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经向1 m内累计评分最多10分。
5.3布面疵点评分方法
5.3.1 布面疵点检验条件按GB/T 286中的2.1执行。
5.3.2检验布面疵点时,以布的正面为准,但破损性疵点以严重一面为准,正反面难以区别的织物以严重的一面为准。斜纹织物,纱织物以左斜“\”为正面,线织物以右斜“/”为正面。
5.3.3布面疵点的计量规定
5.3.3.1 疵点长度以经向或纬向最大长度计量。
5.3.3.2 1~2根纱线内断续发生的疵点在经(纬)向8 cm内有2个及以上的疵点,则按连续长度评分。如分别量大于全部量时,则按全部量评分。
5.3.3.3在经向一条内连续或断续发生的疵点,长度超过1 m的,其超过部分,按表5再行评分。
5.3.3.4两种疵点混合在一起时,分得清的分别评分,分不清的以严重一项评分。
5.4条的计量方法
5.4.1 一个或几个经(纬)向疵点,宽度在1 cm以内的按一条评分,宽度超过1 cm的每1 cm为一条,其不足1 cm的按1条计。
5.4.2开关档(歇梭)、双纬、脱纬、百脚、横档、严重污渍及以个计数的疵点不划条。
5.5疵点评分的说明
5.5.1 布面疵点的明显与严重程度的区别,参比GB 250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3—4级为明显,3级及以下为严重。
5.5.2一项布面疵点已达到降等程度,而同时存在其他布面疵点需累计评分时,可按已降等等级的起点再加须累计的布面疵点的评分,作为该段布的总分。
5·5·3影响外观,但不够评分起点的明显小疵点在经向50 cm内每6只评2分。
5·5·4距边1.5 cm及以内的破损性疵点按破边评分,距边1.5 cm以上的破边按破洞评分。
5·5·5除破损性疵点和边疵外,距边2.5 cm以内的疵点,不影响外观的不评分,影响外观的,按表5明显疵点减半评分。
5.5.6开关档(歇梭)、双纬每条评2分,换梭双纬8 cm及以下不评分。
5·5·7明显的穿错、筘路、双经、粗经每米评2分,严重影响外观的按表5经向明显疵点减半评分。
5.5.8穿错、筘路、双经、粗经、卷边、针眼边、松经降等限度为二等品。
5.5.9明显污渍按经向或纬向疵点评分。
5.6纬斜
5.6.1 0.3 cm以内的两色格子按无格织物评分。
5·6·2纬斜(包括格斜、纬条斜、纬弧、无格织物的纬斜)在一段(匹)布的两端各距布头2~4 m,每隔三分之一段(匹)长均匀测量三处的平均数。
5.6.3连续10 m以上的纬斜全段(匹)降等。
5·7未列入本标准范围的疵点,按其形态和影响外观质量的程度,参照相似疵点评分。
6试验方法
6.1长度的测定按GB/T 4666执行。
6.2幅宽的测定按GB/T 4667执行。
6.3密度的测定按GB/T 4668执行。
6.4断裂强力的测定按6B/T 3923.1执行。
断裂强力如不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其测试后的断裂强力应修正。断裂强力修正计算公式见附录C。
6·5水洗尺寸变化按GB/T 8628、GB/T 8629--1988中洗涤程序2A、干燥F和GB/T 8630执行。
6.6耐摩擦色牢度的测定按GB/T 3920执行。
6.7耐洗色牢度的测定按GB/T 3921.3执行。
6.8变色的评定按GB 250执行。
6.9沾色的评定按GB 251执行。
7检验规则
按GB/T 286执行。
8标志、包装
按GB/T 287执行。
9其他
特殊品种或用户对产品有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另订协议。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外观疵点名称说明
B1经向疵点:沿经向延伸的疵点。
其具体内容包括:断经、沉纱、双经、穿错、筘路、针路、吊经、松经、错经、粗经、经缩、错花、油经、色经、条花、皱条等。
B2纬向疵点:沿纬向延伸的疵点。
其具体内容包括:拆痕、密路、色档、云织、条干不匀、错花、错格、百脚、稀纬、开关档(歇梭)、双纬、脱纬、纬缩、错纬、油纬、色纬、绉档等。
B3横档疵点:纬向呈带状或纬向密集性散布疵点横跨全幅,与正常布面的色泽有差异形成横档的称横档疵点。
B4污迹:织物受到尘埃、油、锈等沾染,呈现变色的斑迹。 ’
B5粗节:或称竹节,纱线上短片段的粗节。
B6杂物织入:纺纱或织造过程中。有回丝等杂物夹入,使织物上有杂乱的块状疵点。
B7破损性疵点:影响穿着牢度的破洞、跳花、损伤布底的搔损、轧梭结头等疵点。
B8边疵:指破边、豁边、卷边、针眼边等。
B9麻粒或深浅细点:麻纱起球,布面白点密集造成深浅细点。
B10纬斜:由于平幅整理时控制不当等原因,使织物纬纱倾斜,与经纱的垂直度有较大偏差。
B11色差:与正常的色泽有差异。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用于常温测定断裂强力的回潮率的修正
工厂在测定断裂强力时,如测定条件达不到标准温湿度,可在常温下进行,其测试断裂强力应按“断裂强力修正系数表”进行修正,但测试地点的温湿度应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