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浅谈纱线新品的开发

                                 1  前  言  
    上世纪90年代,国际纺织品市场纱线质量品种已明确定位向无结、定长、条干均匀、结杂少、提高支数、提高精梳比重:上蜡、多种原料混纺、花式纱线等方向发展。设备是基础、清钢联、高产梳棉机、自调匀整、精梳配置、牵伸改造、电子清纱、空气捻接、新型纺纱、花式纱线等设备已成为提高纱线档次必不可少的技改内容。其中清钢联的发展、高产梳棉机、精梳机、新型纺纱等的梳理技术均与产品创新、纱线上档次密切相关。  
    2  创新纱线产品  
    创新纱线产品包括提高质量和发展品种。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已加人WTO后的纱线市场需求有以下十二大趋势。  
    2.1  加快突破中低档纱线格局的步伐  
    纯棉纱线突破40Ne及以下格局、涤棉纱线突破45Ne及以下,以及65/35配比格局、涤粘纱线突破32Ne/2格局,人棉纱线突破20、30Ne格局、麻类纱线突破粗支格局等。这早已是大势所趋,是我国低水平纺织产品过多过烂的症结所在,必需加速突破。  
    2.2  纱线质量要和ISO两种系列新认证接轨  
    2.2.1  要和Iso9000系列认证2000新版接轨Ustcr89公报精梳短绒以<16mm的纤维为限,该标准以2000版衡量只能作半精梳为度。全精梳短绒标准则以<12.7mm为度。新版精梳质量还推出5%、25%、50%、75%、95%不同水平的6种要求。  
    该6种要求为:(1)每克棉结粒数;(2)每克杂质粒数(上限);(3)每克杂质粒数(下限);(4)每克可见异物含量;(5)<12.7mm的精条短绒根数百分率;(6)<12.7mm的精条短绒重量百分率。可见对精梳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和精细分度。  
    2.2.2  要和IS014000环境认证接轨  加入WTO后,这是进入国际市场衡量绿色环保产品的重要条件,以消除退货索赔的种种损失。  
    2.3  提高精梳纱线比重  
    精梳机配置需大幅增长,这是纺纱结构调整中的一大重点。上世纪末我国精梳纱比重仅16%,至2005年要求达35%。加入WTO后,很多专家认为中国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有三大重点。除提高精梳纱比重外,提高无结纱比重,至2005年从上世纪末28%提高到50%;提高无结布比重,至2005年从上世纪末19%提高到40%。  
    2.4  提高纱支的全棉产品  
    50Ne及以上细纺府绸对欧、美、日有一定需要量。和40NeX40Ne府绸售价相比,50NeX50Ne府绸的售价高出1.5-2.0倍,80Ne/2X80Ne/2府绸高出2.5倍,100Ne/2X100Ne/2,120Ne/2X120Ne/2府绸则更高出4-5倍。高档羽绒布纱支有60Ne、80Ne、100Ne/2,经纬密在380根(25.4mm)2之多。  
    精细卡其在40Ne、50Ne、60Ne及以上。欧美市场纯棉半精梳或全精梳精细纱卡,需无接结、布面光洁、织纹清晰、手感细腻滑爽,用于茄克衫、风雨衣、滑雪衫、衬衫及时装等。  
    2.5  改变传统粗支纱是中低档次产品的概念  
    当前国际纺织晶市场粗支类卡其,一般纱支为16Ne、14Ne、12Ne、10Ne甚至8Ne、7Ne等。欧美市场纯棉半精梳粗纱卡,除无接结、布面光洁外,需显示出粗犷外观和优良的内在质量,用于裤料、外衣、上装和猎装等。  
    国际纺织晶市场从纱线结构着手开发柔软牛仔布深受青睐。目前手感柔软的经纬纱全用环锭纱高档牛仔布或用环锭纱和转杯纱交织的牛仔布已在欧美风行。  
    2.6  新纤维和纱线新品种同步开发  
    新纤维的发展为开发纱线品种提供了前提。要取得较好的纺纱效果必将和创新梳理技术密不可分。现择要提以下6类。  
    2.6.1  新型化纤  以细旦纤维(以和粘胶为主体)在短纤和长丝领域的应用必将成为纺织纤维到纺织产品在新世纪的重大发展。其优越性有仿真度高,柔软度佳、提高纺纱支数、应用领域广等多方位应用价值。上海第十化纤厂已开发0.56dtex细旦短纤,为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内首创。上海月季化纤公司已开发0.67dtex细旦粘胶短纤,也为国内首创。  
