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上一篇 |下一篇

神话篇-中国神话传说与蚕丝文化

  中国神话,源远流长。它是远古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状况之主观想象和幻想的反映。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的各种矛盾变化,还经常遭受自然威胁,便产生了幼稚的想象和主观幻想,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和拟人化,这就产生了神话。它表现为古人对自然力的原始理解、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在历代文艺创作中,摸拟神话,假借传说中的神来反映现实或讽喻现实的作品,也属神话范畴。传说和神话有近似之处,又无近似之处,神话是幻想、虚构,塑造英雄,借助神的力量;传说有历史事实的影子,但经过渲染加工而成。蚕丝神话是中国神话园地里一枝艳丽的奇葩,象嫘祖神话、织女传说千百年来仍在广为流传,系蚕丝文化园里一曲优美动听的交响乐。

  一、桑类神话传说

  关于空桑传说

  谓空心桑树,且上古伟人均降生于斯。《吕氏春秋·古乐》:"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同书《本味》:"有先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同篇:"伊尹生空桑"《列子·天瑞》:"伊尹生乎空桑。"《楚辞·天问》:"成汤东巡,有莘爰极,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水滨之木,得彼小子,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初汤臣击,后兹承辅,何卒官汤,尊食宗绪?"王逸注:"伊尹母妊身,梦神女告之曰:'臼灶生蛙,亟去无顾。'居无几何,臼灶中生蛙,母去,东走。顾视其邑,尽为大水。母因涓死,化为空桑之木。水干之后,有小儿啼水涯,人取养之。既长大,有殊长。有莘恶伊尹从木中出,因以送女也。"郦道元所作《水经注·伊水》记载甚详:"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梦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顾望其邑,咸为水矣。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献之,命养于疱,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颛顼生空桑,伊尹生空桑,此"空桑"当指空心桑树。空心桑树地何以哉?伊尹生空桑之古地名,在今河南开封百留镇南。

  谓地名、山名,均在鲁也。《准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高诱注:"空桑,地名,在鲁也。"《史记·孔子世家》正义引《括地志》:"女陵山在曲阜县南二十里,征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窦,在鲁南山之空窦中。"《楚辞·九歌·大司命》:"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王逸注:"空桑,山名,司命所经。"《山海经·东次二经》有空桑之山,或即王注之所本。袁珂认为,此山之空桑,及"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之空桑,当均系一地。(《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谓汤谷上之扶桑。八方极远之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归藏·启筮》:"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出入,以为晦明。"又:"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阳谷。"此阳谷即汤谷。

  关于扶桑传说

  谓神木,大木。高大无比,上至于天。扶桑,指神木,即"扶人"、"榑木"。《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神异经》、《十洲记》、《玄中记》等书都有关于扶桑的记载。《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断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一枝。"《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旸谷,谷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聪明。"鉴此,抚桑盖日所出之处。《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云:"天下之高者,有扶桑无枝木焉;下至于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艺文类聚》卷八八引《神异经》云:"东方有树焉,高八十丈,敷张自辅,叶长一丈,广六尺,名曰扶桑,有椹焉,长三尺五寸。"此谓扶桑之树,有叶有椹,树主叶长椹长,均有数学概念。

  谓仙岛名。岛多林木,叶椹如中夏之桑。《十洲记》:"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万里,上有太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地多林木,叶皆如桑。又有椹树,长数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仙人食其椹,一体皆作金光色,飞翔空立。其树虽大,其叶椹故如中夏之桑也。但椹稀而叶赤,九千岁一生实耳。"此言有九意:一曰扶桑所处之地;二曰该地多林木;三曰树叶皆如桑;四曰树两两同根偶生;五曰有椹树,长数千丈,大二千余围;六曰椹稀,仙人食之;体金光色,会飞;七曰九千年生一次实,即曰叶赤;九曰叶和椹如中夏之桑。中夏,即中原;泛指黄河流域。还有谓扶桑山者,所谓扶桑山,盖以山有扶桑树而得名,《神异经·东荒经》、《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书是略有记。

  在我国文史书籍中,扶桑还有两谓。《礼记·月令》:"半夏生,木槿荣。"意谓药草半夏茁壮生长,扶桑花开得最茂盛。木槿,锦葵科。落叶灌木。叶卵形,夏秋开花,花单生叶腋,花冠紫红或白色。产于我国和印度。栽培供观赏,兼作绿篱。二是我国对日本的旧称。《南史·东夷传》:"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梁书·扶桑国传》:"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其方向、位置约相当于日本,故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

  关于三桑传说

  三桑,《山海经·北次二经》:"洹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该书《海外北经》:"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大荒北经》:"竹(帝俊竹林)南有赤泽水,名曰封渊。有三桑无枝。"均谓三桑无枝,独木,木长百仞。《汉唐地理书钞》辑《括地图》:"化民食桑,三十七年,以丝自裹,九年生翼,九年而死,其桑长千仞,盖蚕类也。去琅琊二万六千里。"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百仞"、"千仞"之桑,高还了得。"化民",指过某种教化之后的民众。转移人心风俗,潜移默代后而达者。

  关于穷桑传说

  《左传·昭公》:"少皞氏有四叔,……世不失职人,遂济穷桑。"意谓:少氏有四个弟弟,世世代代不失去职守,帮助少皞氏在穷桑(鲁国北部)登上帝位。《尸子》上云:"少昊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此谓少昊建都之地,地在东方,即"地在鲁北"。穷桑均指地方。而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则谓:"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处璇宫而夜织,或乘桴木而昼游,经历穷桑沧茫之浦。……穷桑者,西海之滨,有孤桑之树。直上千寻。叶红椹紫,万岁一实,食之后天而老。"名为穷桑。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叫一寻。地、事两不相谋,神话传说演变无定。

  关于帝女桑传说

  《山海经·中次十一经》:"宣山……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其叶大尺余,赤理黄华青柎,名曰帝女之桑。"毕沅云:"案《水经注》,山在今河南泌阳县界,今失名。"又《太平御鉴》卷九二一引《广异记》云:"南方赤帝女学道得仙,居南阳愕山桑树上。…(赤帝)以火焚之,女即升天,因名帝女桑。"泌阳县,汉时称比阳县,属南阳郡。则宣山当山,宣山帝女桑当即崿山帝女桑。赤帝女居此桑火焚升天,故桑以帝女而名。该书继曰:"今人至十五日焚鹊巢作灰汁,浴蚕子招丝,象此也。"赤帝女,即炎帝女。

 关于桑林传说

 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淮南子·本经训》:"尧乃使羿擒封豨于桑林。"前书云汤祷雨之所,后书云弈擒封稀之所,两书均指桑林为地名。《主术训》:"汤之时七年旱,以身祷于桑林之际,而四海之云凑,千里之雨至。"此亦指地名。《庄子·养生主》:"疱丁为文惠君解牛……合于《桑林》之舞。"释文:"《桑林》,司马云,汤乐名。"此当是成汤祷雨于桑林之乐舞。此桑林指乐名。商汤在有成片桑林的地方祷雨,那里该是栽桑养蚕较为发达的地区。而且祷之将"千里之雨至"颇带神乎之意。于是亦有将"桑林"称为神名者。《淮南子·说林训》:"上骈生子耳目,桑林生臂手》"高诱注:"上骈、桑林皆神名。"即是。

        来源:http://xxsxx.wjedu.cn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