方调遣,屯垦戍边。因而来到黑龙江的站丁,也是集团性迁移的,加之受到严格的驿律约束,封闭式的站丁生活,所以他们脱离不了原有汉人的生活特色。
但是,在一个居住地年长日久,自然也融合了许多当地风俗,这就是站人在黑龙江,既有中原人的习俗,又有云、贵苗岭的风情,既有汉人装束,又有满人风格的特点。
站人男人:长袍短褂是中原常人的装束,冬天穿青色棉袍,夏日穿白小褂,叫“汗褶”,有条件的绑腿带、腰系蓝丝带,下田干活人腰间系块大手巾,既能包干粮,又能擦汗、遮日盖脸防蚊虫。前几代的站丁,骑马送信,身着镶蓝号坎,腰挎腰牌,头戴清军圆檐无缨帽,绑腿封,穿马靴。上了年纪的老人即穿长衫,外面再套个马褂。
站人女人:春、秋穿青色偏襟大衫(标准式的江南凤阳汉服)夏天上身多数都穿偏襟半袖蛋青色汗衫,领口袖口镶有花纹楣子,衣扣是用手工编制的纽拌。
冬穿藏蓝色棉袍,腰系青丝带。就是长袍、大衫也十分讲究造型、掐腰、下摆十分得体,袖口、领口、裙边往往绣着各式花纹。站人女人的长衫下摆大有文章可做,一、说是江南凤阳汉服,是流传已久,标准式的中原服饰、下摆较长、而且没有开气,到了民国时期,社会青年女子,尤其北京大学生追求时尚,下摆有了开气,但是不大。二、绝不是满人的旗袍形式,满人的旗袍下摆开气过大腿,也许是骑马游牧生活的原因所致。站人女人长衫下摆开气不大不小,约15厘米,这可以看出满汉文化的一种结合。虽然融合了满人的习俗,但绝不会像现代青年那样把开气露到臀部。所以站人女性的服饰既显示出中原文化色彩,又有民族文化交融的特色,充分体现站人女性古朴典雅的俊秀之美。
站人的女人可不完全像中原女人一样从小裹脚、大门不出二门不进,而是像男人一样下地劳动,男人们忙于驿务,都出去应付战争,女人便成了田间主要劳动力,这也是苗岭山寨女人的风格,赤脚下田,上山种地、砍柴。因此女孩子十几岁就开始下地干活了,但,头还是要打扮的,凡是出门活动,都要涂脂抹粉梳辫子;出嫁媳妇还挽疙瘩髻,戴发夹、别发簪,有钱人家梳京头。所以站上人有“修头不修脚”的说法。
而且,站人的女人大多会刺绣,也是中原人的传统习俗,这在北方塞外民族中是绝无仅有的。至今,站人后代还有一些保留着他们的祖母,奶奶、婆婆们留下来的刺绣饰物,如枕套、窗帘、幔帐、被面等等。记得我小时候,我母亲就会绘画、刺绣,乡里来了一个货郎,手里摇着拨浪鼓,于是我母亲和邻里几个女人都去挑些五颜六色的绣花线,买回来用两个竹圈子套上布,叫作绣花绷子,绣出枕巾,门帘好多样;今年春天到青妹冉效贤家做客,突然发现她也有母亲留下的刺绣,是一副幔帐横楣,花鸟鱼水鲜艳夺目,栩栩如生,上有鸳鸯戏水并蒂莲七个字,令人叹为观止。难以置信,时隔三百多年的塞外边陲,站人还是代代未忘中原人的生活方式。
站人鞋也做得好,进入共和国的六十年代,我母亲还在为全家七口人做鞋,鞋口有圆的,有方的,鞋帮还有花样,回纹的,鞋底穿的麻线呈麦穗形,妇女孩子们还要到一起比一比,看谁纳的鞋底好,鞋做得美不美,这才显示谁家女人行不行,是不是过日子人。因此,站上人说媳妇,首先看谁家姑娘针线活怎么样,针线活好坏,在站人中最上讲究。
2005年我在电视台介绍过我姨母的站人服装,其中有我外祖母留下的衣服,已有上百年之久,至今保存完好,上边有母亲们的手工刺绣,让人看在眼里,回想过去。站人经过三百多年的岁月,从中原来到这里经过了多么曲折而漫长的历史,站人的服饰,也显示出站人生活的浪漫和站人文化的独特风采。(杨柏森)
价格行情 | 价情总览 | 纱线行情 | 棉花行情 | 化纤行情 | 面料行情 | 茧丝行情 | 化纤原料 | 其它市场行情 | 企业报价 |
纺织黄页 | 印染黄页 | 纺机黄页 | 针织黄页 | 丝绸黄页 | 化纤黄页 | 面料黄页 | 服装黄页 | 家纺黄页 | 棉纱黄页 |
知识技术 | 纺织基础 | 丝绸知识 | 印染技术 | 纺织标准 | 纺织技术 | 服装设计 | 化纤技术 | 纱线工艺 | |
纺织资讯 | 服装服饰 | 综合资讯 | 海外资讯 | 科技信息 | 纺织证券 | 纺企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