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育种技术的进步和蚕种工作者的努力,自改革开放以来,蚕新品种不断涌现。经全国或省(区)蚕品种比较试验合格后,已经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及正在推广普及的主要春用蚕品种有:菁松×皓月、浙蕾×春晓、苏5×苏6、春?蕾×镇?珠、苏?镇×春?光、781×782?734、春蕾×锡方、5?4×24?26、皖5×皖6、华峰×雪松等。它们的性状及饲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菁松×皓月
性状 该品种孵化齐一,蚁蚕体色黑褐色、有逸散性。小蚕趋光性强,壮蚕期亦用趋光和趋密性。各龄眠起齐一、眠性快,催眠期短。各龄食桑活泼,5龄1~3天食桑缓慢,盛食期食桑快而旺盛,不踏叶。大蚕体色青白,普通斑纹,蚕体大而结实。全龄经过24~26天。5龄期及蔟中抗温性差,熟蚕体色淡米红色,老熟齐涌,结上层茧,茧形大而匀整,茧色洁白,缩皱中等。每公斤茧颗数正交约446粒,反交约432粒,茧层率在24%左右。
饲育技术要点
①收蚁前,蚕室保持黑暗,注意补湿,干湿差以0.5~1℃为宜,收蚁日感光不宜过早,避免蚁蚕逸散消耗体力。
②小蚕期饲育温度适当偏高,但不能超过29℃,以防三眠蚕发生。
③各龄要及时加网和扩座,防止饿眠。
④各龄盛食期,尤其是5龄第4天后要注意饱食,大蚕用桑宜适熟偏老,尽量避免喂湿叶或发粘变质叶,以防感染细菌病。
⑤及时准备好蔟室蔟具。熟蚕要适熟偏生,上蔟不能过密,以减少同宫茧。
⑥大蚕期及蔟中要注意通风排湿,减少蔟中死蚕和不结茧蚕发生。
2.浙蕾×春晓
性状 该品种孵化齐一,蚁蚕黑褐色,反交有逸散性,小蚕有趋光性相趋密性。各龄眠起齐一,眠性快,各龄起蚕活泼,有逸散性。少食期食桑慢,盛食期食桑快,不踏叶。蚕体匀整粗壮结实,体色青臼带米色,普通斑纹。熟蚕体色带微红,老熟齐快,营上层茧,易产生双宫茧,茧形大而匀整,茧色洁白,缩皱中等。每公斤茧颗数正交约470粒,反交约460粒,茧层率25%左右。
饲育技术要点
①小蚕期要勤扩座匀座,防止因食桑不匀而彤响发育整齐度。
②1-2龄温度保持在26.5、27.5℃,3龄25℃,眠中降低0.5-1℃。
③各龄起蚕饷食用桑要新鲜软嫩。盛食期要注意良桑饱食。避免喂给湿叶或发粘变质叶,以防感染细菌病。
④5龄蚕蔟中要加强通风换气。
⑤蔟室蔟具要早作准备,蔟室光线要均匀,以减少双宫茧发生,捉熟蚕以适熟偏生为宜,不能过密。
3.苏5×苏6
性状 该品种孵化齐一,大蚕体色青白,普迥斑纹。各龄食桑活泼,食桑鲑大。熟蚕老熟齐一,茧色洁白,茧形椭圆带浅束腰,茧层率高。茧丝长1300多米。
饲育技术要点
①小蚕用桑应适熟偏嫩,大蚕朗要注意饱食。
②大蚕期要注意匀扩座。
③上蔟要及时,蔟中注意通风排湿。
4.春?蕾×镇?珠
性状 该品种蚁蚕黑褐色,小蚕行动活泼。对桑叶质量要求高,大蚕期食桑旺要充分饱食。大蚕体色青白带米色,普通斑纹,体形粗壮结实。老热齐一,营茧快结上层茧,茧色白,茧形长椭圆,缩皱中等,茧层厚,净度优。
饲育技术要点
①收蚁前,必须保持8小时以上绝对黑暗,补湿至85%,收蚁感光不宜过早。
②小蚕具趋光性,逸散性,眠性快,要及时扩匀座。
③小蚕用叶宜适熟偏嫩;5龄期应充分饱食,全龄张种用桑750公斤以上。
④上蔟准备要早。捉熟蚕宜适熟偏生,上蔟不能过密。
5.苏?镇×春?光
性状 该品种孵化齐一,蚁蚕黑褐色,有趋光性、逸散性,小蚕趋光性强。各龄眠起齐一,处理容易快,起蚕活泼,大蚕有趋密性,易密集成堆。各龄食桑活泼,体质强健,蚕体匀整,大蚕体色青白,普通斑纹。熟蚕体色糙米色,老熟齐涌,喜结上茧层,茧形大,茧层厚,茧色白,缩皱中等,抗氟飘性较强。