    新型类纤维之一PBT纤维,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较好的弹性和良好的染色性能。其制品手感柔软、吸湿性、耐磨性好,拉伸弹性和压缩弹性极好,且其弹性不受温度变化影响,价格远低于氨纶纤维,堪称是类纤维的后起之秀。  
    新型类纤维之二PTT纤维,克服了PET的刚性,具有优异的回弹性、易染性、抗污性与耐磨性,兼具、锦纶甚至氨纶的优点。目前以美国壳牌(SHELL)公司为代表。在不久的将来,FIT纤维将逐步替代和锦纶而成为21世纪大型纤维。  
    TACTEL纤维是杜邦公司生产的尼纶纤维,其系列产品有透湿透气性好,具特有光泽和悬垂性,柔软手感,深浅不同的双色度层次变化等。  
    上述几种新化纤,为纱线品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Tactel,近几年来在国际市场被服装设计师广为采用。  
    2.6.2  新型纤维素纤维  Modal纤维是一种高湿模量粘胶纤维,奥地利Lenzing公司生产,具高强力高湿系数。由于具湿强力高,制成面料柔软,悬垂性好,手感佳,尺寸稳定性好,多次水洗鲜艳色彩不变,用于高档时装面料。  
    ModalFresh纤维是奥地利Lenzing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功能性纤维素纤维,是一种含有抑菌剂且在后道工序中不会被清除掉的Modal纤维。按ISO标准测试,谈纤维(本白)符合最新针对婴儿产品颁发的规定标准。这种能持久保持清洁的纤维能广泛地用于加工职工衬衫、运动服、内衣、T恤衫、睡衣等。  
    Seacell活性纤维是德国Zimmer公司生产的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新型纤维素纤维。在Seacell纤维活化过程中,银、锌、铜等灭菌金属被纤维所吸收永久嵌入纤维的芯部,具有长久的抗菌和阻燃功能,且穿着舒适,可加工成各种标准支数的纯纺或混纺纱。  
    其他还有铜氨纤维,醋酯纤维等。  
    2.6.3.莱卡弹性纤维  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氨纶弹力纤维莱卡(Lycra),用其与各种不同纤维不同混和比制成的弹力织物,包括经弹、纬弹、经纬弹是目前国际市场最流行的面料之一。  
    2.6.4  绿色环保纤维  Lyocell纤维(商品名Ten-cel)是一种新型纤维。它综合棉的舒适性、的强力、粘胶的悬垂性、真丝手感于一体,且对环境无污染。绿色纤维中还有彩棉、甲壳素纤维(有抑菌作用),大豆蛋白纤维、竹纤维、玉米、甘蔗、甜菜类聚乳酸纤维等。其产品及与相关纤维混纺产品前途广阔。  
    2.6.5  功能型纤维  按功能区分有:  
    卫生保健功能:抗菌、除臭、远红外、光敏、热敏、芳香、负离子纤维等;  
    防护功能:紫外屏蔽、防辐射、抗静电、导电、阻燃纤维等;  
    分离吸收功能(具空调作用):吸湿排汗、离子交换保暖纤维等。  
    2.6.6  高性能特种纤维  有以碳纤维为主的无机纤维,超高分子量的高强高模聚乙烯,对位芳纶PP-TA,间位芳纶PMIA有机纤维等。已在国防高科技领域航天火箭上应用。  
    2.7  多种纤维混纺交并  
    应用、粘胶、锦纶、棉、麻等纤维开发三种原料及以上的混纺交并纱线,探讨各种原料间的混纺比,发挥各种纤维特点。  
    2.8  毛纺织品向薄型化发展  
    主要向高支轻重量方向发展。传统的精纺花呢单位重量向减轻约10%发展,尤以高档花呢向高支纱发展,要求毛纱条干均匀,呢面光洁,手感好。统的粗纺800-900g/m拷花大衣呢、银枪大衣呢做到600k/m左右并向600g/m左右的短顺毛大衣呢、绒面大衣呢发展。高支麦司林、高支细纹哔叽、高支毛涤花呢、丝毛花呢、仿羊绒面料等都成为国际市场流行面料,但需符合国际羊毛局质量标准。  
    2.9  高档麻纺织品  
    欧美市场上,经过酵素处理后的麻纤维,看起来有丝纤维的光泽,可纺成从粗8.5Nm纱至较细的60Nm纱甚至更细,做成服装穿着舒服,让人难以想象原料是麻。麻纱与其他纤维纱(如细旦纤维纱)的合股纱,麻纤维与弹性纤维的混纺纱等做成的纺织品和服装也都在国际市场陆续露面。  
    2.10  新型纺纱的发展  
