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FA601A型转杯纺纱机原采用周期计划维修,运转中存在以下问题:
(1)转杯纺纱机运转效率低,副牌纱机台为54%,纺58.3tex机织用经纱机台75%左右;
(2)纺58.3tex自用经纱质量水平较低。如重量CV、条干CV分别为4%和14%;
(3)设备维修费用较高,用工较多。
根据FA601A型转杯纺纱机的性能现状及所纺纱线品种、质量的要求,我公司不断改进转杯纺设备周期计划维修,并把周期计划维修与状态维修紧密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原周期计划维修存在的问题。
1 周期计划维修
1.1 周期计划维修队伍的设置
我公司根据现有FA601A型转杯纺纱机的规模及减员增效的要求,取消了专职揩车队和纺纱器专件维修组,由保全队同时承担揩车任务及纺纱器的平修工作,建立平车、揩车一个队的周期计划维修作业机制。
1.2 周期计划维修工作的改进
由于FA601A型转杯纺纱机自动化、电气化水平较低,设备零件的材质、加工精度也不及进口转杯纺设备,因此,取消周期计划维修,单进行状态计划维修是很不科学的。为此,我们根据机件的磨损情况、使用寿命及转杯纺成纱质量的需要,一方面取消了周期计划部保项目,另一方面,在原来《转杯纺大小修理交接条件和完好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制定了《FA601A型转杯纺一等一级加严标准》(见表1),并根据IS09002标准制定了《FA601A型转杯纺揩车检查表》(见表2),代替原转杯纺设备揩车交接单。
表1 FA601A型转杯纺纱机一等一级加严标准

注:对齿轮状态(包括纺纱器斜齿轮)的考核允许限度是:缺单齿1/4,齿顶厚磨灭1/4,不允许啮合不良、振动异响;对各部轴承的考核允许限度是:发热温升在20℃以内,转动灵活。
表2 FA601A型转杯纺纱机揩车检查表

1.3 周期计划维修时间的改进
1.3.1 延长平车周期,缩短平车时间
结合多年来转杯纺纱机的磨损状况及周期维修队伍的精简,我们把FA601A型转杯纺纱机的大平车周期由三年改为五年,小平车周期由半年延长为一年。其次,随着转杯纺纱机周期计划维修工作内容的改进,并针对转杯纺产品市场需求量大的特点,缩短了平车时间,即大平车由原来的10天缩短为6天,小平车时间由原来的5天改为3天。
1.3.2 缩短揩车周期和揩车时间
在生产中经常发现,半个月内副牌纱机台纺纱器内,在分梳辊上下侧面、喂棉罗拉上下侧面、活络通道上下表面都附着厚厚的短绒和灰尘,车肚排杂箱内也滞留了大量的杂质、短纤,严重削弱排杂管的排杂能力,这些都易使纺杯的断头率急剧增加。在纺58.3tex机织用经纱的转杯纺机台上,一周内纺纱器分梳腔内壁、活络通道渐缩口侧面、隔离盘下表面积聚许多棉蜡、灰尘和短纤,被随机带入纺杯内产生大量的粗节纱。由于我们在转杯纺机台揩车时采用了吸尘器,大大提高了揩车效率并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因此,我们相应缩短揩车周期和揩车时间,即副牌纱机台每月由单台车揩一次增加为揩两次,揩车时间由8 h改为2.5h,将纺58.3 tex机台由每月单台车揩两次增加为揩四次,揩车时间为1.5h。
2 状态计划维修
尽管不断完善改进FA601A型转杯纺纱机周期计划维修,生产效率和成纱质量有一定的改善,如副牌纱机台、纺58.3 tex机台生产效率均达到80%以上,58.3tex纱重量CV、条干CV分别达到3%、13%,但效果仍不理想。所以,在做好转杯纺纱机周期维修的同时,必须建立和抓好转杯纺状态维修。
2.1 FA601A型转杯纺纱机状态维修机制的建立
一是建立了以公司设备处、车间设备技术人员、班组骨干为主的“三位一体”的设备状态管理机制,实行以白班保全人员为主、运转修机工为辅的包机制,把公司设备动态检查、完好检查、车间设备检查、单台车班产、成纱质量奖罚及工段设备自查层层落实到包机人身上。二是根据状态计划维修的要求,制定了《转杯纺保全工包机包台责任制度》、《转杯纺修机工交接班制度》,并设立了《转杯纺轮班设备运行状况记录簿》、《转杯纺设备维修记录表》。三是加强对白班保全工转杯纺设备维修技术、电子知识的综合培训,提高他们状态维修的基本技能。
2.2 日常点检