饲育技术要点
①眠起齐一,眠性快,各龄要及时扩座加网,以防止饿 眠,影响蚕儿体质。
②小蚕期有趋光性,大蚕有趋密性,易密集成堆要注意匀座,调匾,防止食桑不匀,小蚕期严防28C以上高温以减少或避免3眠蚕发生。
③食桑活泼,要充分饱食,小蚕用桑宜适熟偏嫩,大蚕用桑要成熟,避免吃湿叶,以防发生细菌病。
④上放齐涌,要及时做好上放准备工:作,上蔟不宜过密,以减少双宫茧的发生。
6.781×782?734
性状 该品种是四川省春秋兼用的主要品种。蚁蚕有逸散性,爬行迅速,尤其反交逸散性更为明显,小蚕有趋密性, 易密集打堆。各龄眠起齐一,但饷食过早,易发育不齐,产生落小蚕。大蚕体形较大,普通斑食桑旺盛,食桑量较多。茧形椭圆,大而匀整,茧色洁白,茧层率为23%一24%。
饲育技术要点
①蚁蚕逸散性强。收蚁感光不宜过早。
②小蚕有趋密性,要及时匀扩座,防食桑不匀。
③大蚕要良桑饱食,用桑新鲜适熟。
④词育温度适温偏低,大蚕期要注意通风换气。
⑤蔟中温度要保持25~25.5℃,以促使老熟齐涌,营茧快,防止不结茧蚕发生。
7.春蕾×榻方
性状 该品种越年卵色正交为绿、灰绿色两种,反交为紫褐色,克卯数1650粒左右。蚁蚕黑褐色,逸散性较强。各龄眠起齐一,大蚕体色青白,有姬蚕、普斑两种,蚕体粗壮,食桑旺盛。上蔟齐涌,多结上层茧,茧形大,椭圆,茧层厚,缩皱一般,虫蛹生命率高。
饲养技术要点
①催青积温要求高,要做好补催青工作。
②蚁蚕活泼感光宜偏迟.并及时做好收蚁工作。
③小蚕期温度适当偏高(26.5-27.5℃),并加强匀座、扩座上作。
④大蚕期转色快,吃叶快而狠,注意充分饱食,防止食桑不足,必要时进行补给桑,才能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性能。
⑤蚕体大,熟蚕排尿多,上蔟要均匀,不能过密,蔟中加强通风换气,以利于提高茧丝质和健蛹率。
8.5?4×24?26
性状 该品种孵化齐一,蚁蚕体色黑色,有趋光性。各龄眠起齐一,眠性快。壮蚕体色青白,普通斑纹,5龄蚕仲大而结实,食桑快,蚕儿体质强健。熟蚕老熟齐涌,结上层茧,茧形长椭圆形大而匀整,茧色结白,缩皱中等。
饲育技术要点
①该品种催青积温较高,收蚁前一定要做好补催青工作。
②小蚕有趋光性,要注意匀座、扩座和调整匾位。
③眠性快,催眠期短,加眠网应适当偏早。
④大蚕期和蔟中抗湿性较差,要注意通风换气,以减少死笼茧的发生。
⑤熟蚕老熟齐涌,上蔟准备要及时,捉熟蚕宜适熟偏生,上蔟不宜过密,以减少双宫茧的发生。
9.皖5×皖6
性状该品种孵比齐一。正文蚁蚕黑褐色,反文暗褐色。止交小蚕有密集性和趋光性,反交有逸散性。各龄眠起齐-,眠性快,起蚕活泼。食桑快而旺盛,各龄盛食期应充分饱食。全龄经过较短,抗逆性较强。大蚕体色青白,素斑,蚕体粗壮结实,熟蚕体色带淡红色。老熟齐涌营茧快,结上层茧,茧形长椭圆形,大而匀整,茧色洁白,缩皱中等。
饲育技术要点
①小蚕有趋光性和趋密性,要及时匀扩座,调整匾位,以免食桑不匀,影响蚕体发育整齐度。
②各龄蚕眠性快,加眠网宜偏早。
②小蚕期及各龄饷食用叶宜适熟偏嫩,盛食期要良桑饱食,避免使用老叶和凋萎叶。
④及时做好上蔟准备,捉熟蚕宜适熟偏生,蔟中应注意通风换气。
10.华峰×雷松
性状 该品种孵化齐一,小蚕有趋密性及趋光性,大蚕有背光性。各龄眠起齐一,分批少。蚕体粗壮较大,斑纹大而色深,食桑快不踏叶,大蚕期对叶质要求不严,张种用桑量适中。老熟齐涌,营茧快齐,结上层茧,茧形长椭圆微束腰,茧形大,缩皱中粗,双宫茧少。
饲育技术要点
①小蚕期温度适当偏高。
②蚕室光线要均匀,及时匀扩座并注意调整匾位。
