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四川珙县春蚕生产总结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茧丝绸市场下滑的严峻挑战,珙县蚕业生产同其它行业一样,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困难。为使蚕业特色富民产业渡过难关,持续稳定发展,蚕农持续稳定增收,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全力打好五大战役保证了蚕业生产在全球性的经济动荡中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认清形势,调整发展思路,打好宣传培训战役

       2009年是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年。同时又是抗击全球金融危机,保持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年。蚕业生产属外向型企业,涉及到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和县域千家万户生产发展和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没有市场前景就没有产业的支撑,没有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没有产业的活力,没有科技领先就没有产业的品牌效益。为此,县委、县政府于去年底召开蚕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对策办法,确定了“抓宣传,保住桑树基础;抓科技,保住单产质量;抓开发,保住发展激情;抓营销,保住市场份额;抓投入,保住乘势而上;抓创新,保住“三化”(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联动的五抓五保工作思路,并针对新的形势和今后的目标任务,从2009年1月开始,在蚕桑“三冬生产”和今年的春蚕发种期间,开展了蚕业生产的政策大宣传、思想大动员、科技大培训活动。全县共召开各级干部会议20次,参会人员3500人次,召开生产动员大会85次,参会人数1.5万人次,召开各类科技培训会230次,参训人数2.4万人次。通过大宣传、大动员和大培训,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到广大干部和农民,使政策家喻户晓。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狠抓特色富民使群众得实惠。

       二、锁定目标,狠抓科技兴蚕,打好春蚕生产战役

       蚕业生产是我县特色富民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的生产目标是:发种10.4万张,比去年增长10%,产茧7.5万担,比去年增长6%,生产销售生丝150吨,生产销售丝棉被3万床,蚕业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比2008年增长28%,群众养蚕增收1000万元。为此,县委、县政府锁定目标,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社会稳定为落脚点,以科技兴蚕为手段,以实施百万元村为抓手,采取一切有力措施,打好春蚕生产战役,为实现年度目标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政策大宣传、思想大动员、科技大培训、综合配套技术大推广和新蚕种试验示范,使全县小蚕共育面达到86%,万病一把灰推广面达95%,室外大棚养蚕面达到68%,方格簇养蚕面达到100%;引进彩丝茧发种10张,单产达到46公斤,均价达21元,引进三眠蚕种10张,单产达到38公斤, 均价达38元;完成春蚕发种 23388张,在全省减发近40%的大环境中,我县仅减发1.33%。春蚕产量达到191.8万担,比去年同期增产5.2%,平均单产41.01公斤,均价17.13元,蚕农收入达到1642.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265万元,同比增长19.5%。群众对春蚕的收购价格和生产服务较为满意,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夏蚕生产积极性,预计夏蚕发种可达2.4万张,同比将增发12%,比今年春蚕将增 发6.83%,其中多批次发种可达5000张,参与示范农户可达2500户。

       三、科学布局,缓解逗工矛盾,打好多批次发种养蚕战役

       在全县6个乡镇41个村多批次养蚕发种3200张,比去年同期增发3050张,参与示范农户达到1550户,同比增加1450户,生产鲜茧2624担,同比增加2501担,平均单产41.8公斤,增加7.8公斤。多批次发种养蚕收入达到231.96万元,参与示范蚕农户平增收1496.5元。最为突出的是:底洞镇多批次养蚕 250张,平均单产46.5公斤,总产量230担,收购均价15.8元,加上优质茧奖励每公斤3元,平均价格为18.8元/公斤,张种收入864.80元,其中:楠桥1社发种41合,平均单产49公斤,张种收入达到922.40元,其中李兵多批次养蚕2合种,交售鲜茧131.6公斤,平均单产65.8公斤,收入2474.08元,每张种收入1237.04元;叶志平多批次养蚕1合种,单产64.9公斤,张种收入1220.12元;熊光庆多批次养蚕2合种,单产65.2公斤,张种收入1225.75元;楠桥2社李跃全多批次养蚕1.5合种,交售鲜茧93.4公斤,单产62.3公斤,张种收入1130.61元。孝儿镇多批次发种1800张,生产鲜茧1548担,平均单产43公斤,均价17.68元/公斤(含优质茧奖励),张种收入760.24元。曹云乡多批次发种养蚕350合种,生产鲜茧311.5担,平均单产44.5公斤,张种收入815元。通过示范推广,以点带面,多批次发种养蚕辐射到我县12个乡镇70余个村,3000多户蚕农。许多重点村、重点社、重点蚕农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多季发种养蚕示范。

