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初期,列宁装是最时髦的女装。
列宁装、布拉吉的年代逐渐远去,曾经时尚的俄罗斯元素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葛万青、张春宁报道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这句话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年轻人中颇为流行。新中国在成立初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处处以苏联为模式,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老大哥”的影响。
爱列宁装,更爱“布拉吉”
有意思的是,列宁装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与中山装齐名的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
专家称,这一服饰变化,除了表明中国女性也有革命诉求之外,还因为列宁装或多或少带有装饰性元素——双排纽扣和大翻领;此外,列宁装有时还会附加上一条腰带,它的紧束功能有助于女性身体线条的凸现。
66岁的郑阿姨原籍哈尔滨。据她回忆,1945年东北解放后,列宁装便在当地出现,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流行开来。在郑阿姨居住的军队大院里,单位统一发放了这种式样的衣服,妇女们几乎都穿着它,时髦一些的还将白衬衫的领子翻在外面,搭配得十分漂亮。
郑阿姨对《国际先驱导报》说,当时,她母亲那一辈的妇女把能穿上列宁装视为一种荣耀。
“我还记得,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些女劳模的照片,比如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君、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也都是穿着列宁装,十分精神。我当时很羡慕她们,希望自己赶快长大,也可以穿这么漂亮的衣服。”郑阿姨说,美中不足的是,当时列宁装可供挑选的颜色并不多,都是清一色的蓝、灰、黑。
除列宁装外,当时很受女孩子们欢迎的还有“布拉吉”(俄文译音,意为连衣裙)。郑阿姨当时上的小学完全按苏联模式管理,一年为学生订制两套校服。夏天的校服最初是黑色连衣裙,裙子上部类似背心,通常在里面搭配白衬衣。后来又发过一种花裙子,翻领,泡泡短袖。到了冬天,女学生就统一穿呢子上衣,外面再套一件大衣,也完全是苏联风格。“老师的服装也是统一的竹布蓝连衣裙,十分好看。”郑阿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