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服装演变与文化复兴

       马来西亚内阁已经批准中山装为“官方服装”。此前,大马官方正式场合着装允许西服与马来传统服装峇迪,现在中山装加入进来。按大马内阁批准件要求,着中山装没有颜色限制,且不需结领带,其外套内的衬衫是圆领的,方便大方,有关人士预料中山装或会掀起着装“新风潮”,突显马来西亚多元种族文化的特色。

       在中国已经逐渐被淘汰的中山装,后来经改造被称作“毛装”,反而在异国他乡被作为“官方服装”真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面对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对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不是一句话能说的清楚,但人们看到这个消息总有一种说不清的怪怪的感觉。

       服装是自然界最高级动物---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历史的产物。也许远古时期气候暖和的缘故,猿人是赤身裸体不穿衣服的。至于服装的产生,时间已无从考证,腊玛古猿时没有,旧石器时代也没有,大约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因为有了骨针就可以缝制衣服。我们的老祖宗最初穿衣服不是为了美,主要是为了御寒和遮羞,先是用树叶后是用兽皮遮住私处和围在腰间。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人类进入所谓的文明时代,也就有了“官服”,老百姓是绝不可穿的,服装也有了等级和阶级性。

       中国服装的发展无论从时间和成就来说,排序当是汉服、唐服和明服。汉服主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实际上,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的民族服装基本定型,这就是宽衣肥袖、不用衣扣的汉式服装。清政府的剃头改服,通过强制推行紧身长袍马褂,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汉族宽衣大袍传统服饰从此灭绝,汉族成了没有自己传统服装的民族。尽管传统的汉式服装在中国绝迹,却在日本与韩国生根开花。日本奈良朝代向中国大量派遣“遣唐使”后,积极引进唐朝汉式服饰,日本今天的“和服”,就是在唐朝汉式服饰基础上形成的。而作为受汉文化影响极大的韩国,韩服更具汉服风韵。最近在我国热播的《大长今》、《明成皇后》等韩剧所展现的华丽的韩服着实让我们眼热了一把。虽然我们也能像阿Q那样喊上一句,这是我们老辈传过去的,但毕竟已经成为人家的东西了。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极左思潮,中国进入了一个苍白的,没有色彩、没有传统、没有文化的审美真空地带,汉民族传统服饰与传统文化遭到了重创。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思想再一次得到解放,却在早已被打倒的传统里茫然无措,惟独没有的却是中国自己的传统服饰。有人说唐装和旗袍是中国的民族服装。的确,这是由于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在上海举行峰会,按惯例领导人要穿主办国家的民族服装,当各经济体领导人身着唐装集体亮相后,中国也只是掀起了短暂的唐装热潮。旗袍的确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服装,穿上它可以衬托女性优美的身材,但由于其紧身的局限,也并非是中国绝大多数女性的传统服装。

       毋庸质疑,当前中国占主流的服饰无论官民皆是西装。西装在中国被称为洋装,不但有其大气、潇洒、美观的特点,在中国还蕴含着深刻的政治与社会意义。在上世纪80年代,哪位中国领导人穿西装就被认为是改革派。曾记得党的“十三大”结束后当时的领导人着红都西装绕场会见记者时,让人们感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形象。

       在经济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挑战大于机遇,西方大国对我国的“西化”和文化侵蚀一刻也没有停止。中文没有英文吃香、洋节打败传统节、西装胜过中山装等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并不否认,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有与异族文化的融合,我们的祖先也具备如此宽阔的胸襟,中华民族一直是以文化的认同作为民族的标志,中国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同样,一个民族服装的发展演变,也是一个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但是,我们在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时,必须要保持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特色,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不能穿着西装,却没了自己的衣裳。更不能数典忘祖,要把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承继下来,并且把它发扬广大,构建和复兴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评分:0