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改善纯棉精梳针织纱毛羽的试验

                                  摘要:  为了降低纯棉精梳针织纱毛羽。结合生产实践,采取不同工艺设计、不同工艺参数进行纺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纯棉精梳针织纱成纱毛羽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原料、工艺、设备以及管理水平等,涉及从原棉到整个纺纱生产工序的各个环节。指出:实际生产中适当增加落棉率;增加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提高粗纱的回潮率,在保证细纱工序不出“硬头”的情况下,粗纱捻系数可以偏大掌握;细纱工序合理配置纺专器材。可以降低成纱毛羽。
0前言
    毛羽是影响纱线外观风格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纱线的毛羽直接影响到织造效率、布面风格和染色效果,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纺织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用户对棉纱毛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毛羽问题对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纺纱工艺不断改良,如紧密纺(Compact yam)、赛络纺(Sirospun)、赛络菲纺(Sirofil)、赛络紧密纺(Siro
compact spun)都是可以改善毛羽,提高成纱质量的新型纺纱工艺技术。笔者就如何降低纯棉精梳针织纱毛羽,结合工厂实际进行了一些试验性的研究。
1  精梳落棉率对成纱毛羽的影响
    精梳加工可以提高梳棉工序的纤维分离度,降低短绒的增长率,使棉纤维的平行度好,短绒少,毛羽总数也少,但精梳落棉率对成纱毛羽有一定的影响。即是同种配棉采用不同的落棉率,对毛羽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对CJ 14.5 tex同种配棉,采用两种落棉率(分别为18.5%和20%),同车台,同锭号,各取2组纱管,每组为5个纱管进行跟踪试验,测试数据见表1。
    由表1可见,在同种配棉下,落棉率不同即短绒排除率不同,那么短绒的含量也不同,则对毛羽的影响显而易见,落棉率大的则毛羽明显少于落棉率小的。故应根据各厂的情况及用户的要求来制定落棉率。

2粗纱工艺
2.1粗纱回潮率
    CJ 14.5 tex品种,同车台,同锭号,不同粗纱回潮率对成纱毛羽的影响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成纱的毛羽根数随着粗纱回潮率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原因是通过提高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来增加纤维的回潮率,从而降低纤维的比电阻,增加纤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荷的散逸速度。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纤维上的静电,减少纤维因静电相互排斥而头尾外露,以达到降低毛羽的目的。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提高粗纱的回潮率来降低成纱毛羽。
2.2粗纱捻系数
    CJ 14.5 tex品种,同车台,同锭号,不同粗纱捻系数对成纱毛羽的影响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纱线毛羽随粗纱捻系数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原因是粗纱捻系数偏小,粗纱在卷绕成形及运输过程中易出现发毛、表面不光洁,这样显露在粗纱表面的纤维越多,则在细纱生产过程中产生毛羽的几率相对增多。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同时减小其后区牵伸倍数,可以降低后牵伸区纤维的扩散程度,加强纱条内纤维之间
的抱合力,使纤维须条在进入主牵伸区时留有一定的捻回,使粗纱表面光洁,对减少成纱毛羽有利。因此,在保证细纱工序不出“硬头”的情况下,粗纱捻系数可以偏大掌握,降低成纱毛羽。
3  细纱工艺
3.1  牵伸倍数
    CJ 14.5 tex品种,同车台,同锭号,分别采用1.14倍和1.19倍后牵伸的对比试验见表4。

