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绸工业运行基本情况
1、丝产量下降,绸缎产量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5月份丝产量(经协会校正)65723吨,同比下降6%,其中生丝产量50233吨,同比下降10.51%;绸缎37588万米,同比增加21.94%。另据协会对部分企业统计,159家丝类企业生产蚕丝10196吨,同比下降24.94%,32家织绸企业生产绸缎3626万米,同比增加12.97%。
2、经济效益小幅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对3520家丝绸工业企业统计,2009年1-5月,丝绸工业实现总产值608.46亿元,同比增长5.04%;主营业务收入562.38亿元,同比增长2.72%;利润13.77亿元,同比减少2.50%。其中缫丝加工实现利润2.10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8.20%;丝织加工实现利润6.71亿元,同比减少0.59%,丝印染实现利润3009万元,同比减少18.06%,丝制品制造实现利润1.79亿元,同比增加1.33%,丝针织制品实现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7.38%。全行业除丝制品制造和丝针织行业利润略有增长,丝织加工行业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缫丝、丝织和丝印染均有18%左右的下降(见图一)。
图一:2009年1-5月丝绸行业利润情况(万元)
2009年1-5月份丝绸行业亏损面24.06%,高于全国纺织行业23.46%的平均水平。其中丝绸印染和缫丝行业亏损面分别达到34.38%、33.09%,是丝绸工业亏损最严重的两个行业。其它主要经济指标如下(详见下表)。
指 标
|
单位
|
2008年1-5月
|
2009年1-5月
|
同比%
|
|
主营业务收入
|
亿元
|
562.38
|
577.65
|
2.72
|
|
主营业务成本
|
亿元
|
506.11
|
521.50
|
3.04
|
|
三费
|
营业费
|
亿元
|
6.63
|
7.51
|
13.21
|
管理费
|
亿元
|
16.47
|
18.24
|
10.75
|
|
财务费
|
亿元
|
9.88
|
8.71
|
-11.82
|
|
三费合计占销售收比重
|
%
|
5.86
|
5.97
|
0.11
|
|
利润总额
|
亿元
|
14.12
|
13.77
|
-2.50
|
|
资产合计
|
亿元
|
11.50
|
12.55
|
9.21
|
|
负债合计
|
亿元
|
728.43
|
771.45
|
5.91
|
|
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579.28
|
608.46
|
5.04
|
|
新产品产值
|
亿元
|
50.78
|
51.41
|
1.25
|
|
主营业务利润率
|
%
|
2.51
|
2.38
|
-0.13
|
3、丝绸商品出口量价齐减
据海关统计,2009年1-5月真丝商品出口1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9.84%。其中蚕丝类产品出口9027吨,同比下降21.31%,出口金额1.94亿美元,同比下降28.41%,单价同比下降5.73%;真丝绸缎出口金额2.92亿美元,同比下降9.87%,单价同比下降9.35%,丝绸服装及制品出口6.65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丝绸服装出口数量3510万件,同比下降33.57%,出口金额4.81亿美元,同比下降22.67%。2008年7月以来真丝绸商品出口整体下滑趋势比较明显(见图二)。由于真丝绸服装出口份额占行业比重较大,今年1-5月份其出口持续负增长是导致整个丝绸商品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图二:2008年7月-2009年5月真丝绸商品出口金额走势图
图三:2009年1-5月主要丝绸产品出口情况(单位:万美元 )
图四:2008年7月-2009年5月丝绸服装出口逐月同比趋势
4、对主销市场的出口下滑较大
丝绸商品传统主销市场中,美国市场继续萎靡,同比降幅达29.36%,日本下降25.53%,意大利、香港和韩国降幅也分别达到32.23%、32.24%和33.25%(见下表)。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世界各国经济下滑,导致包括丝绸商品在内的消费需求萎缩,丝绸商品出口下降势头仍在延续,主销市场除印度、巴基斯坦有一定幅度增长外,整个丝绸商品出口呈普降格局,丝绸出口仍未走出困境。
出口国家/地区
|
出口金额(万美元)
|
同比%
|
美国
|
28861.64
|
-29.36
|
印度
|
15073.14
|
10.8
|
日本
|
9975.44
|
-25.53
|
意大利
|
9603.34
|
-32.23
|
香港
|
8623.66
|
-32.24
|
英国
|
5080.22
|
-1.72
|
韩国
|
4188.22
|
-33.25
|
德国
|
4187.73
|
-15.13
|
巴基斯坦
|
3996.93
|
40.9
|
5、茧丝价格稳步攀升
2009年以来,受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茧丝原料价格逐步回升,截止到6月底国内干茧和生丝(3A级)每吨平均价格较年初分别上涨31.18%和21.28%,较2008年10月茧丝最低时分别上涨68.29%和40.91%(见图五、图六)。茧丝价格的合理回升,有利于恢复市场各方的信心,促进茧丝绸行业逐渐转暖。
茧丝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是春茧产量大幅减少。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08年秋茧收购价格大幅下降,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冬季桑园弃管,春季蚕茧发种量大幅减少,据苏浙皖粤等地区初步统计,发种量降幅基本在20-30%左右,生丝原料供应相对偏紧。二是春茧质量好于去年。由于春季气候适宜,蚕茧解舒率较高,可缫制高品位生丝,推动蚕茧价格上涨。三是蚕丝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对丝绸出口企业信心有所提振。
二、影响茧丝绸行业运行的主要因素
1、不利因素
1)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凸显,全球经济走势疲软,国际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导致长期以出口为主导的茧丝绸行业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回落,外需不足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萎缩仍将是未来我国丝绸工业出口面临的最大困难。
2)企业出口不畅,产品库存增加,流动资金不足等现象还比较普遍,企业信贷融资难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现象还比较严重。
3)丝绸企业规模小,产品研发投入不足,内销市场拓展缓慢,品牌建设滞后,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4)各项生产资料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茧丝价格与成本倒挂现象亟待解决。
2、有利因素
1)《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其他配套出台拉动内需政策和增值税转型等,有利于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2)经过近两年的调整,茧丝原料供大于求的矛盾得到基本缓解,茧丝价格合理回升,有利于促进行业经济效益转好;出口退税率的上调,有助于外向型企业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扩大丝绸商品出口。
3)随着国际经济环境企稳转强,消费需求逐渐复苏,有利于促进丝绸商品出口市场回暖;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可以减少出口市场汇率变化风险。
三、措施建议
1、继续把调整结构作为茧丝绸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认真落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正确处理好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以技术改造为抓手,以产业升级为目标,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推动丝绸行业关键技术和公共技术的进步,促进产业合理布局,不断形成新的增长点。
2、继续把稳定出口作为促进丝绸工业增长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我国丝绸产品比较优势,继续完善卖方信贷、买方信贷和对外担保等扩大出口的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出口的支持力度。
3、积极培育丝绸内销市场,不断拓展丝绸应用领域,扩大丝绸商品消费;引导扶持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丝绸产品附加值。
4、茧丝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建议国家扩大对中小型丝绸企业授信额度, 对响应产业结构调整到中西部地区投资的东部地区龙头骨干企业在财政资金、信贷和税赋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5、继续完善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茧丝交易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