    新型纺纱特别是转杯纺的发展必将在新世纪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转杯纺与环锭纺拥有量的百分比,世界平均为 4.59,捷克达26.23,美国为22.16,德国为10.42。我国按环锭数约6000万锭和转杯头数约85万头计,其百分比约仅为1.42。  
    但转杯纺的发展,绝不能定位在目前以纺20Ne以下的粗支纱为主体的格局上,而必需定位在纺32Ne左右的中支纱领域。32Ne左右的中支纱可在针织品领域广泛应用。国外专家在上世纪90年代就预测进入新世纪后,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的市场份额为平分天下,即各占50%左右,可见针织用纱份额之大。据报道,Autocoro转杯纺用于针织品份额已达42%,在美国竟达60%左右,其速度高达15万r/min,纺棉时为13万r/min,纺纱支数大多在30Ne左右。现国产转杯纺设备在10万r/min以下,已能纺出32Ne左右的纱。当然我们还必须向中高支转杯纱领域攀登,在麻纺产品上也大有可为,向上档次高水平转杯纱领域攀登,更和创新梳理技术息息相关。  
    此外喷气纺、集聚纺等新型纺纱也正迅猛发展。  
    喷气纺纺纱技术是将棉条直接喂人牵伸装置,经过两个转向相反的涡流对须条施加捻回而形成喷气纱,卷绕成筒。喷气纺纱以其质量优、流程短、产量高、适纺范围广、用工少、自动化程度高等技术、经济优势成为当前纺织工业的高新技术。  
    集聚纺纺纱技术是在纺纱三角区内加装负压气流及相应部件,对纺纱三角区内纤维束进行有效控制,使纱的外观好并改进纱线结构及有关物理性能。据报道,与环锭纺相比,成纱强力提高10%—20%,毛羽减少约80%,捻系数可低约30%,使织物手感好,回复性和透气性好。  
    在各新型纺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有关分梳辊技术的革新挖潜,前工序梳理机的产质量提高,将是很重要的环节,特别是针布配套的研究改进。  
    2.11  发展产业用纺织品  
    据有关报道,1997年全球产业用纤维已约占纤维消耗量比重的1/3,到2008年的10年间,产业用纤维将占全球纤维消耗量的50%以上。这说明在全球产业用纺织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上世纪末,我国服装、装饰、产业用三大纺织品领域的纤维耗用量比例约为62:20:18,产业用纺织品不仅所占的比重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品种档次方面更为落后。  
    产业用纺织品覆盖领域宽广,产业用纤维和产业用纺织品作为新材料渗透到各产业,使各产业的现代化程度大为提高。因而可以讲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  
    2.12  立足市场开创纱线品牌  
    开创纱线品牌,要牢牢树立基础、关键、保证三个观念的六字方针。六字方针的核心是诚信。过得硬的纱线质量和上档次的纱线品种是企业得以生存求得效益的基础。强烈的纱线质量意识和迎合市场的纱线品种策略是企业获得成功与发展的关键。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有闯劲的经营服务机制是企业能适应市场竞争,拼搏前进的保证。坚定不移地执行以诚信为核心的六字方针,一定能创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名牌纱线产品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3  梳理新技术的应用  
    3.1  产品与梳理新技术的同步发展  
    从上世纪50、60年代创40NeX40Ne全棉府绸名牌提出的轻定量、慢速度、紧隔距强分梳工艺路线和被称为整机内容的四快一正,到60、70年代开发涤棉、人造棉、中长等化纤产品,相应地从金属针布取代弹性针布,新型的半硬性截切型盖板针布的配套,对难纺的化纤解决绕锡林,起到了突破性的关键作用,并改进了刺辊至锡林的大转移工艺等的改进,均有力地推进了化纤产品的不断开发。特别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系列化纤产品开发,都离不开梳理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3.2  产品、质量与针布配套  
