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藏族服饰文化

  玉树藏族的服饰风格独特,形式多样,色彩鲜明,花纹图案构思精巧而变化多样。具有民族特点的款式有缎面袍、提花缎面抱、皮面袍、氆氇袍、彩边抱、珍贵兽皮袍等十多种,每一种款式都有质地、色彩、图案和装饰上的无数变化。女藏袍一般都饰有金、银、铜、铝、珊瑚、马陆、珍珠、螺钿袍、贝类、赛璐璐等珍品,加上五彩的氆氇和珍贵的水獭皮边,一件藏袍重达40余斤。他们的靴帽、围裙、腰饰、胸饰、头饰以及发式大多是与服装相配的。妇女喜爱将头发结成多条细辫或两三条大辫,有的在头饰上镶着珍珠、玛瑙、琥珀、彩玉以及金银饰品,颈胸悬挂着项链、金银“格乌”和皮制小袋。在牧区,往往从妇女的装饰品上就可以衡量出一家的财富多寡。节日集会简直可称之为进宝会,妇女的装饰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藏族是一个非常爱美的民族,所有美丽的事物都喜欢。在漫长的岁月里,那种对美的执著追求,充分表现于寺庙里那些色彩纷呈又栩栩如生的壁画、雕梁、佛像的制作工艺上。这是匠心独具的慧手,倾注心灵的美与智慧而凝聚的非凡能力,它可以让有灵性的生命百感交集,赞叹不已!

  当走出那种超凡脱俗的美,展现于世人面前的便是人们生活中的美。服装和头饰尤其构成了某种地域性的审美情趣,象征着藏区不同地方的穿着风俗。其中,头饰是最具地方色彩的装饰品,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按藏北、藏中、藏南和藏东来划分。

  在藏北,已婚的女子将一头飘逸的长发中分,两边编成许许多多细长的辫子,前额的分发处,分别在两边的一根细辫上串上珊瑚、翡翠之类的宝石,后脑勺编一根较粗的发辫,上面缀满了大大小小的银圆,样子蛮好看。做这样的发型是很费时费力的,在冬季它常淹没于狐皮帽、羔皮帽、头巾之类底下,若隐若现。 在藏北,狐狸皮帽子是礼帽。嫁娶新娘、赴宴或举行盛会什么的,那是必戴不少的。

  卫藏的女子头饰,过去和现在有较大的差别。过去,不少有身份的女子,如贵族或富家,女子带一种华贵的头饰,藏族叫做“巴珠”。具有代表性的,那是一个形似“人”字的饰物,将分叉的一方朝前固定在头顶。“巴珠”上缀满了珊瑚和玛瑙、翡翠、珍珠等名贵的宝石。这些零碎的装点物,象藏族的其它服饰一样,名称繁多。要记住得下一翻功夫才行。现在,这种头饰很少人戴,很多人家卖了,或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收藏品珍藏了起来。有些时候,可以在藏戏或者舞蹈、影视中欣赏到这种雍容华贵的艳美头饰。当然,这都是逼真的道具而已。

  过去卫藏地区未婚的女孩子习惯上编一根辫子。到了现在,已经没有甚麽特殊区别了。

  现在,藏南的已婚的农牧区妇女都要编两根辫子,从发辫的中段开始用一种藏语叫“扎休”的发饰,跟头发一起编成辫。扎休通常是三条一样的粗细却不同颜色的彩线,每一条彩线由许多根同色的线组成,这样编成的彩辫往往要盘在头顶,给人一种美感。 城市里的妇女,穿着打扮日趋新潮。传统的许多习惯也渐渐淡化。她们的发型千变万化,纵是穿藏装,从发饰上难以进行分辨,只是在遥远的边区才能感受到这种浓郁的藏族头饰文化。

  卫藏包括拉萨、日喀则和山南等地域。这一带妇女的头饰大同小异,而且比较趋于明朗化,发饰简单易梳,各种头饰注重精巧、名贵。

  比起卫藏妇女的头饰,藏东康区妇女的头饰并不华贵隆重,但发式实在是乖巧又难以梳理。姑娘作新嫁娘时,按照自己的岁数将头发编成小辫,分发处顺着发路在两颗珊瑚中串上一颗猫眼宝石固定在头顶,珊瑚和猫眼宝石颗粒当然是越大越好了。有钱人或身份高贵者喜欢戴色泽鲜明,形状圆润、颗粒较大的珊瑚;至于猫眼宝石则喜欢九眼、三眼等单眼的,颜色普遍喜爱黑色。 在一次过藏历年的时候,我们按照藏东老家的传统习俗梳理头发,折腾了一个上午。顶在头顶的宝石沉甸甸的,那些编得又紧又细的辫子拉得头皮紧紧的,苦不堪言。可到了这个时候,说什么也得忍着,这正好印正了藏族的一句谚语,“要想美,就得忍疼”。这样忍疼,为的是照几张纪念照片。照片洗出来了,看着古韵十足的玉照,我不无感慨地想,如此动人的发式今生也许是最后一次做了。可我真真切切地过了一回牧女的着装瘾,难以忘怀那古老的风韵。似乎嵌在画框中的牧羊姑娘本来就是我,带着哀伤和牧歌的心灵,走向那苍芒的草原。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