②大蚕注意稀放饱食,桑叶应新鲜成熟。
④及时做好上蔟准备,捉熟蚕宜适熟偏生,上蔟不宜过密,蔟中注意通风换气。
(四)夏秋用蚕品种的性状介绍
经全国或省(区)蚕品种比较试验合格后,目前已经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及正在推广普及的主要夏秋用蚕品种有:
薪杭×白云、芳山×星?明、丰一×五四人、两广二号(93:?芙蓉×7532?湘晖)、苏3?秋3×苏4、317×318、芳草×晨。星、东34×7532?洲晖、芙蓉×洲晖、871×872等。它们的性状及饲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薪杭×白云
性状 孵化齐一,蚁蚕黑褐色。小蚕有趋光性、趋密件、密集性,发育快,眠起齐一,但1-3龄眠性较慢,大蚕食桑旺盛,不踏叶,但长期吃湿Rl’会造成茧中死蚕和死笼茧增多。体色青白,花蚕,蚕体结实,体形较大,体质强健,耐氟性好。老熟齐涌,熟蚕活泼,结茧快,多结上层茧,茧形匀整。每公斤茧颗数580粒左右,茧层率约22%。
饲育技术要点
①小蚕朋应注意保温保湿,防止龄朗延长,发育不齐;加眠网不宜过早。
②用桑要适熟新鲜,避免老叶,特别应注意不要连续吃湿叶。
③5龄给桑量要足,做到良桑饱食。
④大蚕期加强通风换气,防止闷热。
⑤上蔟要及时,蔟室要通风。
2.芳山×星?明
性状 该品种孵化齐一,蚁蚕体色黑褐色。正交文静,反交活泼,有逸散性,稚蚕有趋光性和趋密性。各龄眠起齐一,眠性快,起蚕活泼,少食期食桑稍慢,盛食期食桑快而猛。大蚕体色青白,尾部带糙米色,斑纹有花蚕、白蚕,蚕之间斑纹也有深浅不等。蚕体粗壮,结实匀整。熟蚕老熟齐快,喜营上层茧,茧形中等,茧色洁白,缩皱中等。
饲育技术要点
①及时匀扩座,不宜过密并适时调整愿位。
②加眠网应适当偏早,防止饿眠。
③少食期适当薄饲,盛食期应增加给桑回数与给桑量,做到良桑饱食。
④捉熟蚕宜适熟偏生,稀上匀上,不宜过密。
⑤蔟中应加强通风换气。
3.丰一×五四A
性状 该品种孵化率高,蚁蚕体色黑褐色,蚁蚕和小蚕趋光性强,各龄眠起齐一,食桑快而旺盛,大蚕体色青白,普斑,蚕体粗壮结实,老熟齐涌,结上层茧,茧形大而匀整,茧形椭圆形,茧色洁白,抗氟能力强。
饲育技术要点
①做好补催青工作,促使孵化齐一。
②小蚕期及各龄饷食叶宜适熟偏嫩。
③壮蚕用叶要新鲜成熟,做到良桑饱食,并避免30℃以上的持续高温及闷热多湿。
④适熟上蔟,上蔟密度要稀,放中注意通风换气。
4.两广二号(932?芙蓉×7532?湘晖)
性状 该品种孵化齐一,正交种卵深褐色,反交种卯褐色,蚁蚕黑褐色,行动活泼,逸散性强;各龄眠起齐一,食桑快,发育也齐,大蚕体色青灰,素蚕,老熟齐一,营茧速度伙,茧色白,茧形长椭圆微柬腰,茧层结实,缩皱中等。
饲育技术要点
①收蚁感光时间不宜过早,收蚁时间宜提前。
②超前匀扩座,蚕座密度要适当。
③小蚕用叶适熟,大蚕食桑旺盛要注意新鲜饱食。
④5龄期相蔟中要加强通风换气。
⑤及时做好上蔟准备,捉熟蚕宜适热偏生上蔟密度宜稀,以减少双宫茧的发生。
5.苏3?秋3×苏4
性状 该品种正交种卵灰绿色,孵化齐,反交卵灰紫色,孵比欠齐;各龄眠性尚齐、起蚕安静,小蚕眠性较快,大蚕较慢;食桑行动缓慢,对叶质要求较高。壮蚕体色青白,粗壮结实,斑纹花白相混,花多白少,白蚕体形略小。老熟不;够齐涌,茧形长椭圆形,茧色白,茧层率20%~21%。
饲育技术要点
①催青积温较一般品种略高,对湿度敏感,要做好补催青工作。
②收蚁及各龄饷食用叶适熟偏嫩,各龄用桑要新鲜,适当饱食。
③大蚕期和蔟中要注意通风换气,忌高温多湿。
④宜适熟上蔟。
6.317×318
