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纺机器材行业面临知识产权挑战

                                

    2002年10月,在第八届中国国际纺织展览会上,国外纺织产品制造商发生多起投诉中国同类企业侵犯其专利权,有些厂商通过律师并携带相关法律文件,现场向国家专利行政机关投诉,致使中国部分参展企业封闭展品,停止展出,在业界引起较大的反响。接着,在2003年,瑞士一家生产精梳机的企业起诉中国3家企业的同类产品侵犯其专利权,案件的发生及进展已经引起业界的极大关注。
  企业欠缺专利知识 培养人才迫在眉睫
  目前,国外纺织制造商协会和企业,对中国纺织制造企业仿制他们的产品和侵犯他们产品的专利权的抱怨增多,部分制造商协会和企业已经开始调查取证,准备利用法律手段解决这一问题,其行动已经开始,这对中国纺织制造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将拭目以待。
  中国纺织器材工业协会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在行业内多次通报了中国纺织器材行业在知识产权方面所面临的形势,作到未雨绸缪,同时,在行业的重要会议上,请专家讲解企业技术创新和专利方面的辨证关系。2003年11月,中国纺织器材工业协会还在北京组织了"纺织器材行业专利知识培训班"。培训班的主要内容有:"纺织工业形式与纺织专利工作"的专题报告;知识产权概述和我国加入WTO知识产权战略;专利法、专利与企业技术创新;因特网查询国内外专利信息;专利申请与专利诉讼实际应用及案例分析等。培训班通报了目前我国和纺织器材行业在知识产权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有针对性的讲授了专利法知识、专利检索知识、专利诉讼知识、专利战略建设的知识等,为企业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
  纺织器材企业专利工作的起步是参差不齐的,不到8%的企业设立了专业律师,从事比较深层次的专利战略研究,为企业实施专利战略进行专业性的协助;约70%的企业有兼职的专利工作者,这部分人是从事标准、资料管理和产品设计的兼职人员,主要协助专利代理机构实施企业的专利申请;约12%的企业专利工作刚刚起步。
  从调查和分析看,企业在专利方面的知识还不全面,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比如:如何有效的检索国内外竞争对手同类产品在中国的专利权?没有专业检索知识,仅从《中国专利库》做一般性的检索将会出现较高的漏检率,即便有较高的检索技术,漏检率也是难免的,关键看我们检索的目的;开发产品必须研究专利,遇到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专利保护,如何有效的规避?如何研究其专利权要求,以实施有效的回避?如何有效的利用专利无效请求?我们申请专利的目的仅仅是防止竞争对手使用我们的技术吗?我们的权利要求书应如何描述才是恰当的?等等。
  从行业目前的情况看,企业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对专利工作比较重视;尤其是在展览会或市场中,发生过与国内外企业的专利纠纷的,专利意识相对较强,企业建立了相应的专利制度,从产品开发到推向市场的不同环节,专利人员参与其中的决策。但总体上,纺织器材行业的专利起步水平比较低,特别是在专利预警机制、专利跟踪机制和专利防范机制等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专利壁垒挑战创新 行业面对重要课题
  我国纺织产品的技术来源主要有下面几种:
  一种是国内纺织器材制造企业,通过正常的贸易关系,经过批准而有偿的进行技术引进,或者合作生产。这些项目在"八五"、"九五"期间,由国家批准实行了一些项目,其中产品涉及到的知识产权,在技术引进合同中已作了明确的规定,可按照合同规定条款执行。
  第二种是国内纺织器材制造企业仿制的国外同类纺织产品的主机,这些产品是重点关注的对象,涉及不涉及国外产品在中国的知识产权,就需要认真进行核查,对涉及国外同类产品的知识产权的,应研究对策,尽快采取措施。
  第三种是通过对国外的同类产品进行研究,用自己的工艺制造的配套装置、专件、部件和纺织器材产品。由于这些产品在开发过程中,结合了企业自身的制造技术,企业容易引起忽视,而这些产品极易触及知识产权,需要我们逐项进行核查,认真对待。
  第四种是国内企业仿制国内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制造的纺织产品,可能会触及国内同行的专利,也可能同时触及国外企业的专利,这些企业应尽早拿出对策。
  第五种是在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有一些自主知识产权,这要研究其中是否涉及国内外其他同类产品的专利要求,如何应对,自主知识产权是否申请了专利。
  对国内纺织器材行业而言,在"不见硝烟的专利战争中",首当其冲的是那些在国内纺织器材行业中领头的企业,他们是国外同类产品的市场争夺者,同时成为国外竞争对手攻击的主要目标。在专利要求的背景后,是产品权利、市场份额、经济效益的争夺和再分配。
  从目前纺织器材行业面临的问题看,我们现在仅有的一点专利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竞争对手给我们设下的一个个专利壁垒,现在,对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利用专利规则,保护自己,应对挑战。
  可以预见,不断出现的国外纺织制造商对中国纺织企业诉讼的案例,其示范作用也是巨大的,国内外其他企业、其他产品的专利要求将会增加,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密切关注它引起的连锁反应。在专利法的规则下,如何在产品权利、市场份额、经济效益的竞争中取得成功,是摆在纺织器材行业的重要课题,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打造中国纺织器材行业的明天。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