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国一些年轻人借“复兴汉服”亲近传统文化

  23岁的安徽医科大学四年级学生尹丽萍常常利用假期,换下“现代装”,穿上“古装”,在合肥市的一些公园义务宣传讲解汉服。

  “许多能够代表传统文化的东西都与现代人疏远了,甚至还有人把汉服误认为是韩服或和服,让我觉得很难过。”尹丽萍说着。清风徐来,她的白色汉服裙裾飘扬,引来众多游客驻足欣赏。

  她身穿的正是最具代表性的汉服女装“襦裙”。短衣、窄袖、长裙、腰带等各种典型汉装要素都尽现其上。“尽管历代样式有细微差别,但最主要特征‘交领右衽’一直未变。比如领口式样从外观上看就好像是英文字母‘y’。”尹丽萍介绍说。

  从公元前约21世纪到公元17世纪中叶,汉服在华夏民族(汉朝后称汉民族)主要居住区一直是国家服饰风貌和冠服制度的绝对主导。汉服并不专指中国古代汉朝服饰,而是泛指了整个汉民族。它于300多年前,在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干预下逐渐丧失了主流地位,退出历史舞台。

  清朝末年,汉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随之而来的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直到当代,为疏远了传统文化感到痛心的尹丽萍们重拾“汉家霓裳”,期望借这层“华夏民族的皮肤”,寻回与古老文明的亲近感。

  现在,这样的汉服复兴队伍已经开始遍布中国各地,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大学生,或是年轻“上班族”。大家在网上聚会、交流、搜集与汉服相关的图文资料,再传播出去。仅其中一个汉服主题网站“汉网论坛”目前就有几万个注册会员。

  对服饰发展史有着很深研究的北京服装学院袁仄教授肯定了这些民间爱好者们的活动,认为他们整理出的有关汉服的图文资料“基本上是严谨的”。他还介绍说,在历代的沿革中,服制不仅和等级、官阶、礼制密不可分,更体现着诸多传统文化的内涵。

  济南大学艺术学院服装系老师鲍怀敏认为现在从穿着上复兴汉服“已经不可能”,她曾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亲自动手缝制汉服,只是因为觉得“需要有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懂制作的人,来向人们展示真正的汉服。”

  今年5月,鲍怀敏两次和济南市的汉服复兴者们合作,把汉服带进大学校园进行现场宣传,在学生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学生为一件件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衣袍所倾倒。

  “服装作为一种符号,是传统文化天然的一部分。”袁仄教授说,这些借复兴汉服来亲近、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年轻一代“非常可爱”。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