       四、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打好桑园综合开发战役

       针对蚕业生产科技水平还不高,品牌效益还不明显的实际,县委、县政府提出了2009年蚕业生产发展的重点是科技兴蚕提升品牌效益。县政府蚕桑生产办公室、县科技局、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等有关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与各蚕桑乡镇人民政府协同配合,全方位实施科技兴蚕战略。在全县规划8个重点村, 10个蚕桑重点社,560户蚕农,全力打造6个蚕业科技示范区。一是孝儿镇宝兴村二社科技示范区,共计投资55万元,建设960平方米的工厂化养蚕大棚,120平方米的工厂化小蚕共育室,500亩优质高产桑园,200亩桑园综合开发示范,参与示范农户90户。二是孝儿镇中安村科技示范区,投资40万元,新建相对集中的工厂化养蚕大棚8个500平方米,工厂化小蚕共育室100平方米,建设优质高产桑园600亩,桑园综合开发200亩,参与示范蚕农85户。三是仁义乡罗家村科技示范区,投资20万元,新建室外蚕棚10个600平方米,小蚕共育室2个,建设优质高产桑园300亩,桑园综合开发100亩,参与示范蚕农65户。四是底洞镇楠桥、白合、景阳科技示范区,投资70万元,新建工厂化养蚕大棚300平方米,工厂化小蚕共育室 150平方米,建设高产优质桑园5000亩,桑园综合开发500亩,参与示范蚕农300户。五是底洞镇芭蕉村科技示范区,投资10万元,新建优质高产桑园500亩,新建室外养蚕大棚10个,桑园综合开发示范100亩,参与示范蚕农20户。六是恒丰乡中落村科技示范区,投资100万元,新建养猪圈舍50个,新建室外养蚕大棚15个,建设高产优质桑园600亩,桑园综合开发示范200亩,参与示范蚕农100户。到目前为止,全县科技示范共计投入535万元,建设一步成园桑园2500亩,新建室外蚕棚500间,工厂化养蚕大棚2040平方米,工厂化小蚕共育室5间600平方米。桑园综合开发利用2700亩,其中黑红苕1100亩,洋芋500亩,魔芋200亩,海椒300亩,血皮菜200亩,黑黄豆200亩,胡豆200亩。目前桑园套种的胡豆、洋芋收获结束,其中,洋芋亩产达到1400斤,收入700元;胡豆亩产250斤,收入580元,血皮菜已进入盛产期,每亩每茬可采血皮菜300斤,收入150元,每年可采6-7茬,每亩每年收入可达900-1200元。预计今年实施的2700亩桑园综合开发,可增收235万元以上,参与示范蚕农户平可增收4196元以上。

       五、开拓市场,积极应对危机,打好生产加工销售战役

       针对全球金融危机暴发,国际国内茧丝市场行情极度低迷,许多丝绸公司与厂家处于减产、停产乃至破产的状态,面对珙县智溢茧丝绸公司2008年积压干茧650吨、生丝100吨,库存积压资金5000万元的严峻形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集相关部门和智溢茧丝绸公司分析情况,研究对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做到在大力抓好春蚕生产的同时,一是建丝厂,搞加工,解决干茧卖难的问题。投入500万元,新建成年产5万床的丝绵被加工厂,生产丝绵被1.6万床,既延长了蚕业产业链,又增加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二是抓调研,创品牌,不断开发系列新产品。为了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全方位、多层次调研,目前已开发出13个系列产品,并与五粮液集团签定了3万床的订单。三是建网络,抓宣传,市场营销见成效。目前已在北京、内蒙、河南、湖北、陕西等7省市建立了丝绵被专卖点43个,销售丝绵被1.45万床,收回积压资金4000多万元。四是抓出口,创外汇,积极占领国际市场。目前已出口日本、德国、韩国生丝、丝绵片等丝织品,共创外汇39.28万美元,比去年全年增加近20万美元。五是抓协调,齐配合,共克时艰谋跨越。各乡镇和县级各部门想蚕业发展之所想,急蚕业发展之所急,谋蚕业发展之所需,形成了蚕业产业科学发展,奋力跨越的新局面。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