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配棉
根据成纱的质量要求,将处理棉车肚用量由36.8%减少到31.6%,原棉的使用比例由5.30%增加到36.8%,停止回用58.3tex再用棉,避免了再用棉的循环使用,稳定了配棉质量。
2清梳工序
由于本产品配棉以回花、再用棉为主体,混合棉含杂高,纤维长度短,强力低,清花合理配置开清点,打手速度适当降低,降低了对棉层的打击力度,减少了纤维损伤;以前,气流纺梳棉机台的锡林道夫针布全是其它车上拆下的旧针布,针布锋利度很差,结合这次整车,
全部换成新针布,而且将针布纳入正常的设备管理,按周期保养、维修、更新,同时加装前、后固定盖板,提高了梳棉机的分梳除杂能力,降低了棉网结杂。每克生条棉网棉结/结杂总数由167/419降低到131/305粒。
3 并条工序
将头并由8根并合改为6根,总牵伸倍数由73倍减小到64倍左右,减小了牵伸力;将罗拉隔距由6×11缩短到5×8(mm),减小浮游区长度,加强了对牵伸区纤维运动的控制,提高了并条条干均匀度.萨氏条干不匀由27.47 %降低到21.58%。
4气流纺工序
经反复试验,优选纺杯、分梳辊、引纱速度、引纱张力、捻系数等参数,稳定提高成纱质量;改造积杂箱,提高纺纱器的排杂能力,合理调整排杂支管气压,减少轻重纱、高结杂纱的产生;安装加湿器.稳定车问的温湿度,使车间的温度保持在22—28℃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这样有利于纤维的开松、梳理、排杂,减少断头,并且减少了空气中的短绒,灰尘,改善了车间的生产环境。改前改后质量对比如下表。

可见,成纱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市场竞争力提高,赢得了用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