日常点检是状态维修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公司建立了日常点检制度。其中明确规定:不论有无周期计划维修,包机工每天上班后必须到车上点检1h,日常点检的主要内容是纺纱器部件及运转班反映突出的问题,它们对转杯纺纱机的运转效率和成纱质量影响较大。具体包括:(1)纺杯与杯盖之间的隔距是否走动;(2)密封圈是否脱胶及龟裂;(3)纺杯断头自停是否灵敏,喂棉是否打顿、异常;(4)纺纱器下线圈的离合状况及斜齿轮的磨损状况;(5)罗拉轴的弯曲度及其两端轴承的润滑转动情况;(6)分梳辊上侧面与分梳腔之间的铝合金垫片是否松动;(7)纺纱器排杂通道有无杂质堵塞;(8)给棉板加压及其与给棉罗拉的隔距;(9)龙带的张力及磨损;(10)断头率较高的纺纱器;(11)成纱条干较差、纱疵较多的纺纱器;(12)车尾传动带蜗轮箱运转状况。
2.3 专项维修
在FA601A型转杯纺纱机专项维修方面,我们把影响成纱质量较大且机物料消耗量较大的纺专器材如龙带、分梳辊、纺杯、胶辊作为专项维修的主要内容,并把具有电子元件、元件组成的纺杯头也列入专项维修。
2.3.1 龙带粘接专项维修
在转杯纺纱中,龙带的消耗占机物料消耗的1/4,并且龙带的磨损明显影响纺杯、分梳辊的转速及成纱质量,特别是国产龙带很容易磨损,且纺杯噎住时易断裂。因此,我们购置了一台MX-A型龙带磨削粘接机,专用于去除龙带磨损异常部分及龙带断裂后的粘接工作。具体粘接办法为:先用磨削机磨去龙带断裂处约5 cm长的尼绒部分,把余下部分用细砂布打光。然后,把其中一端固定在粘接机上,在其上侧面涂上化学尼龙胶,另一端平贴在其上侧面,在自动调温加温机下紧压两个接触面40min后,取下即可使用。
2.3.2 纺杯、分梳辊的专项维修
纺杯、分梳辊的专项维修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纺杯、分梳辊轴承的维修。在运转中,由于纺杯、分梳辊经常高速运转,轴承极易磨损,导致运转不平稳,从而使纤维得不到有效分梳,在纺杯内不能均匀凝聚、加捻,形成周期性的成纱条干不匀。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当纺杯、分梳辊振幅超过0.05 mm时,必须及时更换纺杯和分梳辊轴承。其二是当纺杯超期使用造成凝棉槽内或排气孔周围的氧化层剥落而呈现粗糙挂花现象时,需用细砂布打光其粗糙部分方能使用。其三是分梳辊经常年使用,其针布齿顶被磨秃、出现毛刺,甚至出现弯齿、断齿,严重影响分梳效果和成纱质量。为此,必须定期更换分梳辊针布。一般在原棉含杂率高、分梳辊速度较高的情况下,其针布更换期限短一些,反之,更换周期长一些。
2.3.3 胶辊的专项维修
胶辊在使用运转过程中容易起槽,主要是操作不当。如生头时纱线没落入导纱杆槽或清洁工作不良,导致胶辊缠纱停转。另外,由于原因,如导纱杆动程过小,使纱在胶辊局部小范围运动等都易引起胶辊起槽。因此,对这些起槽胶辊必须及时更换磨砺,否则将影响成纱质量。在磨胶辊机上进行磨砺时必须使胶辊径向跳动小于等于0.02 mm,胶辊两头直径偏差小于等于0.02mm。同时,磨后需用涂料进行表面处理,增加胶辊的耐磨性。
2.3.4 纺杯头电气部分维修
纺杯头电气部分控制着纺纱器的喂棉和纱线断头,直接影响着FA601A型转杯纺纱机的效率和成纱质量。在生产中,机台经常运转振动或操作工、维修工在合纺杯时用力过猛,都易引起纺杯头电子元件焊接头脱焊。另外,电线短路、电压异常等现象易使纺杯头线路板上的二极管、干簧开关等电子元件烧坏,使喂棉、断头自停失灵。所以,必须定期专项检查维修纺杯头电气部分。为此,一要运用纺杯电子线路图,了解纺杯头电气部分的控制原理及电子元件的用途、作用;二要运用万用表测量出故障点及故障电子元件;三要掌握线路焊接基本功。
3 计划检修
根据《转杯纺轮班设备运行状况记录簿》中反映的设备故障,诸如靠近车头处的光罗拉尼龙接头、槽筒尼龙接头易磨断;磨烂的压轮、弹簧架位置易走动或变形造成龙带跑偏等,制定了FA601A型转杯纺纱机状态计划检修项目和检修时间。检修中,由设备技术员负责检查保全工检修质量和检修消耗,检查结果纳入设备综合考核,月底兑现奖罚。
4 整改效果
采用两种维修方式以后,成纱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58.3tex自用经纱重量CV、条干CV分别降到2%、11.5%以内,使58.3/58,3纱卡质量得到大幅提高,转杯纺设备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无论副牌纱机台或纺58.3 tex纱机台,运转效率均提高到99%以上,单台车班产由原来的200kg增到现在的310 kg,转杯纺用工在原基础上少用6人,机物料消耗在原基础上月平均降低3000元,达到了增产、节能的目的。
5 体会
要根据本企业设备的实际状况,产品质量状况及市场用户需求,不断研究、探索设备维修的新路子,才能更好地节约用工,降低机物料消耗,大幅度地提高转杯纺设备的运转效率和转杯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