    由表4可知,后牵伸偏小掌握,可以明显地减少毛羽数量。原因是牵伸倍数增大时,由于喂入的粗纱相应变厚,边缘纤维的数目增加。牵伸倍数越大,浮游纤维的头尾端不易控制,这样须条中纤维的控制困难,毛羽增加越多。后区牵伸偏小掌握,有利于减少毛羽。
3.2集棉器
    CJ 14.5 tex品种,同车台,同锭号有无集棉器毛羽试验数据:有集棉器3 mm毛羽为35根/10m,无集棉器3 mm毛羽为42根/10 m。
    集棉器的使用,能够改善纱线的毛羽状况。由于集棉器对纤维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能阻止边缘纤维的出现,降低边缘纤维形成毛羽的几率,从而能减少成纱的毛羽。在主牵伸区前罗拉钳口处放置集棉器,可使纱线毛羽减少12%~15%。
    在选用集棉器时,要注意集棉器口径的大小。集棉器口径小,增加纤维的凝聚力,从而减少成纱毛羽;但如果口径过小,容易造成堵塞现象。在细纱工序,为增强纤维的凝聚力,有效控制纤维,在不影响条干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小后牵伸和采用小口径集棉器或适当提高捻系数和相对湿度,以促进牵伸时须条保持一定的紧密度,减少纤维扩散。
3.3锭速
    CJ 14.5 tex品种,同车台,同锭号,锭速对毛羽的影响见表5。

    细纱在加捻卷绕过程中,由于离心力作用,促使纤维甩出纱线主干体外形成毛羽,而离心力的大小与锭速又有密切关系。当锭速提高时,离心力增大,空气阻力变大,气圈凸形增加,纱线与钢丝圈的摩擦也增大,这些因素促使纱线毛羽增加。试验证明锭速与毛羽几乎成正比关系。细纱锭速对棉纱毛羽有较大影响,因此,实际生产中,应合理选择细纱锭速,妥善处理细纱产量与质量的矛盾,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产量处于最优化状态。除了离心力作用的原因外,高锭速还造成了高发热现象,导致了静电的产生,从而加速了成纱毛羽的形成与增加。
3.4钢领、钢丝圈
3.4.1钢丝圈的号数
    CJ 14.5 tex品种,取30锭12次的平均值。钢丝圈号数对毛羽的影响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随着钢丝圈重量减轻,毛羽基本呈正比例增加,所以在选配钢丝圈号数时,要掌握适当不宜过轻。
    钢丝圈重量对纱线毛羽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纺纱张力、纱和钢丝圈的摩擦力。钢丝圈过轻或过重时都会使毛羽增加,钢丝圈过轻时,纺纱张力小,气圈直径大,该段纱受到离心力和空气阻力的双重影响,纤维容易脱离纱的抱合而突出纱表面,使得毛羽增加。钢丝圈过重时,纱和钢丝圈摩擦阻力就会过大,使纱中纤维抱合状态在此处被破坏,从而产生较多的毛羽。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钢丝圈的重量,则纺纱张力增大,致使钢丝圈与纱间的作用力增大,则捻度分布在钢丝圈与前罗拉握持点之间,因此,纱的加捻作用愈接近握持点,愈有利于纱的握持效果,故毛羽趋向减少。
3.4.2钢丝圈的使用周期
    CJ 14.5 tex品种,取30锭12次的平均值。钢丝圈的使用周期对毛羽的影响见表7。

     钢丝圈有走熟期、使用周期和衰退期三个使用阶段。在走熟期和衰退期纱线的毛羽较多,而在使用期纱线的毛羽较稳定,在衰退期毛羽增幅最大。
3.4.3钢领的使用周期
    CJ 14.5 tex品种,取30锭12次的平均值。钢领对毛羽的影响见表8。

钢领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衰退现象,使纱线毛羽增加,必须经过修复,以达到降低毛羽的效果。在钢领使用周期中,我们对使用过一段时间的钢领进行回磨,以控制和稳定毛羽。
4结束语
    纱线毛羽问题是现行纺纱行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纺织技术人员长期研究的难点,毛羽是原料、工艺、设备以及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它涉及从原棉到整个纺纱生产工序的各个环节。研究纱线毛羽必须从全方位抓起,从每个环节抓起,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实际生产中适当增加落棉率,提高粗纱的回潮率,在保证细纱工序不出“硬头”的情况下,粗纱捻系数可以偏大掌握,细纱工序合理配置纺专器材,可以降低成纱毛羽。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