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上半年经济述评:对外贸易平稳增长 开放水平逐步提高

 

    今年以来,我国对外经贸领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注重提高吸收外资质量,加快对外经济合作步伐,对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外贸增长方式逐步转变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98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其中,出口5467亿美元,增长27.6%;进口4342亿美元,增长18.2%。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2.1万亿美元,出口全球排名有望进一步提升。上半年我国外贸发展呈现出五个明显特点:  
 
    一是外贸总额平稳增长。加入世贸组织5年来,我国外贸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长28%。今年上半年延续了这一势头,进出口增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与主要伙伴贸易增势良好,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贸易额分别达1584亿、1406亿、1100亿美元,分别增长27.3%、17.4%、 14.5%。  
 
    二是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上半年,我国对俄罗斯、印度、南非、东盟、韩国出口分别增长71.9%、 64%、40%、32.8%、31%,明显快于我对美日欧等经济体贸易增长率。我国对东盟、韩国、俄罗斯、印度、非洲、拉美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1%上升到24%。  
 
    三是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今年上半年,除钢铁类产品外,其余类别“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速明显回落,矿物燃料出口出现负增长,其中未锻造铜及铜材、木制品、稀土、皮革、煤炭、煤焦油、磷矿石等产品的出口数量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而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则有较大幅度增长。空调、DVD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集装箱、鞋、玩具、箱包等多种商品出口继续居世界第一位。  
 
    四是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水平总体提升,彩色电视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汽车和汽车底盘、集装箱等产品上升幅度均超过15%。出口食品合格率较高,上半年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的食品合格率都超过99%。  
 
    五是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商务部提供的情况,今年以来,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要求,采取了一系列缓解贸易顺差压力的措施,包括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和进出品关税税率、调整加工贸易政策、清理和规范过时的“奖出限入”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几个月来,先后对695种“两高一资”产品取消出口退税或开征、提高出口关税;提高了加工贸易企业准入门槛,将环保、能耗、用工、设备水平等指标纳入审核范围,部分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未批准外资进入炼钢炼铁、氧化铝等国家限制的高污染项目。有关部门还加强了对出口产品质量的监管,有针对性地加强调控,澄清事实,增信释疑。  
 
    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持续增加  
 
    外商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全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683家,同比下降5.4%;实际吸收外资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吸收外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抓住服务业开放和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促进了服务业吸收外资大幅增长,上半年达138亿美元,同比增长58.2%,占实际吸收外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0.6%上升至43.2%。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高新技术产业、研发领域、高端制造环节和环保产业的外商投资比重进一步提升。  
 
    外商投资区域结构明显改善。有关部门实施的“万商西进”工程取得积极成效,推动了外商投资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上半年中西部地区实际吸收外资增长21.7%,高出全国增幅9.5个百分点。商务部重点推动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转移工程取得较大进展,仅重点培育的625家企业,就承接了50多家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业务;11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承接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额,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对外投资合作稳步发展。上半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增长21%。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增长35%。新签合同额超过1亿美元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59个,承揽了澳大利亚西澳SINO铁矿、尼日利亚蒙贝拉水电站、苏丹喀土穆至苏丹港铁路等一批特大型项目。目前,我国已有46家企业进入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合作领域已由过去的以土木工程等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拓展到冶金、石化、电力、轨道交通等资金密集型领域。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增长27.7%;6月末在外劳务人员73.3万人,同比增加9.8万人。   
   
  对外经贸关系不断拓展  
 
    今年以来,我国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方位拓展对外经贸关系,加强与重点经贸合作伙伴的对话和协调。  
 
    与大国经贸关系进一步改善。作为俄罗斯“中国年”重要内容的中国国家展成功举办,《中欧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谈判正式启动完善,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成功举行,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开始启动。  
 
    与发展中国家经贸关系得到巩固。今年以来,我国共为发展中国家新援建项目近40个,提供援助物资30批,培训各类人才4197名。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的各项经贸举措正在积极落实中。非盟会议中心已于5月25日奠基,援建非洲国家100所农村小学校、援助30所医院、设立30个疟疾防治中心、1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自由贸易区建设稳步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已经签署,我国与巴基斯坦自贸协定降税进程正式开始,中国-智利自贸区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稳步推进。内地与港澳地区签署了“CEPA补充协议四”,对港澳服务领域的开放进一步扩大。  
 
    外贸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促进经济增长、加快产业升级、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2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上半年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进口占消费比重达到或超过50%,保障了国内资源供给。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分别为27.1%和23.8%,促进了产业升级。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增长22%,占全国税收的比重达15%;再加上外资企业税收,涉外经济税收占全国税收的40%左右。  
 
    目前,我国外贸领域就业超过8000万人。其中,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近4000万人,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外商投资企业吸纳就业约2800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比重超过10%。对外经济合作也解决了100多万人就业。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制定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推动了企业提高职工工资和社保水平。上半年,在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质量追溯体系、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等促进措施带动下,我国农产品出口既解决了农民就业,也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我国服务贸易继续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减少了资源能源消耗,带动了服务业就业。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朝着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转变,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以及金融保险服务等行业所占比重不断提升。通过技术引进和吸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推动了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快了重点产业的技术跨越。上半年,全国技术引进合同金额超过100亿美元,技术引进质量明显提高;吸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94家,同比增长17.5%。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商务部负责人认为,上半年我国外经贸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最引人关注的是外贸顺差增长过快,需要积极采取对策,努力加以缓解。同时也要看到,外贸顺差主要是由长期因素决定的,是我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是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和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表现;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反映,也符合世界各国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  
 
    此外,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较少,在全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一些传统产品附加值较低,出口效益不高;外贸区域发展还不平衡,东部地区占全国出口的比重高达92.7%。这些都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位负责人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针对当前外经贸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下半年促进外经贸又好又快发展,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着力提高外贸质量效益的前提下,努力保持外贸平稳较快增长,及时预见和有效防范出口较大起落的风险。积极推进商务领域自主品牌建设。推进加工贸易政策完善和调整,促进加工贸易升级。深入开展科技兴贸工程,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和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扩大出口。  
 
    落实好促进贸易平衡的各项政策。既要防止政策落实不到位,又要防止政策调整超出企业承受能力,还要积极鼓励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制定并落实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业,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整体水平,促进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协同发展。  
 
    继续大力优化外资结构。重点鼓励外商投资于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继续完善外资并购法规,规范外资并购行为,切实提高吸收外资质量和水平。  
 
    积极有序扩大对外投资合作。加强对外投资合作的引导,稳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健康发展。全面启动跨国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健全境外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继续改善对外经贸环境。深化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合作,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提高WTO争端项下处理贸易争端的能力。 (新华网/张毅)(E09)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