    产品开发与其产质量的提高与针布配套关系密切。在配套中要以锡林为核心,针对产品原料、梳棉单产来选型。如仿棉单产在25kg/台时左右,若选用2525系列,针密为720-860针尖数/(25.4m.m)2,按单产高低可适当降、增锡林针高以及增、减工作角、针密可按梳理度要求(涉及锡林主速)、纤维单强、各隔距等综合考虑。  
    首选锡林针布型号,然后选道夫、盖板、刺辊形成四配套。针对产品开发与产质量的提高,还可运用现代七配套新技术,即增加前后固定盖板及刺辊下的分梳板,能取得理想的工艺效果。  
    道夫针布以凝聚转移为主。为适应高产高速时有良好的梳理转移作用,近几年齿形有较大改进,如齿尖采用鹰嘴式、圆弧背、齿侧采用阶梯沟槽形等。在纺各种新化纤时应视其转移、质量、棉网成条困难等改变其转移或增减其握持,改变其齿高或工作角,均可收到良好效果。  
    盖板针布在纺不同原料时有较大区别。纺棉采用弯脚植针式针布,有各种植针形式供挑选,针密与锡林相匹配选型,一般采用横密型和花纹型。花纹型为纵向有稀、中、密三种针尖密度,形成纵向针尖为渐增式曲线排列的花纹。在类同密度时优选花纹型,对提高梳理效能和产品质量有利。  
    盖板针布的密度也是重要参数,一般每(25.4m.m)2在360-500多针,植针工作角一般为75。,随着锡林针布工作角的减小也趋向减少,72°也有较多应用。异形钢丝由“△”形改成椭圆及双凸形居多,将针尖压磨侧磨成刀口形,对穿刺梳理有利。  
    纺化纤时则采用直脚截切式的半硬性盖板针布居多,也称钻石型,齿尘呈现尖劈角,加大扁平钢丝截面,增强梳理化纤的抗弯强度,密度较稀,一般为180-340针/(25.4m.m)2,180针采用双列式,将中间约1/3不植针,形成双踵趾面,形式独特,使用广泛。用截切型针布也可适纺低级棉与粗支纱。  
    刺辊锯条主要掌握其工作角变化为主,一般在75°—90°间,纺棉偏小,纺化纤宜大些。在高产梳棉机,清梳联上,刺辊基本采用自锁式齿条,使齿条横向密度可调,避免刺辊锯条损伤时减少对锡林针布的影响。耐磨齿条现也被重视采用。  
    在具体的针布配套运用中,一般在纺纤维素纤维的各种新化纤,其梳理各元件配套可与纺棉的各梳理元件接近,并适当减缓梳理强度等工艺配置。在纺制类难纺合成纤维时,以能正常生产为准,锡林针布必需适当放大工作角,以使既保证梳理又加大释放为原则。  
    在新产品开发中,更必需考虑生产正常,生活好做,不能出现绕锡林,转移困难,棉网下坠,成条困难等情况。掌握了纤维的可纺性,在质量第一产量其次的前提下,适当放慢锡林速度、针布可适当改变齿高,适当改稀密度、放大工作角等。  
    3.3  梳理新技术应用的有关工艺调整归纳  
    3.3.1  改变针布配套规格,特别是矮、浅锡林针布的应用。按最近针布配套的新理念已将原锡林针布的高度又降低一个档次,如原应用28系列的已改进为25系列,原25系列的则可改用为20系列,这一新动向值得借鉴。道夫针布新型齿形的采用。必要时由四配套,扩大至七配套。  
    3.3.2  生条定量的改变、锡林速度的调整解决产量与成条质量短绒等问题。  
    3.3.3  增大锡林-刺辊速比。  
    3.3.4  调节锡林—盖板隔距等。  
    3.4  毛纺上档次产品与相关的梳理新技术  
    根据毛纺产品上档次需求已开发新型FB系列精梳毛纺针梳机,其特点是针板导轨与小打手配合改进,可开到1600次/min高速。对整体式圆梳锡林的不同梳理结构作出可行性分析,粗支羊毛选用粗而稀的针片,细支羊毛选用细而密的针片。还开发替代进口的FD系列羊绒针梳机,适用于纺高支羊毛纱。选用粘滑率高的锦纶短纤维以适应用于造纸毛毯的梳理技术等。  
    4  结  语  
    纱线质量、品种、市场的提高、上水平和开拓,都和上游纤维加工业,下游织造、针织、染整等紧密相关。可见纺纱行业在纺织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而创新梳理技术、提高纱线档次发展纱线品种大有可为。它必将促使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将为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作出积极的贡献。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