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之后,中国服装业的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盛会;这是中外服装品牌云聚、同场竞技的展示会;这更是中国服装界提升品牌、寻求发展、扩大竞争的交流会。在这次盛会上,适应时代变化、探讨行业发展走势、参与全球一体化竞争,成为诸多服装企业关注的热门话题,那么,“入世”之后,中国服装业的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服装业的优势还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
据悉,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将迎来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作为世界成衣生产大国和成衣消费最大市场的中国,全面融入国际一体化竞争后将会呈现三大趋势:一是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服装产业的分工聚集。二是市场的重新瓜分和服装企业的加剧重组。三是经营模式的转变和服装人才结构的调整。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王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服装业包括时装业、加工业、成衣业三大类。我国服装加工业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的优势,经过20多年的设备引进、技术改造和对外贸易的竞争考验,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质量相对稳定的成衣加工体系。但由于制版及裁剪技术的落后,一些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还不能适应高档成衣的加工质量要求。
谈到我国时装业的现状,王庆指出:长期“温饱型”经济的约束和生活水平的低下,导致我国时装业的发展成为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虽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时装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几年时装业也随着时装设计师队伍的壮大而得以发展,但其无法像服装加工业那样通过引进设备和技术而高速发展,时装业发展需要造就一批具有良好素养和创新意识,并且能够把握现实生活、掌握技术手段的设计名师。
王庆肯定说,无论是提高服装商品出口附加值,还是满足13亿人口的衣着消费需求,成衣业都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服装业发展的主体。但是我国服装业从整体上看依然处于加工阶段,虽然近几年也形成了一批集加工、品牌贸易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但企业的主体依然是加工型,品牌型和贸易型的企业尚未形成规模,因而制约了成衣业的发展。
适应时代的变化,把握国际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发挥自身优势。这是中国服装企业能够参与全球一体化竞争的首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