性状 该品种具有稳产,丝质优,抗氟性强的特点。越年卵卯色正交为深绿色,反交为紫褐色。孵化齐一,正交有趋密性,反文有趋光性。各龄眠起齐一,壮蚕大而结实,食桑快,老熟齐一。茧形匀整,茧色白,茧层率22%~23%,丝质优良。
饲育技术要点
①做好补温催青工作,促使孵化齐一。
②养蚕前彻底消毒,杜绝病源。
③收蚁及幼龄用叶适熟偏嫩,大蚕用叶务使叶质成熟,全龄用叶力求新鲜,避免使用过老叶及其它不良叶。
④大蚕期遇到高温闷热天气,要加强通风换气。
⑤老熟齐涌,做好上蔟准备工作,蔟中要通风换气,减少不结茧蚕发生。
7.芳草×晨?星
性状 该品种正交越年卯为灰绿色,反交越年卵为灰紫色。蚁蚕孵化齐一,黑褐色,小蚕期有密集性。各龄眠起齐一,食桑活泼,蚕儿体质强健,有较强抗氟性。壮蚕斑纹正交以芳草为母体的3/4普斑,l/4素蚕;反交以晨.星为母体的1/2普斑,1/2索蚕。者熟齐一,营茧速度快,茧形长椭圆形,茧色洁白,缩皱中等。
饲育技术要点
①反交以晨。星为母体的一代杂交种催青后朋比标准催育温度偏高0.5℃,有利孵化齐一。
②正交以芳革为母体的一代杂交种,小蚕期有较强趋密性,宜及时匀扩座,蚕座不过过密,以防饿眠。
③小蚕用桑宜适熟偏嫩,5龄期要良桑饱食。
④上蔟准备宜早,捉熟蚕宜适热偏生,上蔟不宜过密,蔟中应注意通风排湿。
8.东34×7532?湘晖
性状 该品种正交卵色灰调色,反交卯包为灰紫色,蚁蚕黑褐色。稚蚕行动活泼,趋光性强,各龄眠起齐一,行动活泼,食桑快。体质强健,抗高温性强。壮蚕体色青白有光泽,隐班素蚕,熟蚕体色呈五色,老熟齐一,营茧速度快,茧色白,茧形长椭圆,缩皱中等。
饲育技术要点
①收蚁及各龄饷食用桑要求适熟偏嫩,各龄盛食期用桑避免过老叶,过嫩叶,如遇入眠不齐时应分批提青。
②及时调整匾位和匀扩座,促使蚕食桑均匀,良桑饱食。
③大蚕及蔟中保护期应注意通风换气。
9.芙蓉×湘晖
性状 该品种正交种灰绿色,克卵1650粒左右,克蚁2200头左右;反交卵灰紫色。克卵1800粒左左右,克蚁2300头左右。孵化齐一,止文蚁蚕安静,反交蚁蚕逸散性强。小蚕有密集性,生长发育快,各龄眠起齐一,5龄经过稍长。壮蚕体型粗壮,体色青白、白色,行动活泼,食桑旺不踏叶,老熟齐一,营茧较快,结中上茧,茧形长椭圆,大小较匀整,茧色洁白,缩皱中等,茧层率23%左右。
饲育技术要点
①收蚁当天感光不宜过早,宜适当提早收蚁。
②5龄盛食期食桑快,要充分良桑饱食。
③上蔟准备要及时,捉熟蚕适熟偏生,及时上蔟,上蔟密度适当偏稀、以减少双宫茧。
10.871×872
性状 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丝质优良,易繁的持点。是一对春、秋兼用的多丝量新品种。正交卵色灰绿色,克卵粒数1700粒左右;反交卵色为紫色,克卵粒数1800粒左右。孵化、眠起、老熟均齐一,食桑旺盛,蚕体粗在普通斑纹,茧形大而匀整,茧色洁白。抗氟性比苏5×苏6、菁松×皓月强。茧层率24%~25%,茧丝长1200~1400米。
饲育技术要点
①做好催青保温工作,以达到孵化剂一的目的
②做好各阶段消毒防病工作,加强技术管理,杜编病源,防止遗失蚕。
③收蚁及各龄饷食用叶宜新鲜、适熟、偏嫩。
④5龄食桑快,食桑量多,张种用桑片叶要650~670公斤。
⑤防止高温闷热,在持续32℃高温时,要加强通风换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
⑥要及早做好上蔟准备工作,上蔟不宜过密,蔟中不能闷湿,要加强通风排湿,蔟中目的温度以23~24℃为宜,开始上蔟时温度宜偏高,有利提高结茧率,减少不结茧蚕。
来源:四川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