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齐歌)以大流通整合大产业,以商业繁荣经济,8月13日,在沈阳召开的“东北发展机遇——中国服装产业高峰论坛”上,来自各界的人士对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优势、市场发展机遇再次进行了充分研讨。同期举行的沈阳国际纺织城项目说明会,则以投资者的眼光向人们再次介绍了东北的发展机遇。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秘书长钱晋、中国服装产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国强、辽宁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蔺晓刚、辽宁省服装协会会长詹惠珍、辽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院长杨光等行业领导、政府工作负责人、专家学者,广东、浙江、江苏等全国各地纺织服装产业强省的服装协会以及辽宁省各个纺织服装产业强市的纺织服装协会代表共500余人出席了当天活动,共同探讨东北服装行业发展大计。
论坛上,各界代表发言指出:一方面,成本高企、能源短缺、劳动力奇缺等因素已经成为阻碍长三角、珠三角等轻纺产业发达地区长足发展的瓶颈。为了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经营成本、增强自身品牌竞争力,服装产业正逐渐呈现出梯度转移趋势。东北这一中国最大的销地市场,正成为众多中国服装企业战略转移的首选之地。另一方面,近几年,东北服装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经济总量、科学管理等方面,与东南沿海地区差距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吸收产业发展达地区的企业经验,用足东北地区的地缘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顺利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企业要东北地区安家落户、图谋新的发展,也是摆在东北行业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在发言中指出:五年前中国服装产业流传两句话,叫做“有品牌者有市场、有市场者得天下”。当前,中国服装产业已经开始向文化产业、时尚产业调整,追求品牌价值,追求人文的、人性化的市场消费追求。辽宁沈阳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有着良好的讲究穿着的习惯,有着强劲的市场需求,政府、行业机构要引导经营者,除了保持适当的数量增长速度之外,更多的要把精力追求在消费服务当中,满足消费者、适应消费者、引领消费者,并以此作为我们服装产业调整、提升的核心内容。同时,他也呼吁服装产业界的人士,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抓住产业调整升级的主线,以科技创新的态度使服装产业在今后的五年当中能够发挥东北地区的后发优势。
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松表示,目前,已经形成规模的服装企业能够在生产岗位安排就业人员12万,如果算上规模以下服装企业,能够安排的就业人员在40万和50万之间。据初步统计,直接和间接从事服装业的人员有200万人,占辽宁省就业者总数的10%。服装行业对辽宁发展的意义可见一斑。根据目前辽宁服装行业发展的趋势,辽宁在3~5年内有可能成为“全国品牌服饰加工生产基地之一”,成为“全国服装研发中心之一”,成为“全国品牌服饰展示中心之一”,成为“全国成衣批发销售中心之一”。
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秘书长钱晋在本次论坛上,专题介绍了当前国内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发展情况,并指出:专业市场的发展与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产业兴,市场旺。同时,市场也可以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沈阳、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销地市场,在未来的产业布局、市场布局中将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沈阳国际纺织服装城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泽军先生在会上指出:沈阳作为承接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梯度大转移的重点城市,将来面对的是国际性的大市场,就必须有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平台。沈阳国际纺织服装城是在充分结合了国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趋势,瞄准了市场机遇,并引证了国内成功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发展经验之后顺势而生的。将不仅引进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全方位的市场功能配套设施与服务,而且将专设外贸专区,高瞻东北亚国际市场,全力打造一个国际化商贸城、信息城、文化城、财富城。
据悉,沈阳国际纺织服装城是沈阳国际纺织服装城开发有限公司在沈阳投资36亿元人民币重点开发的超大型市场,是沈阳市、铁西新区重点招商项目。项目位于沈阳市一环内铁西新区北一路与景星街黄金交汇处。总占地面积36万平米,建筑面积达138万平米,建成后可容纳上万家纺织服装企业进场经营,将成为东北亚第一大纺织服装集散地和东北亚最大的品牌服饰连锁加盟中心。
作为世界级的现代化商贸城,沈阳国际纺织服装城引进国际先进市场理念,市场内设“沈阳国际服装城”、“沈阳国际皮革城”、“沈阳国际纺织城”三大一级专业交易市场,以批零男装、女装、童装、毛呢、棉布、化纤、针织面料、窗帘、床上用品、皮革、箱包、鞋类及原辅材料为主,将配备完善的工商、税务、金融、技监、海关、医疗、教育培训、酒店、娱乐、仓储、物流、会展等服务机构,实现以服装、纺织、皮革产品集散交易为主,融博览展示、科技服务、信息交流、技术交流、人才交流、订单批发、连锁加盟、会展贸易、网上交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交易中心。(E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