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上一篇 |下一篇

环锭纺包芯纱纺纱装置的改进

                                 1  原用包芯纱纺纱装置存在的问题
    纺制弹力包芯纱时在细纱机上需安装包芯丝退绕装置。原用包芯纱纺纱装置是将芯丝退绕罗拉放置在车顶棚上,其弊病较多,已淘汰。在FA502P型和A513w型细纱机上(已改装为单层四列吊锭,备用粗纱放置在车顶棚,粗纱顶棚大立柱直径为40 mm),我们曾购置安装过一台包芯纱装置,其存在以下缺点:
    (1)芯丝退绕罗拉直径为50.8 mm,罗拉连接处采用内装105轴承的轴承座,该轴承座安装的位置正对粗纱顶棚大立柱(一字形),势必造成轴承座横梁处于摇架体的正上方(现市场上多为此形式),造成芯丝放置中心较高,进而导致芯丝实际行程较长;
    (2)粗纱顶棚过高(2 m以上),工人劳动强度加大;
    (3)车头链传动不可调,改纺或调整芯丝张力时,需接长或截短链条,极为不便,且该传动为开式传动,较危险;
    (4)导丝轮影响了细纱机横动装置的使用,进而导致胶辊、胶圈磨损较快;
    (5)芯丝与粗纱须条存在干扰、摩擦,影响成纱质量。
    针对现有包芯纱装置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认真分析和试验,对其进行了改进。
2退绕罗拉轴承座的安装位置
    将固定轴承座的横梁往车尾方向移动一个锭距(70 mm),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即将原来的一字形布置(相对于粗纱顶棚大立柱)改为丁字形布置。固定方式仍借用粗纱顶棚大立柱,但采用分离式结构,即铸铁支座固定在粗纱顶棚大立柱上,将角钢(30 mm×40 mm)作为横梁安装在铸铁支座上,在角钢横梁上设计出相应的长圆孔(以供调节)供安装芯丝退绕罗拉轴承座用。轴承座在其上安装时横向中心向车尾方向(较原先位置)移动70 mm,这样就避开了由于轴承座、粗纱架顶棚大立柱、摇架体一字形排列而带来的安装空间局限问题,为退绕罗拉下移创造条件。但是,原直径为50.8 mm的退绕罗拉在此基础上仍不能下移,经计算并实践,直径为38.1 mm的复合型不锈钢装饰管(壁厚为2.5 mm)做退绕罗拉强度足够,截断后加上自制堵头经焊接即可。经现场安装调试,外罗拉的外表面以不碰摇架体为宜(间隙可保持在2 mm~3 mm),内罗拉的内表面距粗纱顶棚大立柱表面大于或等于5mm,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下移罗拉,可保证原装芯丝(最大卷装)放上去不碰大立柱。并且大立柱每侧的罗拉达到最大开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芯丝的中心高度。积木式安装极为方便,不用拆卸细纱机的其他部件。
    上述改进一方面缩短了芯丝的实际行程,同时大大降低了粗纱顶棚的高度,在降低粗纱顶棚高度时又综合考虑了其他两方面的因素:
    (1)将吊锭三角横梁的固定方式加以改进,即把固定内侧吊锭横梁两端的托板上翻至粗纱顶棚横梁的上部(托板原来在其下部),使内层粗纱上移,然后可进一步整体降低粗纱顶棚(芯丝罗拉在下移的过程中,进行了内收,处于前后仰摇架体之间,这样与粗纱顶棚、芯丝相关联的主要是内排粗纱,内排粗纱的提高是为了进一步整体降低顶棚的高度);
    (2)可将吊锭与三角横梁之间的固定螺钉旋至极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粗纱达到最高,这样又可使粗纱顶棚降低10 mm左右。
3导丝轮的安装
    原导丝轮固定方式是借用中上罗拉的锁紧螺钉(在摇架体上),调整好后不能随粗纱须条同步移动,必须将细纱机的横动装置在车头部位拆开并楔紧。这样势必造成胶圈、胶辊快速磨损。
    为此作了进一步改进:用0.5 mm厚的不锈钢板经冲压、起筋、焊接、钻孔做成丁字形的支架,借用导纱扁钢上的喇叭口固定孔进行定位安装,可随喇叭口同步横动,在支架端部加装一带内通螺纹的尼龙棒,采用螺纹定位;对导丝轮芯轴进行了重新设计,在芯轴上靠近导丝轮的部位加工一平台,用于调整、卸装导丝轮,尼龙棒的内螺纹在加工时专门保持较高的粗糙度,目的是利用它进行导丝轮的轴向定位,以便在有限的空间内不用再加锁紧螺帽。
    导丝轮改进后,调整方便,保证了芯丝与粗纱须条在前中罗拉区的相对位置,定位精确,为提高成纱质量提供了保证。导丝轮选用高强度的尼龙,颜色为黑色,与氨纶丝的白色形成鲜明对比,便于操作、检查。
4芯丝定位及其出罗拉后的导向机构的设计
    吊锭回转灵活性及粗纱卷装变化等因素容易造成喂给状态不稳定,导致包缠不良。因此,在每个角钢横梁的两端加装90°的拐件(由角钢制成),在相邻拐件上用扁钢横梁相连接,以此为基础在其上安装芯丝的隔纱部件和导向部件。根据细纱机的断面参数、芯丝的放置位置、芯丝的实际走向,在扁钢横梁上设计相应的孔以便安装、调节,将其他设备上的铝隔纱板作为隔纱部件,该隔纱板需进一步加工,既铣出一台阶平面并钻出螺纹孔,该设计增大了隔纱板与芯丝纱管的接触面积,保证了芯丝纱的正常退绕。芯丝的导向部件也固定在扁钢横梁上,材料为瓷质,通道光滑,摩擦力小,不挂花毛。另外该瓷质导向器的角度可以调节,观察粗纱的最大与最小卷装在退绕时粗纱须条的极限位置,进一步调节瓷质导向器,可以有效地避免粗纱须条与芯丝在退绕时的相互干扰、摩擦,该部分改进所需部件较易得到,经简单加工即可安装使用。
5  车头链轮张紧装置的设计
    需两个铸铁支座借用粗纱顶棚大立柱进行固定,以此为基础加装横梁,变换链轮置于上横梁,张紧链轮安装在下横梁上,下横梁上铣有长方孔,以便调节。改纺或调整芯丝张力更换变换链轮时移动张紧链轮非常方便,链条太松需调节时只需沿横梁移动张紧链即可。
6安全罩的设计
    前罗拉上安装的13T链轮旋转速度较高,且其位置比较靠外,在值车工做清洁工作或保全工进行检修时,上身衣服极易被卷人发生意外,所以必须安装安全罩。采用与细纱机小车头盖相同的结构,在改纺或平检揩机器时只需抬起一定角度自锁,不用拆卸安全罩,既方便又美观。
7  结束语
    改进后的包芯纱装置设计独特、新颖、合理、实用性强,每台改造费用仅为7000元左右,现已改造了20台设备,运转效果较好。改进后的包芯纱装置有利于值车工操作,调节张力、维修更加方便,芯丝行程缩短,走向得到优化,从而保证了包芯纱的成纱质量。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